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降價通道開啟,廉價固態怎麼選?

雖然以三星存儲(含DRAM、NAND)一季度財報非常亮眼,並聲稱存儲業原材料成本上漲的趨勢將持續到下半年,外加東芝上月中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的因素,市場對內存、固態硬盤的價格走勢產生一絲顧慮。

然而,以SSD為例,近幾天的價格依然保持下降趨勢,除主流品牌偶有限時限量的近期低價活動之外,一大批新晉品牌都通過各種形式猛砸優惠,如120GB、240GB和480GB這些主力銷量的固態硬盤,價格基本追平去年雙十一的歷史低價。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這兩天淘數碼發佈的SSD車牌中,新晉勢力出場率顯著增加,在雙品網購節的激下,120GB產品跌入88元、240GB產品跌入164元,購買這類價格區間的SSD應該注意什麼?今天簡單說明一二供大家參考。

1、顆粒,顆粒,還是顆粒

既然標題點名了“廉價”固態,那麼首先要看明白這類產品為何便宜,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說白了,SSD的容量/價格比,就是一場零和遊戲。你們最喜歡的浦科特、Intel、三星、鎂光在正規渠道中,很難把240GB的產品(甭管M.2還是SATA)做到一百多塊錢。因此,能做到這個價格的,三線如七彩虹、影馳、盈通、光威等等,只能從原材料成本找路子,而且諸如黑白片的玩法近年來早已被石錘過。

作為廉價SSD主力的四線和新晉玩家們,基本會採用兩套玩法進入市場:

  1. 價格:最容易的敲門磚。七彩虹賣200,我同規格、用料的產品打個八折賣160。簡單易行效果立竿見影,但容易做成一錘子買賣。即便售後能跟上,但口碑和中長期形象難以翻身;
  2. 口碑:較難的敲門磚。七彩虹賣200,我用全新原廠高規格NAND,打9折賣180。便宜一點、性能和可靠性更強一些,雖然短期難成爆款,但容易形成中長期口碑優勢,對未來的產品力提升有幫助。

受綜合因素影響,這類品牌中誰家用黑白片我就不點名了,畢竟去年寫類似文章時接過某品牌方的律師函,但誰家打算走口碑路子,我會在一段時期的觀察之後,逐步篩選出來推薦給大家。

2、主控

除了最重要(也算最耐用)的NAND顆粒,固態最重要的第二大(也是最影響性能、壽命、可靠度的)因素就是主控方案了。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高檔SSD更傾向於使用自家主控

  • 廉價固態的主控,和一線大牌的低等級產品、二三線品牌的中檔產品用的都差不多。比如慧榮、群聯還有瑞昱的中低端方案,這也是大家日常見到的最多的版本;
  • 中高檔固態往往更樂於使用“馬牌”Marvell的方案,三星當然也在高規產品中使用自家主控了。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當年SandForce輝煌的時代,是否還有人記得?

然而,和上面顆粒的甄選標準一樣,廉價固態中,也有一些品牌願意使用高規格主控方案的,這對不懂行的小白玩家來說屬於“在看不見的地方”使勁兒,對於高端玩家來說又不屑於這類低端品牌,橫豎都是出力不討好的路子。不過怎麼說呢,就像小米、魅族們做手機起家時的瘋狂堆料一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最常見的~ 我想沒人持反對意見吧╮(╯▽╰)╭

各品牌主控都有三六九等劃分,就像不同品牌的發動機會有3缸1.0~8缸6.0排量一樣,受篇幅所限本文不再一一羅列,感興趣的讀者百度一番即可瞭解。

3、售後政策

如果從字面文案來看,不論是4線雜牌還是1線巨頭,99%的SSD產品都包含3~5年不等的換新服務。Tony哥在以往幾十篇關於固態硬盤的文章中也有說明:換新政策的實現成本很低,數據滅失的復原成本很可怕。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因為對SSD廠商來說,3年後的同容量的NAND價格堪稱白菜,給你換個良品基本就是快遞費+焊工活兒的成本。拋開一線品牌、四線品牌都無法100%保證的數據損壞風險不談,售後服務的根本價值,還要看你的品牌活了多少年以及能活幾年。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SSD質保?壞了?焊唄 ~ 反正顆粒一年不如一年值錢,保容量不保顆粒類型、MLC變QLC你懂的

很多雜牌SSD(以及內存)品牌在進行短期的廉價傾銷之後即告倒閉破產,所謂的N年售後換新變成一紙空談。當然也有很多SSD廠商經歷了若干年的風雨競爭之後存活了下來(比如我們看著長大的光威、海康威視(唉~)、金泰克、阿斯加德還有紫光等等),它們的售後政策基本上也能兌現。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奔跑吧電腦!奔跑吧老闆!——(圖文無關莫百度莫亂猜)

