珙县:村建制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村建制调整改革以来,宜宾珙县各乡镇、各村发展迅速,前景看好。

珙县:村建制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珙县花椒产业

4月中旬,在巡场镇德田村,200亩花椒树在农户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在花椒园里查看的巡场镇德田村总支书赵廷华高兴地道:“德窝村和田坝村村建制调整合并过后,原来紧缺的土地、稀缺的劳动力等问题一并解决了。”德窝村和田坝村未合并成田坝村之前,德窝村已经成立了花椒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种植产业,但由于土地、人力等条件限制,一直不温不火,村建制调整改革之后,德田村的花椒产业迎来了春天。

“计划种植花椒600亩,目前我们已投产200亩,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50万元。除去土地流转收入,我们村的农户在专合社务工收入也能达到每年人均20000元左右。”赵廷华说到。

据了解,未来德田村将在继续扩大花椒种植的基础上,强化花椒的深加工环节,建立正规化的大型加工厂,打造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一体的花椒产业链。

珙县:村建制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标准蚕桑园

在珙县底洞镇,工人们正忙着平整土地,硬化机耕道。“去年11月以来,按照县里面的统一安排,我们就开始推进596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合村并组的村作为重点实施区域,着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底洞镇党委书记龚平指着正在忙碌中的一大片农田说道。

龚平介绍道,蚕桑产业一直是底洞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但是多年来受地形地貌限制,土地利用率低下,耕地不平整,加上各村各自为战的现状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村建制调整改革之后,底洞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两河村(木梯村、两河村合并)、富源村(郭斯村、大田村合并)、锦绣村(百合村、景阳村、楠桥村合并)等3个村建设5960亩高标准农田,其中蚕桑面积计划种植2000亩以上。

“一体化高标准农田不仅是感官上的壮观,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我们的蚕桑等特色农业发展向园区化、集约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将通过创新利益连接机制发挥特色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把群众增收路子拓宽,同时也能够把返乡创业人员更好的聚集到特色产业发展上来。”龚平说道。

目前,底洞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土地平整1000亩;干砌石坎11000米;硬化机耕道4米宽的1000米、3.5宽的950米;硬化产业路2米宽的850米、1.5宽的1500米,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

村建制调整改革充分释放了农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止是底洞镇和巡场镇,合并后的珙县各村也纷纷利用土地和人力优势,陆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