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最無助的兩次喟然長嘆:街亭斬馬謖,上方谷悲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我看《三國演義》,通常以夷陵之戰後劉備託孤為界,將諸葛亮分為前後兩期,而這前後兩期的諸葛亮,似乎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前期的諸葛亮英氣勃發,談笑風生,氣宇軒昂,智謀蓋世,似乎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後期的諸葛亮時常愁眉不展,儘管計策依然超凡絕倫,但卻更增添了一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仍然無法挽救蜀漢命運的無力感和宿命感。

諸葛亮一生最無助的兩次喟然長嘆:街亭斬馬謖,上方谷悲嘆

早年的諸葛亮,意氣風發,似乎一切勢在必得

而這一切的無力感和宿命感,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兩次無助的喟然長嘆中達到了極致。

228年,諸葛亮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任命自己重點栽培的參軍馬謖在軍事重地街亭防禦張郃的進攻。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原本是處心積慮,勢在必得,而且此時的蜀漢實力仍然相對較為強盛,北伐可謂是聲勢浩大。

然而,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命令,決策出現嚴重失誤,舉措煩擾,捨棄水源,登上南山據守。張郃包圍南山,斷絕馬謖軍的水源,令蜀軍潰不成軍。蜀軍失去重要據點街亭,進退無據,第一次北伐失敗而歸,不得不撤回漢中。

諸葛亮一生最無助的兩次喟然長嘆:街亭斬馬謖,上方谷悲嘆

諸葛亮痛斥馬謖

立下軍令狀的馬謖向諸葛亮自首,諸葛亮對馬謖又氣又恨,既為自己精心栽培的愛將犯下如此大錯痛惜,又為自己用人不察感到懊悔,同時也為這樣一次致命的作戰失誤感到沮喪。種種複雜的感情交織在一起,諸葛亮“戮謖以謝眾”,淚流滿面,嘆息不止。

這一次的流淚和嘆息,充斥的是純粹的悲傷與悔恨,是充盈內心的哀傷。

第二次喟然長嘆,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中的“上方谷之戰”。

蜀國、魏國兩軍在渭南相持,蜀軍將司馬懿引入上方谷,計劃引燃上方谷,將司馬懿等人燒死。眼看司馬懿等人將葬身火海,蜀漢即將大獲全勝,誰料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原本燒遍上方谷的大火霎間熄滅,司馬懿僥倖死裡逃生。

諸葛亮在上方谷上親眼目睹司馬懿逃脫,不禁緊閉雙眼,眼眶溼潤,灰白的鬍鬚在雨中飄動,喟然長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諸葛亮一生最無助的兩次喟然長嘆:街亭斬馬謖,上方谷悲嘆

上方谷之戰,諸葛亮在谷上感嘆無能為力

“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天不助蜀漢,我能如之奈何!

這一次,諸葛亮沒有淚如雨下,然而,他心中的悲痛恐怕只會比第一次更甚。

這一次,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絕望與無奈,是對命運自有天數的領悟與隨之而來的無助。已盡其所能做好一切,然而最終卻因不可抗拒的外力功敗垂成,命運之輪似乎正在飛速旋轉,向諸葛亮揭示所有的結局。

這其中一切的辛酸、彷徨與落寞,恐怕除諸葛亮本人以外無人能夠了解。後人唯有通過對“諸葛亮丞相”的無限讚美,來歌頌這一段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以及這一位在歷史上難以複製的曠世奇才和肱骨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