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點擊右上角“關注”,看見不同圈子大佬們的感情逸事


說起抗疫“段子手”,非“硬核主任”張文宏莫屬了。

早在今年2月份,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爆出 “再悶2周,把病毒悶死”的金句,這樣簡單粗暴又接地氣兒的“醫囑”,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


4月30日晚,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發佈會上,張文宏就“悶死”這一說法進行了二次解讀表示,“悶在家裡在科學裡面的講法就是,我們要保持徹底的社交距離,長達兩個星期以上,我們可以有效的阻斷傳染病的傳播。我說悶兩個星期病毒也被悶死了,在整個傳播鏈上,這個病毒就不存在了,所以把病毒給悶死了。”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解說“悶死病毒”


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做科普,是張文宏的慣用作風。所以他時常在採訪中爆出一兩句金句,接地氣的同時又讓人覺得好有道理。比如: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這個藥有效嗎?)最好的藥是免疫力。企業老闆不用給我們捐東西,讓員工在家裡辦公,隔離觀察,還給人家發工資,這就是對國家做貢獻了……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接受採訪


說話直接又帶梗,幽默而不自知,將枯燥無味的科學術語轉化成口語,說得頭頭是道,“網紅段子手”裡的抗疫專家,張文宏當屬第一。

當然,他的成就可不止於此。今天這篇文章,跟著多餘我來一起品品這位“硬核”主任的學霸人生!


01 一騎絕塵的學霸


1969年,浙江省溫州市瑞安縣飛雲江邊上的一個張姓小家裡,呱呱墜地一名眼睛大大的小男孩,父母給他取名“文宏”,大概是 為了讓他存有“學有所成,弘揚中國文化”的信念。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幾百年前,唐昭宗李曄得知瑞安縣城背靠的集雲山集雲閣上,飛來了幾隻白烏,頓覺此乃祥瑞之兆,於是御封當時的安固改名為現在的瑞安。

出生在這片山靈水秀祥瑞之地的張文宏,從小便表露出“學霸”的特質。他非常愛看書,在街坊鄰里眼中,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年少時


後來,他毫無意外地考入溫州數一數二的瑞安中學就讀。

這所學校的校訓是“甄綜術藝、以應時需”。那是 1896年三月,創辦人孫詒讓在得知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時,有感而發寫下的。這句話,放在現在的張文宏身上,再恰當不過。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創辦人孫詒讓


張文宏的老朋友曾回憶:高中時期,張文宏就立志要當醫生

天隨人願,勤奮刻苦的張文宏,由於在校表現、成績實在太優秀,在高三那一年直接免試保送至上海醫科大學研讀醫學專業。

那個時候被直接保送,跟當下大學生考取清華北大一樣,為人稱道。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年少時


93年本科畢業後,張文宏選擇繼續深造,潛心研究醫療科學。終於在2000年,順利取得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的學位證書。

後來他還陸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BIDMC醫學中心、UIUC,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等國內外知名機構進修,結下學術碩果累累。截至2016年3月,張文宏已發表了150餘篇論文。

2000年畢業後,張文宏就長期紮營在華山醫院的感染病科室,一路見證華山醫院感染病科的卓越成長。


02 福爾摩斯·張爸


華山醫院感染科有多厲害?

網上有一個實際發生的案例可以證明一二。

一名男子沙漠旅遊回來後,手腫得非常厲害。就連美國當地的醫生都只能告訴他:截肢是唯一的辦法了。

但是,奇蹟又一次在華山醫院感染病科發生了。他們在24小時內迅速確認了系由創傷孤菌引起,即刻用有效的抗菌藥物,讓患者的手很快地恢復了。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分享


