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生活里标签无处不在,我们都不喜欢被贴上充满负能量的标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偏听偏信,不主观臆断,不戴有色眼镜,不听一家之言,做一个真正宽容的人,我想,也许世界的不公平才会更少一些。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化的生活真的很讨人厌

大学的时候上过一门印象很深的课。

倒不是因为这门课有多吸引人,而是这个课堂上老师说的很多东西总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争议。

我记得争论的最激烈的一节课缘起于老师讲课时的PPT。

具体是为了表达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唯一记得的就是PPT上面的内容。

列举了北上广三个城市,用不同的词来形容和定义它们。

北京是“土气” ,上海是“小气”,广州是“俗气”。

其实,我们班并没有来自上海和广州的同学,但看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大家都坐不住了。

大家都不承认这三个词可以来定义这三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关注功重浩:鲸荐,发现更多好文)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标签化”的生活真的很讨人厌。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事实上,每个城市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代表可以用某个词或某几个词来定义它们。

北京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是追梦人心中那个想要到达的城市,与其说它是“土气”,不如说是“大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上海是南方城市,我不否认南北方差异的存在,“锱铢必较”其实不是“小气”,换种方式来说,其实是精致生活的表现;

广州这个城市,五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如果说商业的发达就是“俗气”的话,那你可能不知道,广州拥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13.96万人,数量居中国第一。

这些城市被标签化。

因为“标签化”的先入为主,所以让大多数的人被动的认为,这就是正确的定义。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被贴了一身标签的伊能静终于上了《吐槽大会》

伊能静曾经上过《吐槽大会》,一出场就被嘉宾们轮番轰炸: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有人说她是戏精、有人说她爱装嫩,有人说她爱哭,有人说她爱当“社会公知”,还有人说她拍烂片、唱错词、“忘年恋”……

这要是没有一点儿心理素质,嘉宾们还真不敢上《吐槽大会》。但是完全没想到的是,那个看似柔弱、泪点低的女人,竟然敢一出场就自黑,嚷嚷着“不叫我公主不出去”

而在众多“黑料”被一一盘点出来后,她还能自黑自己“年事已高”。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更能说出:“我就是一个独立个性,我行我素的伊能静妈妈,谁也别想改变我!”的一番话。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这样的伊能静,我服!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生活里标签无处不在

一般提到“追星”一定会被说“脑残粉”。

这仿佛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在绝大多数的人眼里,“追星”的都是小学生或者无所事事的人,她们的行为就被已经被定义为“脑残”。

其实不然。

我身边很多追星的人,都是学习生活中的佼佼者。

她们有的是公司管理层,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她们在处理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自己的偶像;

也有的人是大学学生会主席,年年拿奖学金,在大学里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也是粉丝群体力很有想法的人;

她们有思想有目标,因为自己的偶像很优秀,所以自己也在努力的变优秀。

不得不承认,因为人的脑容量和识别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有限,为了快速定义一件事,

贴标签无意是一条捷径。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叫刻板印象。

比如四川人爱吃辣,湘妹子比较泼辣,黑人大多都是运动健将,女生逻辑思维差,用小米手机的大都是屌丝,90后都是非主流,某某省的人人品差,某某明星的粉丝都是脑残粉,开宝马的都是土豪,过了25岁没嫁人都叫剩女,还有高富帅、白富美……

我们无意识地经常自我归类或者给别人归类,贴上标签分组,甚至某些时候我们会因为我们归类于某一个群组被贴上一个标签而特别有优越感,比如在学校时因学习好被封为学霸,因外表出众被大家叫做女神男神。

贴标签,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偏见……

我们行走在江湖里,身上挂满各种满意的不满意的标签被全世界围观,甚至一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所谓成功标签下的生活,就如王朔所说:“成功?不就是赚很多钱,让傻逼知道吗?”

我们争取早日当上“成功人士”,逆袭成“高富帅”,变成“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如果说正面的标签对一些人还有一些激励作用的话,那么负面标签完全就是一种充满偏见和负能量的刻板印象,甚至给人造成一生的阴影。

生活里标签无处不在,我们都不喜欢被贴上充满负能量的标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偏听偏信,不主观臆断,不戴有色眼镜,不听一家之言,做一个真正宽容的人,我想,也许世界的不公平才会更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