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波士頓之圍


反叛就是戰爭

1774年5月,托馬斯·蓋奇出任馬薩諸塞殖民地總督,這一年他55歲左右,同時他擔任英國北美駐軍的總司令已經超過了10年。

在蓋奇心中,北美殖民地的天平早已倒向騷亂與反叛,而波士頓正是反英的策源地和騷亂中心,但他並不認為一切已經失去控制,只有重兵壓境,總是有辦法恢復北美殖民地的正常秩序。

蓋奇在英國北美駐軍已經幹了將近20年,對北美殖民地並不陌生。七年戰爭中,他與法國人和俄亥俄印第安人交過手,1755年蓋奇上尉還與華盛頓上校一起經歷了莫農格希拉大潰敗。他仔細研究北美戰場,後來還建立了一個適合曠野作戰的輕步兵團,由訓練有素的士兵組成,用來偵察地形、奔襲作戰。此外,他在還娶了一位新澤西美人,一年之中雖然大部分時間在曼哈頓,但在伊利湖附近擁有1.8萬英畝土地,在西印度蒙特塞拉特島上還有一個奴隸種植園。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這些年來,殖民地沒有哪次騷亂和動盪不涉及到波士頓,在歷次反英運動中,無論怎麼算,波士頓都位列鬧得最歡的那幾個地方之一。

為反對1765年的《印花稅法》,波士頓的一群自由之子衝進當地一位名叫安德魯·奧利弗的印花稅票代銷人家裡,威脅著要殺了他。次日,這位代銷人只好告辭而去,其他印花稅票代銷人也紛紛遠走他鄉。波士頓是當時距歐洲最近的港口城市,抵制進口英國貨物運動一浪高過一浪,英國對北美的出口貿易受到很大損失。

為對抗1765年《駐軍法案》,波士頓從來都把英國駐軍不當回事,不給房子住,不提供後勤供給,彼此之間小衝突不斷。1770年3月,再一次鬨鬧英軍哨兵、投擲雪球時,被英軍開槍射擊,5人死亡,釀成所謂的“波士頓慘案”。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為破壞1773年《茶稅法》,反對東印度公司向北美轉售茶葉,一群波士頓自由之子打扮成印第安人的模樣跳上運茶船,一整船茶葉飄蕩在波士頓灣的海面上。

托馬斯·蓋奇1770年就說過“美國純粹就是一個惡霸,徹頭徹尾,而波士頓人是目前最大的惡霸”。

這些後來被美國人看作是革命前奏的事情,在英國人看來就是不折不扣的騷亂,甚至有點顏色革命的味道,只不過,那場更加猛烈的暴風雨還暫時沒有到來。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在華盛頓到達坎布里奇之前,蓋奇就已經行動了。

倫敦不斷醞釀著懲罰波士頓,傳來封閉波士頓港的消息。這個以港口貿易為生的城市也在醞釀著進一步聯合其它殖民地抵制英貨的行動。

波士頓各地民眾以各種方式與英國對抗,武裝反抗的聲音不絕於耳,人們對英國駐軍的任何舉動都十分敏感,英軍槍殺美國人的謠言時不時傳來傳去,逼迫法官辭職,以新的代表大會取而代之成為風尚。

1774年9月,第一次大陸會議召開,建議各殖民地進行軍事準備。馬薩諸塞殖民地投票決定購買35噸霰彈、實心彈和炸彈,1000桶火藥,5000支裝配刺刀的火槍和步槍,7.5萬顆打火石,創新建新的民兵團。羅得島會議授予每個城鎮建立自己獨立民兵團的權利,並承諾會馳援馬薩諸塞,康涅狄格進行武裝操練,並將軍火庫增倍……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內閣,單程跨越大西洋的船班通常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離他們得知消息並下定決心,還早得很。

波士頓內的英國駐軍原本只有一個團,蓋奇開始從各地調集兵力,城內的兵力陸續達到了10個團,近4000人。英國的龍蝦兵到達波士頓後,仍舊是無營房可住。蓋奇安排他們在波士頓公園裡搭起帳篷,安營紮寨,同時加固波士頓的防禦工整,加緊訓練部隊,練習獨立射擊或排槍射擊。

10月,蓋奇意識到絕不能再把殖民地的騷亂當作大規模治安事件來處理了,給倫敦寫信要求增派2萬部隊,更多的火炮,三或四個輕騎兵團。。

局勢的發展總是不盡如人意。

1775年4月18日,蓋奇派一支800人的隊伍前往康科德摧毀軍事物資,走在前面的6個輕步兵連在列克星頓遇到70個民兵的阻擊。短暫交火之後,民兵8死10傷。英軍繼續向康科德推進,並與數百名民兵發生衝突,雙方互有傷亡。

從康科德回撤的路上,上千憤怒的民兵從道路兩旁、從樹叢後向英軍開火,英軍狼狽不堪,待援軍到達後才勉強邊打邊撤,回到波士頓時,參加的1500人有300名的傷亡。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被激怒的新英格蘭人從四面八方湧向波士頓,最高時約有20000名民兵將波士頓團團圍住。

身為英軍主帥,蓋奇的主要考慮是在援兵到達之前,推遲任何戰鬥。同時,蓋奇想要避免激怒其他殖民地,以防在自己做好準備之前他們去援助馬薩諸塞。他還要預防他的軍隊和波士頓市民之間出現暴力摩擦,導致過早交戰。

