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 20 pro再現唐詩曲調,AI作曲無藝術可言?

互聯網自誕生之日起,給用戶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移動社交到網上購物,從移動支付到生活服務,人們生活以及娛樂的形式逐漸豐富。人工智能作為社會發展的新一輪驅動力,正革命性提升產業生產效率以及深度化促進產業升級迭代。在娛樂產業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也在重新定義娛樂娛樂行業的現有形式與生態,重塑娛樂產業鏈的現有價值,並逐步豐富著用戶精神文化世界。

科技與藝術的交織,AI與音樂的碰撞

人工智能正逐步延伸與拓展娛樂產業的內容與形式,在音樂、影視以及遊戲等領域實現了初步科技化嘗試,在各種光怪陸離的新型娛樂方式中逐步昭顯科技的魅力。AI與音樂也通過AI技術譜寫出與眾不同的音韻、音色、音調,最終交織成一場科技與藝術共舉的盛宴。

提及AI與音樂的互生共融,則難免會想到微軟小冰。在人文與藝術方面深有造詣的微軟小冰在音樂領域的創新探索可謂是如數家珍。《微風》、《我知我新》、《桃花夢》等多首單曲展現出了其不俗的實力,另外,在央視綜藝節目《機智過人》中,小冰在30秒內完成了《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古詞譜曲工作,遠遠超出了黃國倫、李泉等一種實力音樂創作人。


Mate 20 pro再現唐詩曲調,AI作曲無藝術可言?

8月的微軟小冰發佈會在即,微軟小冰不久前公佈了聲音天團的新成員欣小然,其將負責治癒系的實時動態音樂內容生成。新成員的加入以及細分化的音樂產品市場意味著微軟小冰創作能力的將再上一個階層,實際的音樂創作水平以及音樂的情感塑造能力能否更接近於人類還得等到發佈會再揭曉。


Mate 20 pro再現唐詩曲調,AI作曲無藝術可言?

除微軟小冰這個大IP之外,也有科技廠商以及音樂服務商也推出了AI+音樂相關的應用服務,例如,國內音樂短視頻APP菠蘿BOLO發佈了結合了AI技術的“說話成歌”的新功能,蝦米上線了AI作曲功能,用戶選擇曲風、節奏、心情等關鍵詞後自動生成歌曲,同時支持人機合作,共創曲目。

大量的曲目訓練成就了AI,最起碼從表面的創作能力來看,它不差於人類甚至超越了人類,在音樂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精神文化食糧的時候,AI是否能依靠純粹的科技力量比肩人類創作的音樂作品呢?

截然不同的創作邏輯

懂音樂,熱愛音樂的人總會覺得AI與人所創作出的音樂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原因在於理解音樂是創造音樂的前提,塑造情感是音樂創造的基石。

目前,音樂市場整體呈現出青黃不接的局面,內容創作生態的乏力正成為行業發展的掣肘。AI創作的模式已初具雛形,並能為音樂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都說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也,汲取了前人優秀創作經驗的AI,雖說比不上業內的知名創作者、歌唱家,但在技巧、歌詞等方面仍有可取之處,能用最快最高效的方式創造新的音樂成果。

AI技術只是在模仿、理解人類並製造固定性,但藝術則需要在理解人類之上製造不固定性,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邏輯。另外,音樂只是盛放情感的容器,音樂原創的核心“人”是不會被取代的,人類所產生的社會經驗、思考、情感也是AI技術所無法擁有的。

AI作曲另闢蹊徑:嫁接缺失的文化元素

無靈魂、無情感、無文化底蘊是AI作曲最為直接的弊病。在AI作曲還未觸及更廣闊圈層的時候,尋找到AI作曲與文化之間的交叉點,能使AI作品的呈現更加豐滿、立體,促進AI技術與藝術的互生共融。

最近華為在微博發佈了一則關於AI探索千年前樂曲的視頻,旨在通過AI技術還原唐詩曲調。最終成曲的模式與目前已知的AI作曲形式大同小異。AI算法模型實現古譜訓練,從而使AI獲得識別古譜音高的能力,再將詩歌中的每個字詞的音符與數據庫中的古樂音符進行匹配,最終還原詩歌曲調的古韻。AI技術作為介質,聯接了過去和未來,復現唐詩古曲作為文化瑰寶在歷史長河中的姣姣身影。


Mate 20 pro再現唐詩曲調,AI作曲無藝術可言?

AI創作帶來的呆板、缺乏智能化的刻板印象在文化加成的光環之下逐漸消失,嫁接文化元素的AI作品能帶有一絲文化色彩,呈現出的作品也能夠無限趨近於人類的作品。除此之外,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將藉助AI技術驚人的自我挑戰和自我“繁殖”能力實現文化歷史再現,文化價值重塑,從而煥發新活力。

傳統文化可以賦予AI作品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豐富的情感文化加成,AI科技也能夠以生動的形式傳播歷史文化資產。其實,科學與藝術的話題涵蓋人類文明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幾千年歷程,科學永遠帶給人們更多聯想,人類也從不掩飾對藝術的迷戀。未來AI技術與藝術文化是敵對還是共生,是各行其道還是相互交織,還需要時間給個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