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正因其本固。曹操起事之初,仅有兖州一地,他纳荀或“深根固本”之策,先巩固兖州,以之为根据地,招贤纳士,训练兵马,伺机逐个消灭敌对势力,乃能称雄北方。刘备纳诸葛亮的“隆中策”,取益州为根据地,才能与曹、吴抗衡。孙权也先安内才能攘外,使东吴国固民安。要深根固本:取胜的基础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般来说,凡能“深根固本”的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往往彼敌一击便一败涂地


东西汉之兴,其关键是能“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因“高租保关中,光武据河内”,故能“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虽然屡败,因后劲仍足,可以东山再起,把战争坚持到最后胜利。朱元璋以此为法,先“深根固本”,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平了南方,站稳脚跟后始挥师北上,以破竹之势攻入北京,开创了明王朝。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唐黄巢、明李自成等,虽拥众百万,先后打败了庙、明王朝,因不“深根固本”,即没有建设牢固的根据地,当敌人一联合外来势力进行反攻,一道大败便翻不了身。足见“深根固本”确是争天下的良策。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需要探讨的是,这里所说的“本”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才能“固本”?


  这从蜀、吴两国前后期的不同形势中可以找到答案。在前期,即刘备、孔明先后治理蜀国和孙权统治东吴期间,因他们都是杰出的统治者,善于用人、团结人,因而能聚集济济人才,为之效力献智,制订的政策能正确反映客观形势,符合人民的愿望,人心归之,加上蜀国山川险阻,有不少关隘是“一夫把关,万夫莫敌”,以及吴国有长江天堑,故蜀、吴两国成为攻不破的堡垒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蜀国当政的是庸主刘禅,吴国是暴君孙皓,都亲小人远贤人,有人才而不能用,因而人心离散,山高水险而无人为之把守,天堑变成了通途,敌人一跨而过。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这里所说的“本”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人才、人心和根据地。根据地虽是“本”的 重要内涵之一,但非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心向往,而人心向往在于有杰出的人才群体,即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治理国家。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备、孔明和孙权因其本人就是英才,故能将各种各样的人才组织起来形成杰出的人才群体,治军治国有一套正确的方略,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使蜀、吴两国前期固若金汤。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得人心必先得人才,得人才才能得人心,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也行,因此,可以说人才是“本”中之本。要固本,人才最重要。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争天下需要先“固本”,人际之间的其他竞争也同样需要先“固本”,因为竞争就要决胜负,要压倒对方才能取胜,而在激烈的竞争下,本不固被人一推便倒。当今之商战也如此。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商战之“本”由人才、科技、管理、教育四个方面组成,要固本就必须从这四个方面着手:要有一流的主管、科技、管理人才,不然就不能形成杰出的人才群体,就难于在世界市场取得商战的胜利。因为没有一流的主管人才,就不能做出高明的决策,正确地指挥商战;没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就制造不出比别人更物美价廉的尖端产品,以压倒竞争对手;没有一流的管理人才,就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推销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能否培养如此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一流人才就决定于教育如何,而搞好教育也需要教育人才,没有一流的教育人才就不可能培养出众多的各种各样的一流人才。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商战的“本”中之本也是人才,人才是决定一切的。下面,我们将从这3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人才是关键

  商战,表面上是商品竟美,实质是智慧的较量,从制造产品到经营以至占领市场,无不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主管、科技、管理人才运用其才智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商战是人才之战。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在参加商战的人才群体中的各种人才都不能缺少,各有各的作用,但商战的胜败往往决定于主管人的决策正确与否。他跟统兵作战的统帅有相似之处,孔明、曹操和周瑜等能多胜,是因其多谋善断,及时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参加商战的主管人也必须有这种本领,才能取得胜利。不少商战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都说明主管人在商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即使是同是一个企业,同是一样产品,由无能的主管人经营,濒临破产,换了高明的主管人,就使滞销变畅销,生意兴隆。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科技是主力

  当代商战,虽然以市场为战场,实是在科技领域里进行,商战的胜负决定于科技力量如何,科技已成为商战的主力,世界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经济结构日益趋向软件化、信息化和高水平化,产品成份的构成与过去大异。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管理是基础

  企业管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组织、管理生产力和推销产品,二、协调、管理企业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前者是管牧,后者是管人。就管物与管人两者论,管人是最重要的,因物的管理如何归根到底还是决定于人的管理如何。而要把管理工作做好,需要各种各样的管理人才,还需要主管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这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论述,只是想说明管理在商战中的地位及人才对管理所起的作用。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是基础,管理不好在商战中将会失败。有不少创业者,瞄准市场的趋势,抛出适销的新产品,采取巧妙的行销手段,可以发迹于一时,但由于不善于进行管理,终被淘汰。大凡取得成功的企业,都与善于管理有关。


三国鼎立近半个世纪之久,就是能够“深根固本”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