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文|驛路奇奇


引:

這幾年國內自主挖掘民族文化內涵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青睞,《見字如面》《一本好書》《故事裡的中國》都是其中的典範,它們以屏幕為媒介,具體呈現方式或有不同,卻異曲同工般地讓我們窺見了人類內心深處那些隱秘的光亮。


猶記某次觀看《故事裡的中國》,演員們將電影中《永不消逝的電波》最震撼的一幕搬上舞臺,發報員爭分奪秒用電臺發出了最後的訊息,而後被敵方鎖定位置、遭迫害犧牲。經主持人講述,我們才知道,他們演繹的這部作品改編自小說《紅巖》,是多位當初參與革命者的戰士集體創作的結晶,集合了千千萬萬歷史上流血犧牲同伴的真實經歷寫就而成,那飽含深情的文字不是藝術的誇張美化,分明是史實催生的一份真情。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由此我想,歷史題材的作品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喚起共鳴的作品之一,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它始終能為人們建立某種聯結,於靈魂深處逐光而生,寫就厚重而深刻的命題。那麼,關於歷史的學習探究,我們究竟應該抱著怎樣的態度呢?身為母親的我,從培養孩子學習歷史的點滴中,找到了答案:


1.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歷史啟蒙教育存在哪些困惑?

人不能忘本,是大家公認的道理。於大人而言,找回初心似乎是沒有忘本的標誌,但對於孩子們來說呢?似乎維度變得更深廣了,應當是讓他們從小就瞭解“你從哪裡來”。


很多家長看到這裡不禁莞爾。是的,這個問題就是你不說,很多孩子也會出於好奇去探究一番。多數時候,我們的回答都是:你是從媽媽肚子裡慢慢長大,長成一個小寶寶,然後被生出來的。


可如果把眼界放寬,放在歷史範疇,中國境內,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的呢?他們是如何一步步努力進化,成為我們現在的樣子的?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有些朋友會說,我們可以從長計議,慢慢跟孩子滲透,這當然是慣常意義上的通法。可是,年紀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這些故事如果一個個講給孩子聽,可能要耗費很多時間,一來孩子很難有足夠的耐心聽完,二來閱讀效果未必好。


換成系統講解的書籍,理論上沒錯。但實際情況是,年幼的孩子大都對長篇累牘的講述提不起興趣,加之知識儲備也達不到能夠理解這類書講述內容的地步,因此,有關幼兒歷史啟蒙類的書籍並不多。


還好,有其他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手繪•中國歷史長卷》的出版恰逢其時,簡直就是家長和孩子們福音,書中的“找圖遊戲”幫助孩子在加深記憶的同時提升觀察力,恢弘而色彩鮮明的畫卷幫助孩子提升審美力進而對歷史、對繪畫產生興趣,隨之而來的家長引導複述故事則是提升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可以說,這本圖多字少、又能講又能學又能玩的書,真的太符合孩子的閱讀習慣了,尤其適合親子共讀。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2.為什麼說全景式的歷史繪本解讀比一般的歷史故事繪本更具優勢?

我們通常接觸的歷史繪本,往往以歷史典故為載體,講述的都是某個具體的歷史史實故事,固然會交代前因後果、歷史背景,但對於小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來說,這樣的講述方式通常並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吸收、融會貫通。


相比之下,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往往能引起興趣,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守株待兔、葉公好龍、朝三暮四,雖然也有特定的時代背景,但隱去歷史年代,單看故事情節,並不會出現明顯的閱讀障礙。另外一些需要有前情代入的故事則不然,比如四面楚歌、圍魏救趙等等。而且,單靠繪本上幾個故事來解讀歷史,得到的知識往往是碎片化的、斷點式的,始終無法形成體系。


全景式的歷史繪本就不一樣了。


以這本《手繪·中國歷史長卷》為例,它從北京猿人的生活點滴開始勾勒,人物的體態樣貌、生活點滴,都能透過畫面展現和解讀出來,家長和孩子在一問一答中,知識體系的雛形隨之慢慢建立,自此,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知識點淺顯、人物形象深刻的種子。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而徐徐展開的畫面,則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何謂“言有盡、意無窮”。那些看似簡單卻被我們這些大人忽視的細節,通過孩子的視角被挖掘出來。這才知道,形象化的思維實際上是開啟記憶閘門的捷徑,縱然沒有思維導圖的層層遞進、嚴謹展示,也沒有大事年表般年份準確、適宜梳理和應試,卻讓孩子對於歷史、對於人類溯源有了先期的好感,由此建立大致的歷史輪廓。


也許戰爭的分分合合,孩子尚且分不清究竟為何而相殘,為何而交融,但北京猿人的這個起源點一定是記得最清晰的一個知識點。一來,人與猿在情感與血緣上天然相連,自有親切之意。二來,人與自然的聯繫在小小的兒童眼中是新鮮而有趣的,住山洞、取火種,成群結隊地摘野果、打獵,原初人類的雛形不知不覺就映刻在了孩子的腦海。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3.互動類內容的加入是否會讓作品顯得過於幼稚,削弱原本的信息傳達?

