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虎妈教女反被父亲教育,眼睛都打肿:她不该打孩子

前几天,重庆沙坪坝的王女士报警,称自己的女儿咳嗽,就给她做了川贝蒸雪梨,孩子不吃,就推了孩子几下,结果被自己的父亲打了,左边眼睛被打肿。据了解,王女士有个三岁的女儿,她的父母和她住在一起,帮她照顾小孩。在民警的协调下,双方答应以后遇到事情会多沟通,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重庆虎妈教女反被父亲教育,眼睛都打肿:她不该打孩子

俗话说老人带孩子,隔代特别亲,目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帮忙照顾孩子,但问题也不少,部分老人对孩子过度慈爱,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出手阻拦,害怕孩子受委屈,或者是在孩子被打骂后,给孩子过多的物质补偿,这样看起来是对孩子的疼爱,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会让孩子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变得越来越骄纵跋扈。

赵薇和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反映了这一现实问题:毕胜男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一直交给爷爷奶奶在带,结果孩子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多问题:回老家的生活不想去农村厕所,直接尿在裤子里,把消毒纸巾塞在别的小孩嘴里,只吃大鱼大肉,拒绝吃青菜。

重庆虎妈教女反被父亲教育,眼睛都打肿:她不该打孩子

父母想要帮着带孩子本意是好的,但毕竟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差异太大了,老辈人一般都是用过往的经验来带孩子,年轻一辈一般都是用比较现代的科学方法在带孩子,矛盾就产生了。

一味地剥夺老一辈想照顾孩子的心意,会让他们心寒,是不可取的,可以厘清两代人的角色分工,父母应该明确表示自己是育儿这件事中的主角,对孩子的事务有决定的权力,老人可以提供意见,共同承担起开发孩子潜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重任,但要分清谁主谁次。

和睦的家庭是人们向往的生活愿景,但是暴力的教育方式,却成为了追求幸福的绊脚石,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其受到的伤害不限于当下,还会具有代际传递的倾向,即原生家庭发生的暴力现象,很有可能在新生家庭中继续发生,这就是家暴的“遗传现象”。

重庆虎妈教女反被父亲教育,眼睛都打肿:她不该打孩子

当然这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而是一种社会学习的过程,妇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4.7%的女性在婚姻中被暴力对待过,施暴形式不一,更让人惊讶的是,50%到70%的成年施暴者,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在常态性地目睹父母的暴力行为后,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暴力是处理家庭矛盾的一种方式,长大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延续家暴行为,就如同重庆的王女士,她经常被父亲暴力对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孩子不听话打就是了。

同时,很多孩子虽然没有被父母殴打,但经常看着父亲殴打母亲,心理会渐渐开始扭曲:对母亲既可怜又可恨,恨她为什么不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呢?对自己也很厌恶,厌恶自己为什么没有足够大的力气去打败父亲,保护母亲呢?于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就对暴力有着更多的渴望,长大以后控制不住情绪的话,就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在结婚生孩子之前,应该先治疗好童年经历给自己留下的负面影响,当确认自己不会和上一辈人一样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时,再去生育后代养育子女,这样才是对后代负责任的做法,不然的话暴力就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永远没有止境。

重庆虎妈教女反被父亲教育,眼睛都打肿:她不该打孩子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让他们帮忙从原生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学习育儿相关的科学知识,真正地认识到在亲子关系中,沟通比暴力更加有效,打破家暴会遗传的魔咒,才能够给自己、给孩子带来幸福的家庭生活。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新闻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