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抱怨傷害大,若不及時停止,這5點危害一個比一個大

曾經的同學少梅,不知從何時起已經變成一個小怨婦了。還記得在大學裡她是那麼的熱情,勇敢,自信,美麗。全然不是現在這幅模樣,是什麼讓她變成了這樣?

少梅自打結婚以來就沒上過班,從懷孕到生小孩,歷時三年。從沒拿起一本書去看,懷孕的時候有婆婆在家裡幫忙做飯,把自己當寶一樣的照顧。時刻提醒著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好好養胎,給我們家生個大胖小子。

少梅那時候也挺享受這種待遇,和舒適感。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早上起來吃完早餐,婆婆陪著去散散步。回來躺在沙發上面吃吃水果,看看電視,別提日子有多爽。俗話說:一天的公主,十個月的皇后。

此時的少梅已經把學習拋到腦後了,老公在外面上班掙錢。自己已經跟不上節奏了,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焦慮和擔心。焦慮過後就開始抱怨,抱怨老公總是加班,也不早點回來陪自己,自己懷孕那麼辛苦。

剛開始老公還耐心的安慰,時間久了老公也不當回事了,就是冷處理不吱聲,由她說由她鬧。這樣更加深了少梅的怒火,此時婆婆在旁邊安慰著說,生氣會影響肚子裡的寶寶,少梅才開始消停。

轉眼間少梅也生了寶寶,當了媽媽。新手媽媽自然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小孩哭,自己也會跟著哭。婆婆幫忙帶小孩,總是不能讓自己滿意,自己一個人帶又太辛苦。老公工資又不夠請保姆,諸多抱怨與委屈,讓少梅開始頭暈難受。此時的少梅還不知道自己抑鬱,直到自己感覺身體的不適,才去看醫生。

醫生說抱怨傷害大,若不及時停止,這5點危害一個比一個大

醫生說你有點抑鬱,少梅回想自己在家每天都感到煩,對任何事情都不滿,很久沒有在開心的笑過了。現在就算為了自己,我也要停止抱怨,讓自己保持心情的愉悅。

那抱怨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1.抱怨讓你逐漸迷失自己

由於一個人長時間的抱怨,久而久之自己會缺乏自信心和自知之明,因為不瞭解自己,所以把自身的不順,遇到的挫折怪罪於他人,讓他人來承擔你的痛苦。

2.抱怨降低記憶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相關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抱怨帶來的焦慮或壓力之前,她大腦中的神經將會受損,而這塊區域是負責解決問題和認知功能的。因此人抱怨多了,記憶力和隨機應變能力都會有所下降。”(摘自心理問答)

3.抱怨對親人傷害巨大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的指出:“抱怨的本質,其實就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我們不敢做的事。”

抱怨其實就是一種逃避,不想承擔責任,也可以說是沒有承擔能力。抱怨會讓你當時心裡愉悅,過後卻是無盡的煩惱,最終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了你身邊最親的人。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段子:當你把釘子釘在一顆樹上,釘子拔出來了,但洞還在那裡。語言也是一樣,你以為你說的話,被風吹走了,其實這些語言深深的紮在對方的心裡。傷人最深的永遠是語言。

醫生說抱怨傷害大,若不及時停止,這5點危害一個比一個大

4.多數婚姻都死在了抱怨上

抱怨就像是婚姻裡的魔手,當你的愛人辛苦為你做上好吃的飯菜,而你卻不停的挑剔,挑剔菜的味道,挑剔菜的顏色,挑剔菜的形狀,愛人冷眼看你你都不知道。

婚姻最怕的就是抱怨,當你愛人想著法讓你高興的時候,你不但不感激,感恩,還橫挑鼻子豎挑眼,敢問下次你的愛人還有熱情來做嗎?愛人的心就是這樣慢慢死掉的。

5.對孩子成長也不利

當一個孩子長期處在父母的焦慮和抱怨下,這個孩子也沒法愉快成長,相反會變得膽小,怕事,害怕做錯事情,就會讓父母爭吵抱怨,緊張的環境下小孩也會變的內向,想笑不敢笑,想哭也不敢哭。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我們更應該學習,停止抱怨,給孩子做好榜樣。

醫生說抱怨傷害大,若不及時停止,這5點危害一個比一個大

這篇文章就到這裡啦,看到這裡的朋友,請您留言提出不一樣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