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這陣子我過得特別累,但卻很充實,比過去的任何一年,都感到踏實。

以前,道不盡茫然。我終於不再渾渾噩噩地,再也不怕把時間留給自己,再也不用總想找人說說話,再也不早早規劃週末去跟朋友玩,因為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曾經我曾經拷問過自己,卻從來沒有答案——該做點什麼好呢?我在虛度時光!

這就是以前的我,大學那四年回想起來,是無盡的灰暗。唯有的一點點光,來自於每天運動和結束後滾落在胸前大顆大顆的汗珠。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茫然地過著一天又一天

現在,每天睡覺之前情不自禁嘴角上揚,醒來時發現自己腿好長好瘦又很開心。累是因為每天睡6個小時,其他的18個小時幾乎都在高速運轉,我的日程表:

起床 0530

自由支配1.5小時到0700

開始化妝換衣服出門時0730

走路+員工班車上閉眼睛聽書 0810

到公司換西裝吃早餐 0840

列出當天工作清單 0900

瘋狂工作

午餐1200-1300

散步 1330

加速工作

晚餐下班,車上瞌睡,到家2000

自由支配3.5小時到1130(事實上我經常匆匆上床時,冥想10分鐘後已接近0點)

在以上自由支配的5小時裡,有滿滿的安排:健身(或游泳),每日更文(每兩天整理和潤色一篇最完整的文章),線上訓練營作業,冥想,閱讀,拆解文章,研究如何賺錢,洗澡洗頭髮洗衣服刷牙。你可能會問我,時間夠嗎?

真的不夠!我不得不今天捨棄掉abcd,才能勉強完成efg.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事實上,健身1-2小時,寫文章至少需要2小時,有時腦袋裡實在搜刮無貨(其實經常發生,比如今天)還要找公眾號,微信讀書,今日頭條,知識星球等快速掃描,以觸發腦子某個能寫的點。今天寫這一篇文章的靈感,來自8月4日在微信讀書上看《二十幾歲,沒有十年》做的筆記,我劃線的句子是作者孫晴悅寫:

強大,意味著你在一個團隊裡有優先的選擇權。在職業生涯裡,你可以儘可能地走那些有效的路,而若滿足於那些暫時看上去不累的工作,到最後失去的卻是最重要的——選擇的權利。

在劃線旁邊我寫:昨天加班忙得暈頭轉向,瑣事處理中很多令人沮喪的環節,十分多的雜事還胡攪蠻纏,當轉身背對一堆身後一片混亂時,我開始認真想自己的存在價值。我問自己,第無數遍:終其一生,難道我就要在這些混亂和沒有意義的事件中,屈於做一個解開死結的無名小卒?這些工作,不但不起眼,還特別累。

在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講義》裡提到一個概念叫“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其中提到很多人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將負面感受當作成本。比如上述我的筆記中寫的各種不滿情緒,雖然是由工作引起:勞累,繁忙,焦慮等,但這些不是做這個工作的成本,因為並沒有放棄什麼實質性的東西。選擇打一份工,上班的時間就不能用來創業或者學習,這段放棄了的時間才是打工的成本。

有個殘酷的現實:你的收入體現你的價值。雖然在同齡人中的收入不至於拖後腿,但一直以來的增長速度還是很慢,不足以達到我的期望。當自己的時間受制於一份工作上時,我們就是在用時間換錢。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假如我選擇在現有的公司上班,我上班時間的成本就是公司給我付的薪水,我如果堅持在這兒工作,成本是放棄了其他工作的可能性,比如轉到其他行業。堅持這兒的工作,放棄的就是其他工作的薪水。

而我的價值是由社會上的其他用人單位共同決定的,是他們對我個人的價值看法決定了我能拿多少薪水,所以其他人決定了我堅持在本公司打工的成本。

如果有用人單位願意出3萬聘用我,那麼我堅持手頭工作的成本就是3萬元;如果有人想邀請我共事提出4萬,那我的成本就是4萬元。堅持目前工作的成本,只跟一個因素有關係,那就是放棄了的最大收入。比如以上,是放棄了4萬元。

機會成本是什麼?

它跟選擇有關係。同樣的投入,可以用來做銷售,寫作,做其他工作,每個的收入都不一樣。我目前選擇了做銷售,假設同樣的時間精力投入寫作,收入4萬,這是同等投入可能得到的最高收入,那麼,這4萬就是機會成本。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當我反過來想,為什麼要用寶貴的時間換錢呢?我能否用錢去買別人的寶貴時間呢?答案是:當然可以,但首先我要變得很強。當我5分種能創造的價值大於別人同樣時間內能創造的價值多時,我只需要付給他們金錢,就可以購買他們的時間

李笑來說:凡是能用錢買來的,都是便宜的。

他講過一個故事,他花十幾塊錢僱人幫他買一杯星巴克的咖啡,覺得自己賺翻了。你能猜到是怎麼回事嗎?

