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清平樂》熱播,該劇圍繞宋仁宗(王凱 飾)的一生展開敘述。
長公主徽柔上線,仁宗立馬化身女兒奴。
未出生前,就給孩子攢了一箱小禮物。出生後,金銀財寶賞賜不斷,還有鴿蛋大的夜明珠。
冊封為“福康公主”,成為宋朝第一個行冊封禮的公主。
還許下豪言,讓徽柔做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小徽柔玉雪可愛,一顰一笑都讓人泛起“姨母笑”,牽動觀眾柔腸。
越是如此,越是不忍心想到原著小說中徽柔的悲慘結局:
被迫嫁給不愛之人,與青梅竹馬的好友分開,精神失常,三十出頭就鬱鬱而終。據史書記載,生前還被夫家虐待。
徽柔的悽慘下場,與父親宋仁宗息息相關。
“自我滿足式”的愛不是愛
小說中不遺餘力地烘托宋仁宗愛女如痴,但是,宋仁宗真的愛徽柔嗎?
宋仁宗對女兒的感情,與其說是愛,倒不如說是一種自我滿足。
仁宗是個好皇帝,但活得十分憋屈。
他非常在意他人看法,處處約束、時時小心,不斷隱忍剋制自我。口渴,擔心下人被責罵,就忍著不讓人倒水;餓了,想吃羔羊,擔心勞民傷財,就忍飢挨餓。
他物質上極盡寵愛徽柔,是為了滿足一直被要求、被壓抑的自己。
同時,他也用各種規矩約束徽柔。
小說中,徽柔被貴妃誣告詛咒幼妹,仁宗明知徽柔無辜,卻為了場面好看,防止貴妃把事鬧大,避免朝臣指責後宮不睦,就呵斥並趕走徽柔。
還讓徽柔隱忍,再憤怒也要一邊深呼吸一邊調整。
徽柔曾喜歡風度翩翩的曹公子,仁宗卻不允許二人在一起。對徽柔說:“越是喜歡一個人越不能表現出來”,讓她學會剋制。
徽柔的天真活力,一點點被湮滅。
仁宗把徽柔嫁給舉止粗魯、其貌不揚的“老實人”李瑋,自以為是最合適、完美的婚姻。
因為李瑋是宋仁宗生母族中人,仁宗從小被養母收養,與生母至死無法相認。對於生母,仁宗充滿了愧疚和自責,把珍貴的女兒嫁給生母族人,可以補贖自己的愧悔。
然而,徽柔跟丈夫卻完全合不來,在苦悶的婚姻裡艱難掙扎。
別讓“為你好”蠶食孩子的人生
宋仁宗從小與母親分開,令人同情;想要補償母親家人,也無可厚非。但是,用孩子的幸福,去填補自己的空缺,就大錯特錯了。
現在已經不是封建年代,但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滿足自己願望的家長不在少數。
想起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女孩林茉莉。
林媽媽是一個“鞠躬盡瘁”的全職媽媽,她苦心為家庭付出,為孩子做營養餐,節省下錢給孩子坐計程車,操心著孩子的學業。
但衣食無憂、成績優秀的茉莉卻一點也不快樂。
她撒謊、偷東西,瀏覽自虐、毒品相關的書籍。
每次成績略有下滑,她就會拿刀在手腕下劃上一道道傷痕。
茉莉壓力很大,她總是需要考慮媽媽的面子。她想學文學,媽媽卻覺得沒有出息,堅持讓她學醫;成績稍有下滑,媽媽就會責罵,覺得她讓父母丟了臉面。
因為,茉莉的媽媽曾是留美碩士,學業優秀,為了孩子放棄了工作,無法成為教授。心結難解,林媽媽就緊盯茉莉學業,一定要讓女兒出類拔萃給自己爭口氣。
但茉莉在這種壓力下,絕望地認為自己“可悲又沒人愛”。
自我滿足式的愛,從父母角度看,是自戀的延伸;從孩子的角度看,則是自我不斷地被漠視、被否定、被父母的感受覆蓋。
真實的自己不被看見,哪怕外表再華美,內心也會一點點被蠶食。
特級教師黃侃,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兒,從小到大,女兒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優秀、興趣廣泛、性格也開朗。
女兒去荷蘭留學後,傳達給家裡的信息,依舊是一片明媚,生活充實。
然而,2009年,女兒突然在荷蘭自殺。遺書中寫道:“我真的太太太累了......”