連續九年,華山感染問鼎中國感染病學科榜首。而來此看診的人數之多、病種之豐富、病情之複雜,也側面證實了這裡讓人信賴的醫療水平,這是醫學上的頂尖金字塔

張文宏備受稱頌的是他和他團隊鍥而不捨的“福爾摩斯”看病精神。

曾經有一位農村婦女,反覆發熱、頭痛,視力下降,在多次輾轉無好轉後,來到華山感染求助。

張文宏得知其長期在養豬場工作,發病前一日被豬圈中的汙物潑濺入雙眼後,推測其可能患有豬皰疹病毒(Suid herpesvirus-1, SuHV-1)感染。 基因測序後,果然證實了這個推測,而此前,世界上關於人感染該病毒的報道極少,且一直無直接證據。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養豬場


為了坐實這一推測,張文宏所在的華山感染團隊,還派了一支“福爾摩斯”小分隊前往患者家的豬圈,獲取豬的分泌液和糞便標本再進一步確認。 最後,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這是一次確定的豬皰疹病毒跨物種感染所致。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患者右眼視網膜壞死及血管炎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工作人員在豬圈取樣


在華山醫院傳染科裡,醫護人員都喊張文宏一聲“張爸”,並不是因為他年紀大,據他的同事說,這是因為他

果敢又細心,凡事都要照顧到位,就像爸爸一樣

《勞動觀察》評論張文宏:“其率領的華山醫院感染科蜚聲海內外,他們站在了病原學研究國際競爭的前沿。造福人類,護佑安全,是他的使命擔當,也是宏圖大願。腳踏實地,做一名充滿仁愛之心和掌握先進技術的良醫,是張文宏矢志不渝的初心。”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就像瑞安中學的校訓一樣,“甄綜術藝、以應時需”。福爾摩斯·張爸在醫學界的探索、進取精神,其實就是他初心驅動下孜孜不倦的科學求真精神。在濟世救人這條路上,張文宏只往艱險、不怕險阻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瑞安中學校訓



03 火出圈的抗疫“段子手”


“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

“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了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著困難上!”

“共產黨員的口號平時喊喊可以,這個時候你必須上!”

“你今天不分餐,就是裸奔,很危險。”

“你覺得很悶?病毒也被你悶死了!”

“醫務工作者現在最缺乏的是關心”

……

像這樣許許多多的“金句”,都是出自張文宏之口。網友也戲稱他是“被醫學耽誤的段子手”。對於自己因為“張式發言”爆紅網絡,張文宏只是說了一句:“我自己覺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說過的一句話而已。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是的,他只是在平常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而已。

2020年2月9日晚上20時57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丁強在科主任群裡發佈了召集令:“明天需要210人左右馳援武漢!考驗華山的時候到了!”

我當時也請戰了,但沒批准我去……你們去的人都是優秀的共產黨員,講都不要講的,我們科室都是共產黨員先上,不是共產黨員也先上了。”張文宏一貫的說話風格,聲聲有力。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內分泌專家煒微博分享


在面對病原追蹤的問題上,張文宏在採訪中表示:“2003年我也在非典一線,非典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當時的問題在於找不到病原體,找到之後,後續的應對來說就非常快了。”

他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場中國應對傳染病的“戰役”:

2003年“非典”疫情橫行肆虐,張文宏責無旁貸地投身到上海市“非典”醫療救治與防疫工作中。在那場疫情中,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700萬,全國第一,但感染SARS的只有8個,創造“無醫務人員感染,無社區傳播,無群體爆發”的奇蹟。可以說,這場防疫之戰打得非常漂亮。他還協助翁心華教授一起主編了國內首部介紹SARS的專業書籍,為迅速向廣大醫務工作者介紹SARS的疾病知識作出了貢獻。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2013年,H7N9病毒來勢洶洶,張文宏牽頭了上海市綜合性醫院上海市禽流感H7N9防治聯合攻關項目,第一時間主動接觸了十幾個病例,隨即投身到醫療救治與防疫中。

