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我是80、90後的同齡人


暑假裡一定要做的事兒是啥?

00後或10後也許會說:到處旅遊、上各類培訓班、玩遊戲……(抱歉我編不出來了。)

80後與90後則會告訴你:看《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七龍珠》;和同學們出去“野”——遊野泳、跑來跑去抓蟲子、遊戲廳裡玩遊戲、錄像廳裡看錄像……

于謙:我是80、90後的同齡人

很妙的一件事情是,69年出生的于謙,在他的新書《于謙雜貨鋪》裡,呈現的童年與少年暑假生活狀態,是和80、90後一樣的,以至於我特地去查了他的出生年月,以確定他真的不是80後。

是的,于謙寫書的語氣那麼親切,彷彿鄰居大爺在跟人嘮嗑;內容卻那麼真實,彷彿同齡的玩伴在回憶往事——原來全國的孩子們,曾經有過一個那麼像的童年。

給電視散散熱

過去的小孩們有個通用技能:給電視扇風降溫。

因為以前的電視機,有個大大的“屁股”,散熱並不是很好。

趁爸媽出門上班,偷偷在家看電視的小孩兒們,會估摸著爸媽下班的時間,提前十來分鐘關了電視,拼命給電視降溫。

有時候,家長還會把電視的“天線”(白色電視信號線)藏起來,徹底杜絕孩子看電視的可能性。

可是,大概藏在什麼地方,總是容易找到的。提前放回去也不是難事。

小孩子的手段,家長恐怕也是知道的吧?

不過總覺得,這是一種奇妙的默契: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手段、小聰明,家長也算儘管教的義務,孩子們呢,也獲得一點點自己“小秘密”的快樂。

暑假就應該無所事事

于謙的書裡寫:他小時候,兩個月的暑假可以用來上山下河,爬樹摸魚……

可現在小孩子們的暑假呢,大多是有“任務”:老師佈置了很多作業,家長找了很多培訓班、夏令營。甚至還有提法:要把暑假變成“第三學期”。

于謙很是不解:明明就是放假,為啥整的比上學還累?

令人不禁想問:沒有無所事事的暑假,童年快樂嗎?

小縣城裡長大的我,暑假也是要去少年宮的。並沒有學到什麼,主要是去和小朋友們玩一玩。坐在教室裡大概率是發呆,反正這個暑假班也不考試,作業也不甚了了,大約是練字之類的。

到家了是中午,媽媽有時候回來做飯,有時候不會。不回的時候,自己熱一點前一天的剩飯,或者去買一個“涼麵餅子”,再自己做碗西紅柿雞蛋湯,吃完了就睡午覺。

午覺醒來3點過,可以偷偷去開電視,也可以看看家裡的各種小說。那時候家裡有很多外婆從前定的《小說月報》、《啄木鳥》什麼的,半懂不懂地看。

最喜歡故事情節特別緊張刺激點的,文學性強的就會刻意跳過。而且一篇文字總會反覆看,重複看,總好像能背了,又好像從來沒看過……

至今記得小說裡的一些話,也形成了對世界最初的一些認識。反而是課本上學過些啥,沒有印象了。

無所事事的暑假,伴著窗外的蟬鳴,這是人生中最懷念的“無盡夏”吧。


于謙:我是80、90後的同齡人

看書,或者聽相聲

很多人有個很妙的愛好:聽郭德綱的相聲入睡。當然,郭德綱旁邊還會站個于謙兒。

我一直不太明白:笑得那麼開心,怎麼睡得著呢?

可能笑著笑著就放鬆了。放鬆了,自然也就能睡著了?

不過,如果不太願意在睡前發出笑聲(驚擾到旁人),看看于謙的這本《于謙雜貨鋪》也是挺放鬆的。

在書裡,于謙寫童年、寫青年,也寫自己拜師學相聲的故事,也寫自己喜歡的搖滾:這時候你會發現,抽菸喝酒燙頭,果然是于謙。

看這本書,不至於哈哈大笑,倒像是變成了于謙逗哏,讀者捧哏的場子。很多時候,我會默默地在某一段後面,在心裡加一句“可不是嘛”,“嘿,您瞅瞅這事兒弄的”……

相聲演員的交流感真好,這本書的交流感真好。

一本不重的書,隨時放包裡,坐地鐵、等公交的時候瞅一眼,比翻手機有意思一點兒。

于謙:我是80、90後的同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