原來,她被強迫症折磨長達8年,痛苦不堪。
黃侃痛定思痛,做出反思:“這些年來,我一直沒有走到孩子心裡。”
黃侃更關注女兒的成績,在精神上的交流卻很少。女兒曾跟自己聊過情感上的一些苦惱,但大大咧咧的她總是忽略女兒。
女兒在人前表現的開朗活潑,可是,真實的自己卻一直沒有被看到,孤單的掙扎在苦悶中。
學會看見孩子
漫畫家幾米寫道:“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如何才能看見孩子,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
一方面,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感覺,讀懂孩子的心思。
尹建莉老師分享過女兒圓圓小時候的一件事:
有段時間,圓圓爸爸在外地工作,幾個月才能跟圓圓相見。
有天晚上,尹老師和圓圓一起看電視,劇情是媽媽離家出走,孩子在家又餓又思念媽媽,非常可憐。
圓圓看完電視大哭不止,尹老師吃驚又著急,開始思考孩子哭的原因。
先告訴圓圓,電視劇裡的媽媽在新的一集裡就會回來的。
再猜測圓圓是不是想爸爸了,告訴圓圓明天就可以給爸爸打電話。
又換了方式問:“寶寶是不是想讓媽媽做什麼事?你說出來,媽媽就去做。”
圓圓回答:“這個房子不好,媽媽,咱們換個房子。”
尹老師再問:“是不喜歡這個房子裡的什麼呢?”
通過不同方式的問話、一步步的引導,尹老師最終得知了孩子的想法:原來,圓圓放玩具的盆子是紅色的,電視劇中,小女孩的盆子也是紅色的。
圓圓看到電視劇中的小女孩沒有了媽媽,小小的心裡就有了這樣的推理:房子裡有那樣的紅色盆子,爸爸就會不在家,媽媽也會離家出走,所以她害怕得大哭。
尹老師馬上告訴圓圓:媽媽永遠不會離家出走,爸爸過了這段時間也會每天和她生活在一起。這些跟紅盆一點關係都沒有。圓圓這才安心的睡著。
經歷了這件事,尹老師意識到:“聽懂孩子的心思太重要了,假如大人覺得孩子不懂事,不去認真理解她在說什麼,胡亂地哄她一氣或訓兩句,孩子的心結解不開,她會多長時間苦惱和不安啊!”
另一方面,學會後退一步,不做永遠正確的父母。
在家庭中營造出輕鬆的、可以暢所欲言的氛圍,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人去溝通,而不是預設自己是正確的,說服孩子改正“錯誤”。
《家有兒女》中的夏東海,看上去是一個不太正經的老爸,總是嘻嘻哈哈,沒個正形,和孩子“沒大沒小”地打成一片。
但是,孩子們卻和爸爸很親近,願意與他分享心事。
因為,夏東海總是把孩子當作平等的個體去尊重。
劉星頑皮搗蛋,夏東海並不批評,而是瞭解劉星的興趣愛好後,父子倆高高興興地一起打拳擊,要和孩子做“親如父子的好哥們兒”。
打拳擊時,夏東海還學著年輕人的口氣對劉星說:“嗨,以後時間長了都是哥們兒!有事就說話!”
夏東海也有按捺不住脾氣的時候。一次,他因為工作進度問題心煩意亂,偏偏這時,劉星和小雨兄弟倆鬧矛盾,都跑到他跟前告狀。
焦慮的夏東海訓斥了兩個兒子,還罰小雨去洗床單。
但到了晚上,夏東海意識到自己的暴躁,馬上決定跟孩子道歉。他披上小雨洗壞的床單,頭上戴上花環,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小精靈,向孩子請罪。
“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該把氣撒在你們頭上。所以特地來向你們道歉,你們不會怪爸爸吧?
劉星和小雨看到爸爸這副裝扮,笑出聲來,父子三人恢復了親密無間。
放下身段和權威,自然能和孩子拉近距離。
電視劇中富有天下的宋仁宗,卻無法讓自己的孩子幸福;有的父母或許有身份、有學識,但仍使孩子心靈籠上烏雲。
尹建莉老師曾把父母的財富、學歷、地位、為孩子選擇的學校,比作一隻碗,把父母的修養、和孩子相處的方式和細節,比作碗中的飯。
孩子身心健康與否,取決於飯的質量,而不是碗的精緻程度。不管物質條件如何,每個父母都可以把最好的愛送給孩子。
因為,愛的真諦至為簡單樸素,不是高深的大道理,亦不在遠處,它存在於每一個與孩子相處的細節之中:愛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