他說他五分鐘能打幾百個字,價值好幾千塊錢,只需要讓別人幫他跑腿,自己就憑空多出了5分鐘賺幾千塊錢,是不是很好的買賣

如何才能購買別人的時間?答案是: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再往前推一步,自己變得更強,再往前推一步,投入更多的時間投資自己。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為了變得更強,我選擇做的第一件事是健身現在小有所成;第二件事是學習寫作,現在正在投入大量的時間學習。

我在線上的寫作訓練營上認識了很多小夥伴,圈子一下子拓寬了很多,他們的學識和眼界令我一次又一次地暗暗讚歎,並下決心要好好學習,向他們看齊。其中幾個線上未見過面的同學,在機緣巧合之下得以頻繁聯繫,他們已經像家人一般溫暖和無私。

素未謀面的家人?讀到這兒,如果你覺得雞湯了,抱歉可能是因為你暫時還沒遇到。界定標準是什麼呢?我昨晚在鍛鍊的時候忽然想到,標準是:如果現在能有機會見面聊天吃飯,我會為他們騰出一天時間嗎?會感到很激動開心嗎?答案是:肯定會。在這樣自己設定的條件下,發現完全滿分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地幸運。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這樣的標準,因人而異,可能你不理解,不就吃個飯嘛,這樣就稱為家人?如果是半年以前的任何時候,我也會不理解,甚至認為這是扯淡。但現在真的不同,每天24小時裡的每分鐘,我都希望能高效率高,高匹配去使用。要知道,現在於我而言,時間就像命一樣寶貴。我很外向,跟周圍人關係都比較好,即使未有過交集的其他部門同事也會對我有好感,這是在多次的首次合作中觀察知道的。你如果對一個人印象不錯,交流的時候會自動微笑伴隨輕快的語調,我對這一點洞察比較細緻。但最近開始困惑,因為被動浪費的時間令我心疼,好像在割我的肉一樣。

今天清晨下電梯,幾層之後走進來財務部的信貸經理,與她平時很少直面聊天,偶爾有時候需要人家查賬入賬的時候我都非常客氣地稱呼“姐姐,有勞,麻煩啦,謝謝啦,辛苦哦,好的非常感謝對我幫助很大”等等,今天她可能忽然來了興致 ,在我戴著藍牙耳機的情況下依然找我閒聊拉起家常,所以我只能拿掉一邊耳機跟她一路邊走邊說話,終於來到車上,本想可以繼續聽書了坐到別的地方,沒想到只剩下兩個車位,我們只能坐在一塊兒。一路上,她饒有興致地問我做銷售這個職位如何是否能認識更多人,以及她以前的同事也是銷售就在旁邊的酒店我們是否認識。平時很少話的她今天如此熱情,我只能一邊捏著耳機一邊嘮嗑,一路上,我那的寶貴40分鐘,就這樣浪費了。

我的幾位家人們,有時候會誇我很強,很優秀。於其他任何場合,我都會禮貌的回應謝謝,但面對他們,我真誠的說過“希望你們不用在這裡誇我,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必須要變得更強”,今天我想在此進行補充:雖然太強很累,但是不強更累。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現在我還沒有“很強”或者“太強”,不過我非常篤定正走在“變強”的路上,比起以前的碌碌無為又茫然的日子,我感覺並沒有那麼累。不強才累,而且要累一輩子。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這本書中還講到一個故事。

Paloma是巴西旗幟電視臺的一個女記者。作者給巴西旗幟電視臺的奧運報道團裡當翻譯時,Paloma是裡面最年輕,且是唯一的女記者。

當作者回國後看著全天候連軸轉的記者報道團,瞬間明白了為什麼這個行業絕大多數都是男生,並且做得出色的也都是男生。很簡單,因為電視行業太累了。且不說能不能熬夜,就幫攝像拿三腳架,坐在地上編輯片子,女生的弱勢就已暴露無遺。

Paloma是體育記者。作者問她,要成為著名電視臺的出鏡記者,是不是特別特別困難;女生做電視行業,是不是特別累。

已經通宵工作的的巴西姑娘,只回復幾句話。她說,做電視行業確實太累了,這個行業你要做得強就很累啊。作者以為她敷衍,沒認真回答,原來還有下半句。

“可是,其實不強更累啊。”

我瞬間被這句話擊中,回過頭望以前的經歷,深深地感受著這句話的力量。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畢業時,大家都說找工作難,有的人簡歷“不漂亮”,什麼工作經驗都沒有,而有的人在還沒畢業時已經參加過對標職業的實習,並且 拿到用人單位的引薦信;參加同一場面試,有人準備了一張簡歷,有人準備了中英各一份簡歷,而有的人準備了對該職位的調查以及自己匹配該職的能力和相應的證書和作品;進入職場以後,有的人渾水摸魚掐點下班,有的人自願加班做超出老闆期望的工作結果。

幾年時間一晃而過,該成家立業時有的人低調完成人生的大小目標,有的人望著對他來說要賺幾十年的房價,哀怨“生活真的太累了,人到中年竟活得不如一條狗”。

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到底誰更累?關鍵是,誰會累得久一些?

最後,回答一下網上熱傳的問題:你覺得怎麼樣的人生最好?

我認為,一個自由的人生最好。擁有能力和權力自主選擇,在面對抉擇時不再拿那個藉口“等我變強以後……”別再等了,你不可能憑空等來自動更強,現在就行動,從變得強大開始。

二十幾歲正值拼搏:你說太強很累,卻不知不強更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