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三國能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正因其本固。曹操起事之初,僅有兗州一地,他納荀或“深根固本”之策,先鞏固兗州,以之為根據地,招賢納士,訓練兵馬,伺機逐個消滅敵對勢力,乃能稱雄北方。劉備納諸葛亮的“隆中策”,取益州為根據地,才能與曹、吳抗衡。孫權也先安內才能攘外,使東吳國固民安。要深根固本:取勝的基礎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般來說,凡能“深根固本”的都能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往往彼敵一擊便一敗塗地


東西漢之興,其關鍵是能“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因“高租保關中,光武據河內”,故能“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雖然屢敗,因後勁仍足,可以東山再起,把戰爭堅持到最後勝利。朱元璋以此為法,先“深根固本”,即“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平了南方,站穩腳跟後始揮師北上,以破竹之勢攻入北京,開創了明王朝。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可是,唐黃巢、明李自成等,雖擁眾百萬,先後打敗了廟、明王朝,因不“深根固本”,即沒有建設牢固的根據地,當敵人一聯合外來勢力進行反攻,一道大敗便翻不了身。足見“深根固本”確是爭天下的良策。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需要探討的是,這裡所說的“本”的內涵是什麼,如何才能“固本”?


  這從蜀、吳兩國前後期的不同形勢中可以找到答案。在前期,即劉備、孔明先後治理蜀國和孫權統治東吳期間,因他們都是傑出的統治者,善於用人、團結人,因而能聚集濟濟人才,為之效力獻智,制訂的政策能正確反映客觀形勢,符合人民的願望,人心歸之,加上蜀國山川險阻,有不少關隘是“一夫把關,萬夫莫敵”,以及吳國有長江天塹,故蜀、吳兩國成為攻不破的堡壘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蜀國當政的是庸主劉禪,吳國是暴君孫皓,都親小人遠賢人,有人才而不能用,因而人心離散,山高水險而無人為之把守,天塹變成了通途,敵人一跨而過。據此可以得出結論,這裡所說的“本”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即人才、人心和根據地。根據地雖是“本”的 重要內涵之一,但非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心向往,而人心向往在於有傑出的人才群體,即有各種各樣的人才來治理國家。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劉備、孔明和孫權因其本人就是英才,故能將各種各樣的人才組織起來形成傑出的人才群體,治軍治國有一套正確的方略,才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使蜀、吳兩國前期固若金湯。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得人心必先得人才,得人才才能得人心,說“得人才者得天下”也行,因此,可以說人才是“本”中之本。要固本,人才最重要。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爭天下需要先“固本”,人際之間的其他競爭也同樣需要先“固本”,因為競爭就要決勝負,要壓倒對方才能取勝,而在激烈的競爭下,本不固被人一推便倒。當今之商戰也如此。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商戰之“本”由人才、科技、管理、教育四個方面組成,要固本就必須從這四個方面著手:要有一流的主管、科技、管理人才,不然就不能形成傑出的人才群體,就難於在世界市場取得商戰的勝利。因為沒有一流的主管人才,就不能做出高明的決策,正確地指揮商戰;沒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就製造不出比別人更物美價廉的尖端產品,以壓倒競爭對手;沒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就不能更好地進行管理、推銷產品,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能否培養如此眾多的各種各樣的一流人才就決定於教育如何,而搞好教育也需要教育人才,沒有一流的教育人才就不可能培養出眾多的各種各樣的一流人才。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商戰的“本”中之本也是人才,人才是決定一切的。下面,我們將從這3個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人才是關鍵

  商戰,表面上是商品竟美,實質是智慧的較量,從製造產品到經營以至佔領市場,無不是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主管、科技、管理人才運用其才智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商戰是人才之戰。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雖然在參加商戰的人才群體中的各種人才都不能缺少,各有各的作用,但商戰的勝敗往往決定於主管人的決策正確與否。他跟統兵作戰的統帥有相似之處,孔明、曹操和周瑜等能多勝,是因其多謀善斷,及時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參加商戰的主管人也必須有這種本領,才能取得勝利。不少商戰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都說明主管人在商戰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即使是同是一個企業,同是一樣產品,由無能的主管人經營,瀕臨破產,換了高明的主管人,就使滯銷變暢銷,生意興隆。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科技是主力

  當代商戰,雖然以市場為戰場,實是在科技領域裡進行,商戰的勝負決定於科技力量如何,科技已成為商戰的主力,世界第四次技術革命的興起,使經濟結構日益趨向軟件化、信息化和高水平化,產品成份的構成與過去大異。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管理是基礎

  企業管理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組織、管理生產力和推銷產品,二、協調、管理企業經濟活動中人與人的關係。前者是管牧,後者是管人。就管物與管人兩者論,管人是最重要的,因物的管理如何歸根到底還是決定於人的管理如何。而要把管理工作做好,需要各種各樣的管理人才,還需要主管人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企業管理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這裡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面論述,只是想說明管理在商戰中的地位及人才對管理所起的作用。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管理是基礎,管理不好在商戰中將會失敗。有不少創業者,瞄準市場的趨勢,拋出適銷的新產品,採取巧妙的行銷手段,可以發跡於一時,但由於不善於進行管理,終被淘汰。大凡取得成功的企業,都與善於管理有關。


三國鼎立近半個世紀之久,就是能夠“深根固本”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