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一線、勇挑重擔,市中醫醫院呼吸和腫瘤科主任胡小梅—— 點亮黑暗的一道光

暖春四月,草長鶯飛。市中醫醫院呼吸和腫瘤科主任胡小梅,每天上班、下班,恢復了正常生活。

“作為一名經歷過非典、禽流感的老將,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能奮戰在抗疫一線,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回想起與疫情鬥爭的那段經歷,胡小梅感慨萬千。

●臨危受命 奔赴戰“疫”一線

河北省中醫防治新冠肺炎中醫組成員、河北省防治新冠肺炎派駐廊坊專家組中醫專家、廊坊市新冠肺炎救治組副組長、市中醫醫院防治專家組組長,這四個“頭銜”是非常時期胡小梅身上的“標籤”。

“這一個個稱謂對我來說就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責任。”正是這份責任給了她與病毒抗爭的勇氣和力量。

按照分工,胡小梅主要負責全市疑似和確診患者會診和治療方案制定、中醫治療方案制定和組織實施、中藥治療病例上報和中醫院疑似患者會診、治療及與市專家組溝通。

突然而來的繁重工作,讓胡小梅壓力倍增。白天,她要查房出門診,晚上要與專家組成員一起商討患者病情,工作到後半夜是常態,經常顧不上吃飯、喝水。“時間被我硬生生拉長了。”儘管如此,胡小梅始終毫無怨言。

為更好地醫治患者,胡小梅需要經常往返市第三人民醫院。“有一次天氣不好,下起大雪,為不耽誤會診,我提前兩個小時就出發了。”胡小梅說,路很難走,原本半個小時的路程,她走了一個小時。會診結束時,天已經黑了,她開著車打著滑回到了家。

“我並不害怕,因為當時心中有一種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胡小梅說。

●冷靜果敢 科學判斷救治

“疫情突發,人們對它的認知有限,這就需要我們作出準確判斷、科學救治。”胡小梅說,面對發熱患者和會診病例,醫護人員要馬上拿出應對方案,那一刻時間就是生命。

1月24日,她第一次直面新冠肺炎。

當天,一名患者因發熱、咳嗽等症狀到市中醫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經血常規和胸片檢查,患者無新冠肺炎表現,且無流行病學史。按照第一版新冠肺炎診治方案,患者並不符合條件。

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胡小梅覺得患者問題並不簡單。她力排眾議,要求發熱門診給患者進行胸部CT檢查,結果清晰地顯示多發磨玻璃影,符合病毒感染典型影像學表現。

患者需要做核酸檢測,但當時試劑短缺,按照要求不符合疑似標準的可以暫緩檢測。“疫情當前,不能漏掉任何可疑患者。”胡小梅再三說明情況。第二天凌晨,檢測試劑到位,醫院立即為患者進行檢測,最終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那一刻,我如釋重負。”胡小梅說,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這也是我市第一個治癒出院的患者。

●醫者仁心 用愛點亮希望

“一把草藥,一根銀針,一種手法,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寶,不僅為我們打敗疾病提供了利器,更給我們種下了醫者仁心的種子。”胡小梅說。

作為我市中醫治療專家組組長,胡小梅與專家組成員採用辨證施治的原則,堅持中西醫並重,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疫情期間,交通不便,為讓患者喝上中藥,每次會診時我都會把藥送到市三院。”胡小梅還建立了微信群,與患者及時溝通,隨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讓胡小梅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從武漢回來的大學生患者,因為病情較重產生了焦慮情緒。為幫助這名患者重建信心,胡小梅單獨加了他的微信,耐心細緻地瞭解他的痛苦和需求,讓他安心治療。最終,他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康復出院。

每次打開手機,微信群裡患者發來的信息有幾十條甚至上百條,但不管有多少,她都會耐心把每一條看完,並及時解答。

“對患者而言,醫護工作者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溫暖又充滿力量。”在胡小梅心中,能夠付出最大的努力為患者帶去希望,是她最驕傲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