若你以為互動類的內容只是哄孩子數數、找不同的遊戲,那就大錯特錯了。專注細節、鍛鍊觀察能力才是其應有之意。把每個細節放大都有料可講,有知識可剖析。毫不誇張地說,不光3歲、13歲的孩子會從中獲取新知,就算是很多和我一樣30歲、有基本歷史常識的人也能發現不一樣的驚喜。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比如,喜鵲登梅縱然我們很早就知道其吉祥的寓意,卻未必知道那自周天子時期就運用在雕刻繪畫之上的隱秘起源。縱然身處嚴嚴冬日,身邊有鳥兒振翅,有梅花綻放,不也是充滿希望和美好的嗎?正應了雪萊那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面欣賞,一面有意無意地延展拓寬,成年人被啟發著調動各種知識儲備,驚歎於自己的延伸能力,孩子則在瞭解未知世界的同時,陡然對父母生出不少敬意與欽佩。在豐富繪本畫卷的牽引下,親子間的情感與互動自然也越發熱絡。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再如,平日裡,我們只知都江堰名聲在外,是李冰父子興修而成的堤壩,卻未必知道在那久遠的年代用來調節水量的飛沙堰的構造,然而,在恢弘的畫卷中,圖片配合簡潔的文字讓一切變得一目瞭然。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雙手舒展,攤開這部書,你不用費盡心思描述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慘烈、統一六國的霸氣,也不用把長城的堅不可摧和孔子三千弟子的講學往事統統講個遍,一張圖配合感情的稍加渲染,最簡單的語言也能閃閃發光。穿著的變化、建築的變化,則成了不言自明的直觀印象,讓孩子明白歷史的沿革的恢宏與不易。在小兒的知識庫中,對歷史一事會根據畫面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符號象徵,從而升騰起一份令人銘記於心的儀式感。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至於這本書截止的時間點大澤鄉起義,或許年紀尚小的孩子並不能明白當時情境下爭取權益的重要性,不能懂得追求平等究竟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但依舊不妨礙身為家鄉的我們從細節去著眼和鋪墊。比如:中學課文裡《史記·陳涉世家》一文的節選中提到過“得魚腹中書”,這時候將通過家長的傳遞充當起激發孩子閱讀興趣的角色,當你繪聲繪色講述通過魚肚子傳遞書信的巧妙之時,你會發覺孩子的目光中分明有某種東西在閃爍。日後任何一方憶起這段歷史啟蒙教育,一定都覺得格外珍貴。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由此觀之,這看似不多的內容中,謀篇佈局的巧思,都是在輔助信息表達,即便是那些互動的問題、知識點,也並非專為孩子而設,那分明都是智慧的結晶,是一個個你或熟悉或陌生的曾經。

神奇的歷史繪本長卷,從3歲到30歲都能獲取新知

4.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將歷史學習貫穿一生?

作為一名曾經的文科生,高考歷史分數的不佳一度讓我深以為憾。我曾經把一部分責任歸咎於課本內容和上課形式不夠有趣,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歷史確實應該是嚴謹的、由不得馬虎的學科,光是追逐表面的奇聞異事,只能是短暫的有趣罷了,不足以支撐起整個的學習歷程。


因此,對於孩子學習歷史方面的習慣養成,找對方法、培養興趣,尤其是促使其自主閱讀就成了啟蒙的關鍵。而這當中,最最重要的自然是有一條可貫穿、可延伸的主線。


以繪本為例,內容太淺顯就淪為故事,不成體系,內容太深奧,語言過於成人化,恐怕在一開始就容易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理想的狀態應該是:


①以時間傳承順序為主線對書目進行編排佈局,省去了過多解釋前有後果的麻煩,又不至於在一開始就形成錯誤的認知。


②畫風不必做過多限制,但顏色要相對鮮豔,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保證長時間的注意力,創設易於專注的條件,培養鑽研精神。


③書中儘量不要有對人物評價的內容,家長在引導孩子過程中也不要加入過多主觀理解及感情因素,最好就事論事,引發孩子思考即可,畢竟歷史觀的形成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有些時候沒有絕對的對錯,不該用簡單的非黑即白這種簡單粗暴的理論去判定,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才是目的。


④書的最後可以有一些番外,或者是參考資料的羅列,一方面方便領讀者去尋根溯源,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從中發現不一樣的驚喜。今後再次接觸歷史,任何與之相關的表現形式,都可能成為其興趣點,比如:紀錄片、人物訪談、學術/非學術雜誌&期刊、人物傳記、人物書信等等。由此,孩子對於歷史的瞭解是相對廣博而不狹隘的。


結:

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在《戰爭與和平》中寫道: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唐太宗李世民則有言:以史為鑑,可以知更替。


的確,一代又一代人為了揭開歷史的本來面目而努力,那不僅僅因為其照鑑過去、未來的獨特功效,更重要是,我們從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們人類如何一步步走向今天。


於孩子而言,如《手繪•中國歷史長卷》這般創設學習歷史的情境感,先讓他們沉浸其中,往往比那些乾巴巴的知識點、填鴨式的一股腦丟給他們更有用。


作者:驛路奇奇,珍愛寫作,堅持原創,專注書影評,偶寫散文遊記,樂交同好,願筆下的文字開出花來,為你種下一個溫暖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