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和安徽兩個縣都稱自己為老子故里,而且離得很近

河南和安徽兩個縣都稱自己為老子故里,而且離得很近


說起道德經,大家就想到老子這個人,姓李名耳,春秋時期人,生卒年不詳,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其著作道德經全球暢銷,就是這樣一個世界名人,其出生地在《史記》中記載為: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這裡是何地?

目前有兩種老子故里之說:一說“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此說獲得絕大部分機構支持;另一說“老子故里在安徽渦陽”,此說系90年代新提之說,亦有人支持!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對外稱自己為“老子故里”這就是河南省的鹿邑縣和安徽省的渦陽縣。而且這兩個地方離得很近,中間僅隔著亳州市譙城區,距離不到100公里。

河南和安徽兩個縣都稱自己為老子故里,而且離得很近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鹿邑縣,鹿邑地處黃淮平原渦河的中游,位於河南省東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其東邊就是亳州市譙城區。

鹿邑縣太清宮位於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鎮, 記載為老子的誕生地。其歷史可追溯到東漢延熹八年,唐開元年間,唐玄宗皇帝又親朝太清宮,為老子上尊號“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改廟名為太清宮,又親手為五千言《道德經》作注,刻石立於太清宮。


河南和安徽兩個縣都稱自己為老子故里,而且離得很近

其周邊開發成老子故里景區,由太清宮和明道宮風景區與其他風景區組成。目前為國家4A級景區。

再看看渦陽縣,渦陽縣是安徽省亳州市轄縣,位於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中部。其西北就是亳州市譙城區境內,渦河經過縣城而過,與鹿邑縣同屬於渦陽沿岸。

河南和安徽兩個縣都稱自己為老子故里,而且離得很近

渦陽宣傳自己為" 老子故里 天下道源 ",渦陽境內有紀念老子的天靜宮,坐落在渦陽城北的閘北鎮鄭店村,距縣城中心五千米。天靜宮又稱老子廟。

安徽渦陽與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發祥地的渦河兩岸,兩地直線距離不過80公里,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重新燃起一場關於老子故里歸屬的論爭,並不斷升級。各自稱為老子故里,各自也都拿出自己的說法和證據。

如果弘揚老子文化無可厚非,但一些地區無非是名人之下的旅遊經濟,“上善若水”是“不爭”之道,是《道德經》的主調,是老子要求我們學習、掌握的大門徑、大智慧,處處去爭、欲得,恰恰與老子的“不爭”之道背道而馳,也違背了老子的“尊道貴德”理念。所以,我們更重要的是傳承和弘揚老子文化。在爭故里這件事上,要以事實為依據,同時共同弘揚老子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