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間的“白衣天使”

在小區內的道路上,在人群密度較大的超市門口,總有一些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和防護帽的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當遇到有人詢問防護的相關問題時,他們總會耐心地解答,而他們就是社區醫院的醫護工作人員。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區醫院雖然沒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能力,但醫護人員依舊承擔起了走訪調查、解釋常見問題等責任。社區醫院的工作人員會定期在物業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對居民進行挨家挨戶的上門訪問,登記居民信息,詢問居民近期有沒有去過外地或是否有外地的親戚到訪,依此整理、收集數據。此外也會上門詢問居民是否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例如家中的老人或者小孩等易感染人群是否準備好了口罩等防護用品。在路上時,有些人會詢問他們一些關於防護的問題,而他們也會到各個小區張貼一些關於新冠肺炎的預防方法、症狀表現和清潔效率最高的洗手方法。“我們需要上門走訪、在密閉空間近距離接觸的話會戴這種塑料的防護帽防止頭髮上沾上飛沫,你們出來的話最好也戴上,沒有條件的話可以戴一個緊一點的普通帽子,把頭髮都紮起來塞進去。”一名社區醫院的工作者回答道。

此外,社區醫院的工作主要是為社區成員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因此在這個社區的範圍內,工作人員需要在上門訪問後整理信息和數據,這些數據至關重要,會和其他公共交通管理的相關信息進行聯繫對比,以便在發現病例後迅速反映,隔離與病人曾經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因此相關部門也可以更加快速的掌握病患在病毒潛伏期去過的所有公共場所,發佈公告警示在這段時間內去過該場所的人嚴密關注自身的狀況。他們的工作,對疫情防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們不辭辛苦,在社區的每一棟居民樓之間輾轉,詳細地收集並登記數據。大街小巷中,總是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社區醫院也是接種疫苗的重要場所,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期間,不代表其他流感病毒的消失,所以社區醫院的工作非常忙碌,不僅需要走訪,登記數據,同時也不能落下原本社區醫院的工作。且在走訪時,也會詢問家中還有多少應急藥品和防護用品。“社區醫院有時候勻出來一些消毒液和口罩,就會給小區的物業送過去,送給需要的人。

在疫情面前,各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奮戰在一線,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奉獻力量,發光發熱。社區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四處走訪,統計數據,普及知識,為我國此次“抗疫”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