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虎媽教女反被父親教育,眼睛都打腫:她不該打孩子

前幾天,重慶沙坪壩的王女士報警,稱自己的女兒咳嗽,就給她做了川貝蒸雪梨,孩子不吃,就推了孩子幾下,結果被自己的父親打了,左邊眼睛被打腫。據瞭解,王女士有個三歲的女兒,她的父母和她住在一起,幫她照顧小孩。在民警的協調下,雙方答應以後遇到事情會多溝通,不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重慶虎媽教女反被父親教育,眼睛都打腫:她不該打孩子

俗話說老人帶孩子,隔代特別親,目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但問題也不少,部分老人對孩子過度慈愛,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手阻攔,害怕孩子受委屈,或者是在孩子被打罵後,給孩子過多的物質補償,這樣看起來是對孩子的疼愛,但從長遠來看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會讓孩子養成逃避問題的習慣,變得越來越驕縱跋扈。

趙薇和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就反映了這一現實問題:畢勝男由於工作比較忙,孩子一直交給爺爺奶奶在帶,結果孩子在爺爺奶奶的嬌慣下,性格和為人處世方面有很多問題:回老家的生活不想去農村廁所,直接尿在褲子裡,把消毒紙巾塞在別的小孩嘴裡,只吃大魚大肉,拒絕吃青菜。

重慶虎媽教女反被父親教育,眼睛都打腫:她不該打孩子

父母想要幫著帶孩子本意是好的,但畢竟兩代人的成長背景差異太大了,老輩人一般都是用過往的經驗來帶孩子,年輕一輩一般都是用比較現代的科學方法在帶孩子,矛盾就產生了。

一味地剝奪老一輩想照顧孩子的心意,會讓他們心寒,是不可取的,可以釐清兩代人的角色分工,父母應該明確表示自己是育兒這件事中的主角,對孩子的事務有決定的權力,老人可以提供意見,共同承擔起開發孩子潛能、陪伴孩子快樂成長的重任,但要分清誰主誰次。

和睦的家庭是人們嚮往的生活願景,但是暴力的教育方式,卻成為了追求幸福的絆腳石,用暴力來教育孩子,其受到的傷害不限於當下,還會具有代際傳遞的傾向,即原生家庭發生的暴力現象,很有可能在新生家庭中繼續發生,這就是家暴的“遺傳現象”。

重慶虎媽教女反被父親教育,眼睛都打腫:她不該打孩子

當然這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遺傳”,而是一種社會學習的過程,婦聯的統計數據顯示,24.7%的女性在婚姻中被暴力對待過,施暴形式不一,更讓人驚訝的是,50%到70%的成年施暴者,是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在常態性地目睹父母的暴力行為後,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暴力是處理家庭矛盾的一種方式,長大以後,會自然而然地延續家暴行為,就如同重慶的王女士,她經常被父親暴力對待,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認為孩子不聽話打就是了。

同時,很多孩子雖然沒有被父母毆打,但經常看著父親毆打母親,心理會漸漸開始扭曲:對母親既可憐又可恨,恨她為什麼不拿起武器來保護自己呢?對自己也很厭惡,厭惡自己為什麼沒有足夠大的力氣去打敗父親,保護母親呢?於是他們的內心深處就對暴力有著更多的渴望,長大以後控制不住情緒的話,就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人,在結婚生孩子之前,應該先治療好童年經歷給自己留下的負面影響,當確認自己不會和上一輩人一樣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時,再去生育後代養育子女,這樣才是對後代負責任的做法,不然的話暴力就會一代代地傳遞下去,永遠沒有止境。

重慶虎媽教女反被父親教育,眼睛都打腫:她不該打孩子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去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讓他們幫忙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走出來,同時學習育兒相關的科學知識,真正地認識到在親子關係中,溝通比暴力更加有效,打破家暴會遺傳的魔咒,才能夠給自己、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家庭生活。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新聞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