然而,走到這一步,北美殖民地已經沒有退路。每個人都明白,在倫敦眼裡他們毫無疑問已經揹負了叛國罪。他們只能一步一步走下去,直到達到自己的目標。

各路民兵自發行動起來。1775年5月10日,伊桑·艾倫和本尼迪克特·阿諾德率領民兵北上加拿大,攻佔了提康德羅加,另一支民兵佔領了克朗波因特,繳獲大炮200門。作戰繳獲的意義,一直到後來的波士頓圍城中才得到充分體現。

蓋奇沒有等到增援部隊,因為英國的陸軍兵力仍處於和平時期的水平,其中20個營被固定在愛爾蘭,英國根本拿不出那麼多的軍隊和馬匹;但蓋奇等到了3個顧問,英國政府派威廉·豪、亨利·克林頓、約翰·伯戈因3名少將前來擔任顧問。這三個人在後來的美國獨立戰爭中都寫了自己的一筆,後來都要提到他們。

他們要求蓋奇發動進攻。

波士頓是個海灣內的半島,只有狹長的通道與陸地相連,它的周圍是數個高地山丘,從軍事上看是個易攻難守之地。為了築牢圍困波士頓,6月中旬,1500名民兵執行在邦克山上挖戰壕的任務,但遺憾的是,他們把戰壕挖在了布利德山上。

主戰的顧問豪將軍主張破壞民兵的佈防,採取主動進攻佔領邦克山,蓋奇同意豪帶兵攻打民兵陣地。豪組織部隊第三次進攻時,終於攻入戰壕,民兵四散而逃。這次戰役仍舊被命名為“邦克山戰役”。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英軍雖然取得勝利,但損失慘重,2500名正規軍中,傷亡達1000多人。蓋奇意識到,這和以往遇到殖民地民兵完全不一樣,於是他寫信勸告政府“要麼認真對待,要麼乾脆放棄”。英國政府此時才意識到一場殖民地反叛戰爭已經到來,命令豪接任英軍駐北美總司令,並開始著手製訂1776年的作戰計劃。

北上與勝利

7月,華盛頓到達波士頓前線。英軍按兵不動,大陸軍只圍不打,雙方呈膠著狀態。華盛頓幾次提議對波士頓發起進攻,均被軍事會議否決。大陸軍諸將領的理由是從整體上看,英軍主要由有7年軍齡的老兵組成,基本上在28歲左右,而大陸軍士兵在20歲左右,軍齡不足6個月,有的從未有過參戰經驗,此外,槍支彈藥嚴重短缺,部隊作風懶散,無法對英軍發起進攻。

這種局面令一心想迅速交戰取得戰果的華盛頓心裡並不舒服。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軍事行動總是和政治目標結合在一起。1775年夏末,北美大陸會議令華盛頓派兵進攻加拿大魁北克。華盛頓把這一任務交給了阿諾德,計劃穿過緬因荒野,直取魁北克。

大陸會議仍在設想擴大聯合反抗的陣勢,激起加拿大人對英國的反抗,把加拿大拉入13個殖民地的陣營,變成14個殖民地聯合抗英的局面。因此,華盛頓不知道的是,大陸會議同時命令菲利普·斯凱勒率部去攻打蒙特利爾。

剛剛走近聯合之路的各殖民地還沒有成為,雖然大陸會議負責戰爭決策和後勤供給,但渙散的機構和鬆懈的體制極大的降低了它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作為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不得不想辦法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他一邊整飭圍困波士頓的大陸軍,一邊想辦法獲取更多的武器裝備。1775年11月,華盛頓派出亨利·諾克斯前往提康德羅加帶回在那裡繳獲的大炮。諾克斯用50架雪橇一路拖著大炮,在冰天雪地裡跋涉了300英里,1776年1月返回波士頓。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北上加拿大的大陸軍終於還是互通了消息。阿諾德的部隊經過長途跋涉,千辛萬苦到達聖勞倫斯時已是疲憊不堪。斯凱勒的部隊指揮權移交給了曾在11月中旬攻佔了蒙特利爾的理查德·蒙哥馬利將軍。兩隻部隊準備合兵向魁北克進擊。12月下旬,在蒙哥馬利和阿諾德的指揮下,兩隻部隊在漫天飛舞的暴風雪中突擊魁北克,結果蒙哥馬利陣亡,阿諾德負傷,只好退出進攻轉為圍困作戰。阿諾德受傷嚴重,臥床不起,只能躺著指揮部隊。

在波士頓,得到了大炮的華盛頓決定立即發起炮擊攻城。他命令部隊在多切斯特高地上修築戰壕,並將大炮移入工事。120門大炮開始對波士頓的轟擊,對波士頓造成巨大威脅。豪不願意為拔掉這個釘子而打第二次班克山之戰,不得不做出了放棄該城的決定。

美國戰史那些事兒 | 一看就明白的美國獨立戰爭(二)


1776年3月17日,豪率英軍撤出波士頓,乘船前往哈里法克斯,在美國土地上未留一兵一卒。大陸軍進入波士頓,繳獲了英軍未及焚燬的堆積如山的軍火,計有大炮250門,步槍幾千支及其它軍用物資。

而回到加拿大的英軍,又給圍困魁北克的阿諾德部隊帶來巨大壓力,他們一鬨而散退回了提康德羅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