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文|驿路奇奇


引:

这几年国内自主挖掘民族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青睐,《见字如面》《一本好书》《故事里的中国》都是其中的典范,它们以屏幕为媒介,具体呈现方式或有不同,却异曲同工般地让我们窥见了人类内心深处那些隐秘的光亮。


犹记某次观看《故事里的中国》,演员们将电影中《永不消逝的电波》最震撼的一幕搬上舞台,发报员争分夺秒用电台发出了最后的讯息,而后被敌方锁定位置、遭迫害牺牲。经主持人讲述,我们才知道,他们演绎的这部作品改编自小说《红岩》,是多位当初参与革命者的战士集体创作的结晶,集合了千千万万历史上流血牺牲同伴的真实经历写就而成,那饱含深情的文字不是艺术的夸张美化,分明是史实催生的一份真情。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由此我想,历史题材的作品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唤起共鸣的作品之一,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它始终能为人们建立某种联结,于灵魂深处逐光而生,写就厚重而深刻的命题。那么,关于历史的学习探究,我们究竟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身为母亲的我,从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点滴中,找到了答案:


1.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历史启蒙教育存在哪些困惑?

人不能忘本,是大家公认的道理。于大人而言,找回初心似乎是没有忘本的标志,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呢?似乎维度变得更深广了,应当是让他们从小就了解“你从哪里来”。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不禁莞尔。是的,这个问题就是你不说,很多孩子也会出于好奇去探究一番。多数时候,我们的回答都是:你是从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长成一个小宝宝,然后被生出来的。


可如果把眼界放宽,放在历史范畴,中国境内,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努力进化,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的?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有些朋友会说,我们可以从长计议,慢慢跟孩子渗透,这当然是惯常意义上的通法。可是,年纪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这些故事如果一个个讲给孩子听,可能要耗费很多时间,一来孩子很难有足够的耐心听完,二来阅读效果未必好。


换成系统讲解的书籍,理论上没错。但实际情况是,年幼的孩子大都对长篇累牍的讲述提不起兴趣,加之知识储备也达不到能够理解这类书讲述内容的地步,因此,有关幼儿历史启蒙类的书籍并不多。


还好,有其他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手绘•中国历史长卷》的出版恰逢其时,简直就是家长和孩子们福音,书中的“找图游戏”帮助孩子在加深记忆的同时提升观察力,恢弘而色彩鲜明的画卷帮助孩子提升审美力进而对历史、对绘画产生兴趣,随之而来的家长引导复述故事则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可以说,这本图多字少、又能讲又能学又能玩的书,真的太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了,尤其适合亲子共读。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2.为什么说全景式的历史绘本解读比一般的历史故事绘本更具优势?

我们通常接触的历史绘本,往往以历史典故为载体,讲述的都是某个具体的历史史实故事,固然会交代前因后果、历史背景,但对于小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来说,这样的讲述方式通常并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相比之下,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往往能引起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朝三暮四,虽然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隐去历史年代,单看故事情节,并不会出现明显的阅读障碍。另外一些需要有前情代入的故事则不然,比如四面楚歌、围魏救赵等等。而且,单靠绘本上几个故事来解读历史,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断点式的,始终无法形成体系。


全景式的历史绘本就不一样了。


以这本《手绘·中国历史长卷》为例,它从北京猿人的生活点滴开始勾勒,人物的体态样貌、生活点滴,都能透过画面展现和解读出来,家长和孩子在一问一答中,知识体系的雏形随之慢慢建立,自此,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知识点浅显、人物形象深刻的种子。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而徐徐展开的画面,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何谓“言有尽、意无穷”。那些看似简单却被我们这些大人忽视的细节,通过孩子的视角被挖掘出来。这才知道,形象化的思维实际上是开启记忆闸门的捷径,纵然没有思维导图的层层递进、严谨展示,也没有大事年表般年份准确、适宜梳理和应试,却让孩子对于历史、对于人类溯源有了先期的好感,由此建立大致的历史轮廓。


也许战争的分分合合,孩子尚且分不清究竟为何而相残,为何而交融,但北京猿人的这个起源点一定是记得最清晰的一个知识点。一来,人与猿在情感与血缘上天然相连,自有亲切之意。二来,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小小的儿童眼中是新鲜而有趣的,住山洞、取火种,成群结队地摘野果、打猎,原初人类的雏形不知不觉就映刻在了孩子的脑海。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3.互动类内容的加入是否会让作品显得过于幼稚,削弱原本的信息传达?

