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194

《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皇太极卷」194


眼见大势已去,李倧意识到,如果再不投降,恐怕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正月三十,朝鲜国王李倧带领群臣出城,向皇太极投降。过程中,李倧并没有身着王服,而改穿便服,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大礼。

双方再次登坛盟誓。

朝鲜国王向大清huangdi称臣,接受朝廷册封,将王子送往沈阳,作为人质。朝鲜成为大清藩属国,常年纳贡,并断绝与大明朝廷的一切关系。

如今的韩国人将此次事件看作国耻,称之为“三田渡之屈辱”。

因为李倧向皇太极行礼的地方,叫做三田渡(今韩国首尔松坡区),故有此得名。后来在大清的要求下,朝鲜还在那里立了一块“大清huangdi功德碑(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碑文出自朝鲜自己人之手,经范文程润色,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成,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并歌颂了皇太极的“恩德”。

也难怪他们觉得耻辱,被人到“家里”打了一顿,还得大大声的说,打得好。

不管朝鲜人感受如何,总的来说,皇太极此次用兵朝鲜,可谓圆满成功。

就连负责后卫的阿济格也不甘寂寞,顺路助攻皮岛,斩杀沈世魁。这个困扰大清多年的“后顾之忧”,总算被彻底清除。

尚可喜虽没能亲手干掉仇人,但也算报了仇。同年七月,他完成战后清理任务任务,从皮岛撤回沈阳。

唯一一点遗憾,大清的开国元勋、一等公扬古利,不幸牺牲,享年六十六岁。

在跟多铎一起阻击朝鲜勤王部队的过程中,扬古利冲的太猛(努尔哈赤曾多次警告),被埋伏的朝鲜兵用鸟枪射中,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得胜的部队陆续班师回朝,皇太极对此次战争作了总结,该赏的赏,该抚恤的抚恤,当然,该罚的也得罚。

打了胜仗,怎么会有罚?

问题出在军容风纪上。

按《清史稿》的说法:“兵行无纪,见利即前,竟忘国宪”。

可想而知,遇到这样的“好机会”,当然不会忘记敲打代善。经议政王大臣会议,按罪本该革去其礼亲王的爵位,不过,皇太极发话,免于处罚。

恩威并用,才是帝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