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色·戒》是作家張愛玲耗費30年時間傾情打造的一部短篇小說,發表於1950年,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有人說“

色代表的是感情,戒代表的是理性”。

小說《色•戒》寫的是一個“美人鋤奸”失敗的故事, 取材於 1939 年轟動上海的鄭蘋如暗殺漢奸丁默事件女知識青年王佳芝和一群愛國大學生在時代洪流的衝擊下,策劃了一場鋤奸愛國行動,由王佳芝擔當主角,出演亂世中的佳人,以此接近進並且色誘漢奸易先生,設計將其剷除。但王佳芝在完成任務的最後一刻淪陷了,在一瞬間的恍惚中,王佳芝錯亂地認為自己愛上了易先生。此刻他不是漢奸,而是自己心中找尋的愛。錯愛讓王佳芝最終選擇了放走漢奸而致使革命失敗,最終王佳芝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香消玉殞

《色•戒》深得張愛玲的喜愛,她曾在近三十年間多次精心修改這部作品。在張愛玲的寫作生涯中,《色•戒》無疑是最為特殊的,它是張愛玲晚年最精彩的創作小說,也是她的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小說。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一、《色•戒》是張愛玲“人生如戲”觀念在小說中的一次精彩的演繹,並以此幻化出真假兩個世界,同時寄託張愛玲對於人生悲劇和荒誕本質的認識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是嶺南大學大一的學生,她滿懷愛國熱情,並參加了愛國行動,是話劇社的骨幹分子。在學長鄺裕民組織演出的愛國劇《中國不能亡》中成功飾演女一號,被同學譽為“當家花旦”。

王佳芝是一個美女,“自從十二三歲就有人追求”,她清純好學、天真羞澀,她不像學姐賴秀金一樣,跟上前線的士兵開有顏色的玩笑,也討厭同學抽菸,更不喝酒。

小說中,有一段關於王佳芝外貌和充滿青春誘惑的身體的描寫:“酷烈的光與影更托出佳芝的胸前溝壑,一張臉禁得起無情的當頭照射。 稍嫌尖窄的額,髮腳也參差不齊,不知道怎麼倒給那秀麗的六角臉更添了幾分秀氣,臉上淡妝, 只有兩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塗得亮汪汪的, 嬌紅欲滴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文中說王佳芝擁有尖窄的額頭,髮腳參差不齊,但是卻給五官添加了一些秀氣。 看似對五官的描寫,其實是張愛玲是對王佳芝本質的描寫。間接表明她不善於心計,沒有太多的信仰,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女人而已

漢奸易先生隨汪精衛來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學鄺裕民跟易先生的副官是小老鄉,無意中得知消息。熱血青年們心血來潮,決定設下圈套謀刺易先生,最終選定由王佳芝施展美人計靠近易先生。

王佳芝作為一個 “天真而早熟”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有愛國的熱情,但心智還不成熟。還沒有到能夠擔當一次重大的刺殺行動的主要人物的地步。自己的團隊也是不成熟的,其本質上不過是小青年們的熱血遊戲,這也為後面失敗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在接受了色誘任務後,王佳芝學習抽菸,喝酒,打麻將。更為嚴重的是為了腐蝕和色誘易先生不得不提前培養“性經驗”,學習“男女之間的事”

王佳芝本來暗戀陽光帥氣的鄺裕民,但內斂、剋制、正派的鄺裕民卻對她無動於衷。為此,這個“培養”任務由有過嫖娼經驗的同學梁閏生來完成。

品行和外貌都在下乘的梁潤生是個走姿吃姿都很猥瑣,演愛國劇的時候只能敲小鑼,藉故搞情報用公款嫖妓的不正當人物。但是正是因為“有經驗”才由他來行使這次神聖的任務。當梁潤生趴到她身上,王佳芝她很厭惡,勉強配合,一切原本都是為了“救國鋤奸”。

當她與梁閏生髮生了關係後,易先生卻突然回上海了,暗殺團在香港的計劃由於易先生的匆忙離去而胎死腹中。王佳芝對梁閏生本來就沒有好感,任務失敗後她難免有懊悔,而這時候大家又都躲著她。

她甚至懊悔“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失去貞操,大家都躲著她,一起商量時都不正眼看她,同伴對她的漠視以及鄺裕民的冷漠,讓她與大家有了隔閡,並從此與同學疏遠,不再來往。