由於病毒控制工作出色,張文宏獲得國家防控H7N9先進個人稱號。

一年後,埃博拉病毒爆發組織感染科,張文宏第一時間報名並組織感染科遠赴西非參加救援隊,參與當地疫情控制。

2020年的肺炎,他接替自己的老師,成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並定下了一個目標,“上海的病人不允許出現擁擠、交叉感染,不允許讓病人住不上醫院。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即使沒有親身奔赴武漢疫區,但他守住了上海,也穩定了民眾動盪的心

即使沒有身居前線,但他也從沒放鬆一絲一毫。


04 不休息的“熊貓眼”


在肺炎疫情發生了十幾天後,張文宏回到醫院做了兩件事,並同時將他的決定通過發佈會告訴大家:

第一件事,他親自到病房查房,每星期至少一到兩次。身為主任,查房原本不是他的職責,但他堅持要這麼做,是為了消除一線醫生的恐懼。

第二件事,他把從去年底開始就堅持在一線的醫生全部換崗,換成科室裡的黨員頂上去。特殊時期,他不忘以身作則,他在跟病毒搶時間,他反覆交代著身邊人:

我們要多想一點,再多想一點,我們要跑在病毒前頭!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他忙碌地奔赴與疫情發佈會與病區之間,每天3點誰7點起,穿上白大褂就務必要求不能有一絲鬆懈。發佈會結束後,他說,“我已經嚴重睡眠不足了,也不知有沒有說錯什麼。”

也許,這也是他“熊貓眼”如此突出的原因吧!

有學生說,“張爸應該是不睡覺的,無論何時你給他微信,他都會秒回。”

控制疫情、帶領學生,安撫民心,他把一秒掰成了兩秒來用

面對肆虐的COVID-19,建立健全的中國衛生體系,比以往更顯得至關重要。

張文宏對疫情的總結和判斷目前來看十分精確,並且他保留了科研人員的特點:對事物持謹慎態度,但在遵守循證醫學精神的基礎上發揮靈活性。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面對記者的追問,他講真話,不打官腔,不拖泥帶水,敢說敢做

當疫情還在發展時,他不誇大也不掩飾,坦白披露現狀:

1、最理想的情況是取得完全的成功,元宵節前控制住武漢疫情,2-4個月內結束戰鬥;

2、膠著,疫情得到部分控制,病人數在溫和增長,持續半年或一年之久;

3、完全失敗,像2009年墨西哥豬流感一樣,波及全球。


醫務人員受到傷害時,他直言:

醫務工作者現在最缺乏的是關心,我就明確和大家講。

第一關心是防護,第二是疲勞,第三是工作環境,我覺得一定要跟上。

如果跟不上,就說明沒有把醫務人員當人,只是當機器。

醫務人員沒有受到傷害了,做起事來才會有勁……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號召加強對醫務人員關心


在很多人看來,張文宏是肺炎疫情的“定海神針”,是“第二個鍾南山”,但在張文宏眼裡:“我們在背後默默做著這些事兒,你好像看上去覺得非常偉大,其實沒有,我認為這是我們的天命而已。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鍾南山院士(左)張文宏(右)


魯迅曾說: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正是因為有像張文宏一樣的“白衣天使”們,才讓我們國家能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控制疫情;也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奮不顧身在死神手裡搶人“拼命硬幹”的人,我們的國家才會國泰民安。

“硬核主任”張文宏,用他幽默的方式,在當代年輕人心中演繹著“中國脊樑”的重要角色,除了學術專業上不斷精進的造詣成果,更在精神上深深影響著年輕一代的發展方向!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張文宏題字


感謝每一位為肺炎疫情“戰役”過的人們,讓我們

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有善良的天使, 有勇敢的英雄,還有美好的“中國夢”

“悶死病毒”的張文宏,沒去武漢支援,卻成戰疫“定海神針”!


—END—

(文章原創,圖片侵刪)

————————————

作者簡介:

百萬楊多餘,頭條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用筆帶你看見不同圈子大佬們的感情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