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最无助的两次喟然长叹:街亭斩马谡,上方谷悲叹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看《三国演义》,通常以夷陵之战后刘备托孤为界,将诸葛亮分为前后两期,而这前后两期的诸葛亮,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前期的诸葛亮英气勃发,谈笑风生,气宇轩昂,智谋盖世,似乎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后期的诸葛亮时常愁眉不展,尽管计策依然超凡绝伦,但却更增添了一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仍然无法挽救蜀汉命运的无力感和宿命感。

诸葛亮一生最无助的两次喟然长叹:街亭斩马谡,上方谷悲叹

早年的诸葛亮,意气风发,似乎一切势在必得

而这一切的无力感和宿命感,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两次无助的喟然长叹中达到了极致。

228年,诸葛亮亲率诸军进攻祁山,发动第一次北伐,任命自己重点栽培的参军马谡在军事重地街亭防御张郃的进攻。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原本是处心积虑,势在必得,而且此时的蜀汉实力仍然相对较为强盛,北伐可谓是声势浩大。

然而,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命令,决策出现严重失误,举措烦扰,舍弃水源,登上南山据守。张郃包围南山,断绝马谡军的水源,令蜀军溃不成军。蜀军失去重要据点街亭,进退无据,第一次北伐失败而归,不得不撤回汉中。

诸葛亮一生最无助的两次喟然长叹:街亭斩马谡,上方谷悲叹

诸葛亮痛斥马谡

立下军令状的马谡向诸葛亮自首,诸葛亮对马谡又气又恨,既为自己精心栽培的爱将犯下如此大错痛惜,又为自己用人不察感到懊悔,同时也为这样一次致命的作战失误感到沮丧。种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诸葛亮“戮谡以谢众”,泪流满面,叹息不止。

这一次的流泪和叹息,充斥的是纯粹的悲伤与悔恨,是充盈内心的哀伤。

第二次喟然长叹,是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中的“上方谷之战”。

蜀国、魏国两军在渭南相持,蜀军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计划引燃上方谷,将司马懿等人烧死。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蜀汉即将大获全胜,谁料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原本烧遍上方谷的大火霎间熄灭,司马懿侥幸死里逃生。

诸葛亮在上方谷上亲眼目睹司马懿逃脱,不禁紧闭双眼,眼眶湿润,灰白的胡须在雨中飘动,喟然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诸葛亮一生最无助的两次喟然长叹:街亭斩马谡,上方谷悲叹

上方谷之战,诸葛亮在谷上感叹无能为力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天不助蜀汉,我能如之奈何!

这一次,诸葛亮没有泪如雨下,然而,他心中的悲痛恐怕只会比第一次更甚。

这一次,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绝望与无奈,是对命运自有天数的领悟与随之而来的无助。已尽其所能做好一切,然而最终却因不可抗拒的外力功败垂成,命运之轮似乎正在飞速旋转,向诸葛亮揭示所有的结局。

这其中一切的辛酸、彷徨与落寞,恐怕除诸葛亮本人以外无人能够了解。后人唯有通过对“诸葛亮丞相”的无限赞美,来歌颂这一段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以及这一位在历史上难以复制的旷世奇才和肱骨之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