幾年後在上海,當他們又來找她時,她竟然是“義不容辭”地接受了,”潛意識裡支撐她接受的正是一種報復和不服輸的心理。“她要繼續演給他們看,也要藉此證明自己的實力,洗刷自己受到的侮辱。

這次,她成功地接近並吸引了易先生,與之發生了私情。“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兩人之間關係的本質就是肉身接觸:

王佳芝活色生香的身體使易先生欲罷不能。 在坐車往珠寶店時,“一坐定下來,他就抱著胳膊,一隻肘彎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滿的南半球外緣。 這是他的慣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卻在蝕骨銷魂,一陣陣麻上來

”。

她用心地以肉身誘惑對方:“還非得盯著他, 簡直需要提溜著兩隻乳房在他跟前晃。 ”

王佳芝在真實世界和虛假世界身份轉換最終導致了她的沉迷戲中不能自拔,真和假之間的弔詭和分裂如影隨形:“太晚了。她知道太晚了。”並不是說王佳芝發現自己的愛情太晚了,而是她意識到這場戲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殘酷性,至此她完全清醒,發現自己最終的結局。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鄭振鐸曾這樣評價小說中主人公的原型鄭蘋如:“女間諜的生活不是玫瑰色的,卻是多刺而艱苦異常的。 但為了祖國,她頭也不回地走上了死亡線上。

然而小說《色·戒》故事的高潮卻被張愛玲演繹成了美人臨時變卦放走了漢奸,使得“鋤奸”失敗,自己及同夥也被處死的“反高潮”。導致王佳芝沉溺迷失自我的正是那抹虛幻到永恆的“玫瑰色”。

二、王佳芝以愛情的名義放走了易先生,易先生卻以愛她為名成全了她的犧牲,愛情如同一出荒謬可笑甚至於詭異兇險的鬧劇。面對黑色幽默,張愛玲幾乎寄予她對於愛情的全部悲涼的體認和人生荒誕的本質認識

小說的高潮部分是王佳芝在珠寶店放走易先生,易先生帶王佳芝去買戒指,他們走過悠長的走廊和黑洞洞的樓梯。浪漫氣氛和柔和燈光的烘托讓王佳芝產生了一種錯覺,這種錯覺讓王佳芝感覺到這就是愛

她的內心迅速產生從未有過的“愛”,包括對易先生形象的好感:“

他的側影迎著檯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

王佳芝在燈光下看到六克拉的鑽石時,變得恍惚迷離,“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 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王佳芝突然想“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燈光下的浪漫氣息和片刻的溫存讓王佳芝忘記了民族大義和民族使命,她的理性防線崩潰了,情慾戰勝了理性,一句“快走”讓老奸巨猾的易先生瞬間感到了危險的存在。頓時,他幾乎是從門口 “射向”街邊的汽車,並迅速逃脫,導致刺殺行動的徹底失敗。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王佳芝不顧一切地放走了易先生,然而易先生並沒有放過她,他在脫險後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在當天晚上十點,就將王佳芝及同伴統統槍斃了”,對於情婦王佳芝毫不憐憫殘酷而冷靜

在小說裡,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把王佳芝的心理真實地展現給了讀者。在王佳芝想到“這個人是真愛我的”時候,她做出了自己的抉擇:“快走。”在這一刻,所謂的民族大義、民族使命,都被一個女人微妙的心理變化毀掉了,當愛情的魔咒來臨時,任何女人都逃脫不了,為了愛情,女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女人都是情感動物,而男人則不同,“任何一個男人,在女人和權力的取捨中,犧牲的永遠都是女人” 。

王佳芝為了那一瞬間的“愛”,不惜背棄民族大義;易先生卻為了自己的名譽地位,不惜背棄“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他與王佳芝的關係,說到底是獵人與獵物的關係,是虎與倀的關係,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這真是對於愛情最大的嘲諷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色”在儒家經典論著中屬於中性詞彙。

《論語》中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即指人的正常“性慾”。色戒的範疇原本是屬於男性的,是父權意識長期的固態的形態展現。而小說以女性視角出現,並使其糾纏在革命與情感漩渦之間,飽受男權話語對其靈與肉的折磨。王佳芝的悲劇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小說中“戒色”的主體是女人。

在人生的最後關頭,王佳芝強烈的生命感覺,讓她彷彿覺得這一刻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兩個人,享受著生命的溫存。在對生命的依戀之中,王佳芝對易先生臉上的悲哀升起了憐憫之心:“她不忍看一個流血場面,或是間諜受刑訊,更觸目驚心,她小時候也就怕看”。