若你以为互动类的内容只是哄孩子数数、找不同的游戏,那就大错特错了。专注细节、锻炼观察能力才是其应有之意。把每个细节放大都有料可讲,有知识可剖析。毫不夸张地说,不光3岁、13岁的孩子会从中获取新知,就算是很多和我一样30岁、有基本历史常识的人也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比如,喜鹊登梅纵然我们很早就知道其吉祥的寓意,却未必知道那自周天子时期就运用在雕刻绘画之上的隐秘起源。纵然身处严严冬日,身边有鸟儿振翅,有梅花绽放,不也是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吗?正应了雪莱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面欣赏,一面有意无意地延展拓宽,成年人被启发着调动各种知识储备,惊叹于自己的延伸能力,孩子则在了解未知世界的同时,陡然对父母生出不少敬意与钦佩。在丰富绘本画卷的牵引下,亲子间的情感与互动自然也越发热络。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再如,平日里,我们只知都江堰名声在外,是李冰父子兴修而成的堤坝,却未必知道在那久远的年代用来调节水量的飞沙堰的构造,然而,在恢弘的画卷中,图片配合简洁的文字让一切变得一目了然。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双手舒展,摊开这部书,你不用费尽心思描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惨烈、统一六国的霸气,也不用把长城的坚不可摧和孔子三千弟子的讲学往事统统讲个遍,一张图配合感情的稍加渲染,最简单的语言也能闪闪发光。穿着的变化、建筑的变化,则成了不言自明的直观印象,让孩子明白历史的沿革的恢宏与不易。在小儿的知识库中,对历史一事会根据画面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符号象征,从而升腾起一份令人铭记于心的仪式感。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至于这本书截止的时间点大泽乡起义,或许年纪尚小的孩子并不能明白当时情境下争取权益的重要性,不能懂得追求平等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但依旧不妨碍身为家乡的我们从细节去着眼和铺垫。比如:中学课文里《史记·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中提到过“得鱼腹中书”,这时候将通过家长的传递充当起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角色,当你绘声绘色讲述通过鱼肚子传递书信的巧妙之时,你会发觉孩子的目光中分明有某种东西在闪烁。日后任何一方忆起这段历史启蒙教育,一定都觉得格外珍贵。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由此观之,这看似不多的内容中,谋篇布局的巧思,都是在辅助信息表达,即便是那些互动的问题、知识点,也并非专为孩子而设,那分明都是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个你或熟悉或陌生的曾经。

神奇的历史绘本长卷,从3岁到30岁都能获取新知

4.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将历史学习贯穿一生?

作为一名曾经的文科生,高考历史分数的不佳一度让我深以为憾。我曾经把一部分责任归咎于课本内容和上课形式不够有趣,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历史确实应该是严谨的、由不得马虎的学科,光是追逐表面的奇闻异事,只能是短暂的有趣罢了,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的学习历程。


因此,对于孩子学习历史方面的习惯养成,找对方法、培养兴趣,尤其是促使其自主阅读就成了启蒙的关键。而这当中,最最重要的自然是有一条可贯穿、可延伸的主线。


以绘本为例,内容太浅显就沦为故事,不成体系,内容太深奥,语言过于成人化,恐怕在一开始就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理想的状态应该是:


①以时间传承顺序为主线对书目进行编排布局,省去了过多解释前有后果的麻烦,又不至于在一开始就形成错误的认知。


②画风不必做过多限制,但颜色要相对鲜艳,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保证长时间的注意力,创设易于专注的条件,培养钻研精神。


③书中尽量不要有对人物评价的内容,家长在引导孩子过程中也不要加入过多主观理解及感情因素,最好就事论事,引发孩子思考即可,毕竟历史观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有些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不该用简单的非黑即白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论去判定,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才是目的。


④书的最后可以有一些番外,或者是参考资料的罗列,一方面方便领读者去寻根溯源,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从中发现不一样的惊喜。今后再次接触历史,任何与之相关的表现形式,都可能成为其兴趣点,比如:纪录片、人物访谈、学术/非学术杂志&期刊、人物传记、人物书信等等。由此,孩子对于历史的了解是相对广博而不狭隘的。


结: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唐太宗李世民则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


的确,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揭开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努力,那不仅仅因为其照鉴过去、未来的独特功效,更重要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们人类如何一步步走向今天。


于孩子而言,如《手绘•中国历史长卷》这般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感,先让他们沉浸其中,往往比那些干巴巴的知识点、填鸭式的一股脑丢给他们更有用。


作者:驿路奇奇,珍爱写作,坚持原创,专注书影评,偶写散文游记,乐交同好,愿笔下的文字开出花来,为你种下一个温暖的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