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家长们了解多少?

家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家对一个人的修复能力不亚于武侠小说里的还魂丹。在外受了委屈,回到家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菜,美美睡一觉,活力值瞬间满格。

可是近年来,一则则关于家庭语言暴力引发的悲剧事件层出不穷。让我们对“家”的感觉除了爱,又多了一份“畏”。

还记得这些新闻吗?

去年17岁上海男孩跳桥事件。

还有云南15岁小孩因受不了父亲的咄咄逼人,留下遗书服农药自杀。

以及四川14岁女孩因回家太晚被父母疯狂批评,而后从6楼纵身跳下。

震惊之余,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这样一个词――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暴力行为中的一种,是一种精神虐待,虽然它看起来更“文明”,但是它带来的伤害绝不亚于身体暴力。

来看看这些话:

“你真蠢。”

“你怎么那么笨?”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猪?”

“你怎么不去死?”

“我就知道你什么都做不好。”

……

你是不是觉得熟悉?或许你曾经被这样骂过,然后躲在厕所里,边哭边期待快点长大,发誓长大后一定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许你听隔壁阿姨这样骂过她的小孩,你在心里想:幸好我妈妈不会这样对我;或许你正这样骂着你的小孩,刚骂完又后悔,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控制好情绪。

在“不打不骂不成材”的传统观念中,父辈并不认为打骂会对子孙辈会带来多么糟糕的影响,认为打骂才能成材。

使得家长更加忽略语言暴力对孩子带来的影响。

说了半天,语言暴力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

①.形成退缩型人格。他们不敢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不会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还会变得自卑、抑郁、冷漠、自我否定,内向……

他们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学会爱自己也成为他们一生的课题。

心理学家库利对“自我”的定义是: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爱之深,责之切”,家长以为用刺激性的语言能让孩子幡然醒悟。

然而,孩子眼中代表权威的家长的“评价”,对他们自我价值一再贬低,使他们在内心深处相信:我就是这么差,我不值得被爱。

长大后,孩子长成了家长口中的样子。家长一句:“看吧!我就知道你是个没出息的人。”将他们瞬间击垮,更让他们坚信:生活不会再好了。

②.形成攻击型人格。他们的性格会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给孩子埋下暴力隐患,甚至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害己。最常见的是他们会成为下一代的语言施暴者。

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名为《暴力语言会变成武器》。

该片采用纪实与演绎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语言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引起社会广泛思考。

教育家艾尔维修曾说:请把孩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尊,自我,需要你的尊重,理解,接纳。

作为家长的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①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人们尚不能做到完美,更何况孩子。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对自己的不完美尚能宽恕,却独独不能宽恕孩子?

②教育孩子应该以鼓励为主。

恰当的鼓励能建立一个人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进取心。

但是鼓励不能是盲目的,应该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公正的评价,以激励他们的进取心。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调皮的男孩,他的爸爸是一个对家人,特别是对孩子很有耐心很有爱的好爸爸,他从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们在爱和包容里成长,他们自信健康。

家里的兄弟姐妹很为有一个这样的爸爸而高兴。

可是后来爸爸患癌去世了,在生病的这段时间,尽管身体不舒服,他也没有对身边人发过火,在面对孩子们时,仍然满脸。

爸爸去世后,主人公整理他的物品。在一盒磁带里,他发现了爸爸的秘密。

原来爸爸的妈妈,也就是主人公的奶奶脾气非常暴躁,对他的孩子们非打即骂,且经常用侮辱性的字眼。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爸爸身上丝毫看不出影响,对他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耐心温柔。奇怪的是爸爸从来没对孩子们提起过这些事。对此,主人公很不解。

最后,他在妈妈那里知道了答案。

原来,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爸爸更清楚暴力语言对孩子的危害。他才把那些经历埋藏起来,他克制自己,同时承受母亲带给他的心理阴影,决不让语言暴力通过自己再带给孩子。

爸爸生病的大部分原因就是他长期的巨大的压抑。

“正是因为我经历过,所以不要我的孩子们再去经历同样的痛苦,让痛苦到我这里为止。”

故事的结局虽然不完美,但是这位爸爸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吞咽下苦涩的果实,却把果核里最营养的果仁给了他的孩子。

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让他们去体会爱自己的感觉。让他们知道“我值得”有多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