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的悲憫使她拋棄了理性和智慧,而完全以一種女性的感性認知和判斷,她和易先生雖然不是兩情相悅,但是也有飲食男女庸俗的歡欣,以至於讓王佳芝產生了剎那間的錯覺和恍惚,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愛上了易先生,並最終以愛情的名義放走了他

王佳芝放走易先生並不是因為愛他,而是發現自己對於死亡的恐懼和生命的悲憫,“愛情”成為她和易先生的“戲”中最重要的道具。《色·戒》也是張愛玲“人生如戲”觀念在小說中的一次精彩的演繹,並以此幻化出真假兩個世界,同時寄託張愛玲對於人生悲劇和荒誕本質的認識。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三、《色·戒》是一部非常女性主義的作品,作者著力塑造的是一個“女人”,王佳芝因為錯愛而喪失了生命,這也許就是女性的愛情觀“以犧牲為愛的極致”

王佳芝放跑易先生後,在乘上人力車的時候,風蕭蕭兮易水寒。 她的碎髮隨風飄揚,纖細的手上還帶著閃閃發亮的“ 鴿子蛋”。 得知自己被攔在警戒線裡的時候,她的頭,隨著尖銳的哨聲高高揚起,人生的一切已然落幕,而自己,卻心甘情願地走向死亡。

王佳芝的家庭和人生並不順暢。王的母親早逝,抗日戰爭的爆發後,父親帶著弟弟遠走高飛,在英國重組家庭,卻把她獨自一人扔下不管;舅媽變賣了王家的房產,讓她被迫寄人籬下,生活相當拮据;而讓她曾經的有好感的鄺裕民因為將她送上了一條不歸路而不再懷她有任何關聯。

在她人生的荒原裡,易先生卻是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懷。易先生的話極少,但句句都有殺傷力。麻將桌上的一聲“ 七筒”,漫不經心中透出一點偏袒;裁縫鋪裡一句“穿著”,不動聲色中溢出一種讚美;房間裡一聲“ 人來就好”,客套之外回味悠長。

他像蛇一樣鑽進我的身體,也鑽到我的腦海裡,越鑽越深。”確實,王佳芝已經被易先生完全掌控了,加上鴿子蛋鑽石的確很漂亮,王佳芝聽到易先生說“我只喜歡看到帶到你手上”,更是讓王佳芝土崩瓦解,徹底投降。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面對這樣一個獨特的男人,這樣一場獨特的戀愛,恐怕多數女人都招架不住,何況是王佳芝。 她的愛國熱情是虛幻的,最初很可能是來自對鄺裕民模糊的好感,和做女主角的微微的眩暈。

命運的不幸,讓她掙扎著抓住了這最後一根稻草的真實。在這個亂世,只有易先生是她最親密的人。他欣賞她的聰慧,沉湎於她的美色,和她坦誠相待。那顆碩大的“ 鴿子蛋”,終於讓她相信,這個男人,對自己,是動了情的。

王佳芝在清楚自己的身份下依然對易先生說出了“ 快走”,哪怕毀滅自己也在所不惜。 也許答案,就是動情

讀完《色·戒》後,王佳芝最後的抉擇不難理解,在那一刻,王佳芝想到的只有愛情,“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如果從道義的角度講,王佳芝背叛了組織,背棄了民族大義,是一個不值得同情甚至要遭受譴責的人。然而她只不過是一個女人,一個為愛痴情的女人,而不是一個“英雄”。王佳芝的悲劇在於,國家民族的大義,根本抵不過男人一剎那的“溫柔”

張愛玲從女性視角出發,用細膩的描寫和冷峻的文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 “不合格”的愛國青年的形象,同時也是一個真實的、有著人性弱點的女人形象。《色·戒》是王佳芝的人生悲劇,也是女人的悲劇。女人用肉體和愛作為祭品,供奉和成就的卻是男人的榮耀和光輝。而這些男人,不是不要她,就是利用她,要麼就是像易先生那樣,“最終極的佔有”她。張愛玲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對人性的幽深微妙的探索揭示,對在塑造王佳芝人物形象時,筆鋒雖有嘲諷,但更多的是懂得背後的悲憫、同情和憐惜。即便是在今天,這種探索和揭示仍具有重大意義。


《色·戒》:靈與肉的焦灼,情與欲的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