再就是每年都會湧現出的新晉品牌(暫列四線),比如內存業同步起跑的雲儲、協德、玖合、科賦、辛士達、瑞勢、酷獸等等,這類看似“很新”的品牌,實際上隨便拉一個過來都是做了多年OEM或者貼牌外包的老廠,且代工甲方不乏業內一二線等級的企業╮(╯▽╰)╭ 所以說它們的營銷動作往往比較大,而且在用戶口碑淨值方面,比更低一級的王儲、大唐、金碟、星舞、龍鎧、武極等等數不清的5線雜牌強不少~

SSD小貼士:廉價百元級固態硬盤入手應注意什麼?三大要素得弄清

對品牌劣勢的“雜牌”SSD來說,活得久往往比你跑得快更重要

說白了,同樣價格區間的廉價固態,四線目陣營裡面,往往更容易挑出兼具價格優勢和用料(NAND顆粒、主控芯片)的好東西。至於三線名牌和五線雜牌,怎麼說呢~ 也要看臉╮(╯▽╰)╭。

就SSD的售後方面,總而言之:一塊固態硬盤的價格中,20%~30%是對未來售後服務的“保險金”,如果質保期內品牌還在,你這錢花的就值;如果一些品牌直接把這20~30%的“保險金”在出售的時候就給你“優惠”掉了,那就真的要注意它能活幾年了。

總結

向來人窮志短圖便宜的Tony哥,近年來使用過的高中低檔固態硬盤,數量和種類真的數不清了,試著回憶+枚舉一些產品供大家參考吧:

  1. Intel:2009年的第一塊80GB固態,G2?具體型號想不起來了~ 拿到今天也照樣用,價格貴死,性能、可靠度、穩定性等等全五星;
  2. 三星:PM830、PM841、PM961、PM981等等等等,從SATA到M.2,運氣好沒壞過,M.2加散熱片是常規操作,速度、可靠度全四星無壓力;
  3. 浦科特、建興:M3M?M6M,MLC時代玩過,價格真的不便宜,因此M.2時代就未曾握手,除了價格全五星吧;
  4. 美光、英睿達:當年M4掉盤事件不知大家可否記得,因此在那之後多年未再握手,評價就不說了,畢竟後來沒在用過;

下面開始喜聞樂見的撿垃圾環節/(ㄒoㄒ)/~~:

  1. 影馳:不論什麼戰將大將黃豆醬,垃圾。高端HOF的M.2沒用過,低端貨真的有毒!120GB空盤寫速60MB/s驚為天人!一生黑;
  2. 創久:或許是我運氣好,前後買過3片,MLC、TLC的都有,速度沒得說,然而牌子沒了... 沒了... 沒了...;
  3. 智匠:哈哈哈哈速度流弊、價格驚為天人,然而拆開之後8顆nand分了5批序列號和2個產地,你懂的;
  4. 威剛:抱歉把它放在這裡,因為我二手買的(120塊錢開車的256GB MLC),沒錯去年9~10月的車牌,穩如老狗~ 堪稱完美(不信的話評論區翻翻看有多少老粉絲後悔沒趕上那班車);
  5. 瑞勢:和他家內存一樣,老牌代工廠,給二線做貼牌多年,內存、固態的產品沒有明顯的優缺點,比較穩,就是品牌力很弱,存在感很差,一般小白根本不會買;
  6. 辛士達:類似雷克沙他爹(江波龍)一般的存在,老牌代工廠,也是筆者文中提到過用二線80%價格賣一線堆料的耿直Boy。PS,剛給朋友裝機用了他家的盤,拆出來看竟然是2019年末海力士最新64層3D-TLC堆棧NAND,240GB的賣169╮(╯▽╰)╭這種二貨牌子要再熬不出頭的話,很快就被堆料成本耗死了;
  7. 江波龍:Lexar雷克沙、金百達、OV、FORESEE高中低檔等十幾個存儲品牌的實控人,雷克沙的買過,等1TB NVMe版本再掉到599的時候必然再入一塊。PS,江盤家族最近3年都會持續洗牌,雷克沙穩如狗(畢竟花了血本買回來的),下方子品牌還要注意篩選,FORESEE的主控是入過Intel白皮書花名冊的,後市發展趨勢你懂的;
  8. 紫光:抱歉真沒用過,最近半個月開它家480GB那個車牌讓身邊朋友們買了很多,短時間看不出完整評價,後續再補吧;
  9. 七彩虹:去年神車時候上了MSATA的那個Intel MLC的車,但是廉價180GB、160GB的百元盤沒上(實在不缺這個容量),後續評價喜憂參半,但本著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概率學統計,這車目前依然不算太穩。世和(現在改名叫七彩虹集團了吧?)如果要在SSD身上賺錢做大,真得學學影馳,HOF的路子還是要操練一番的。

一口氣寫了這麼多,該說的不該說的也就這樣吧~ 反正這類文章寫出來捧的罵的都不會少,但真的別來律師函了,草根小博扛不住~ 罵錯了我改還不行嗎/(ㄒo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