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聽書稿拿到稿費之隨想


昨天下班回家,發現兒子竟然睡覺了,奶奶說吃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可能是假期的生物鐘還沒有調整好。結果睡到七八點的時候,尿床了。

我們換床單、洗床單,在10點之前我又把他哄睡著,因為他在睡覺前喝了不少水,我把鬧鐘調到夜裡12點打算把尿,結果他在11點半左右又尿床了,我只好用兩條浴巾墊在下面。

收拾妥當,拿起手機,看到安安老師發來的稿費,是之前寫的《烹》這本書的聽書稿過稿。雖然不是第一次拿到稿費,但是仍然很開心,很激動。

《烹》聽書稿拿到稿費之隨想

回想起我寫《烹》這本書的聽書稿初稿時,真的是困難重重啊。

首先是選書的問題,我自己也不知道適合寫什麼領域的書,我個人喜好閱讀文學類、個人成長類、理財類的書籍,但是這些領域的書在寫聽書稿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能寫好。

比如我之前練筆的時候寫過《幸福的方法》、《幸福的陷阱》和《正義之心》的聽書稿,說實話,我真的很難讀懂,尤其是《正義之心》,我感覺我都閱讀不下去,就更別說能提煉出它的三個重點內容了。

而我選《烹:烹飪如何連接自然和文明》這本書的契機,可能是因為我之前寫了《魚翅與花椒》這本書的聽書稿時,稿件一字未改就成功上稿,所以就認為自己可能比較擅長寫飲食類的或者跟食有關的書籍吧。


《烹》聽書稿拿到稿費之隨想

結果,悲催的是邁爾克·波倫的這本《烹》太難讀了,前前後後我讀了三四遍,並用不同的筆做了標記,除此之外我還根據我的思維導圖做了筆記,但是有一說一,我好幾次想放棄,真的沒有閱讀下去的慾望。

《烹》聽書稿拿到稿費之隨想

但是自己又不斷地給自己洗腦,不能輕言放棄,越是有難度,越是要挑戰。

當我思維導圖過稿後,我就開始根據思維導圖的重點內容去閱讀,我運用了快速閱讀法,發現在寫的時候還是無法動筆。原文的內容又不能全部引用,還要用自己的話去提煉,問題是內容都沒有讀懂,那就很難。

《烹》聽書稿拿到稿費之隨想

最後我不得不使出殺手鐧—找個沒人的房間發出聲音朗讀,根據思維導圖,我覺得是重點內容的地方,反覆朗讀出來,這樣讀了幾遍後,內容進到了腦子裡了,便有了點思路,立即就用筆記下來。

寫初稿的時候寫的很爛,但我一直記住弘丹老師說的話:先完成再完美。

寫初稿的時候我總是拖拖拉拉,可能就是太過追求完美了。每次都希望一次成型,這怎麼可能呢?

斯蒂芬·金認為寫作者至少要寫兩稿。第一稿關起門來寫給自己,第二稿敞開門來寫給讀者。

所以寫初稿要快速書寫,不重讀,不找bug,寫完之後再進行多次修改。

這樣一來,就不用每次到交稿期限了才發現自己開寫了兩句開頭,那種焦慮感很容易使自己放棄。

我還記得19年11月份剛學習寫聽書稿的時候,真的十分認真,寫的第一本書是《我想飛進天空》的聽書稿。

這本書的作者叫東田直樹,1992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在他5歲的時候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症患者,嚴重到無法跟人進行口語交流。不過,他在老師和媽媽的幫助下,學會了藉助“字母格”拼寫文字,慢慢拼湊出心中真正想要表達的話,並在13歲那年,出版了《我想飛進天空》這本書。

這本書很薄,很快就讀完了,但是他突破了我原有的認知。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由自閉症少年講述自己內心世界的書,讓我們對自閉症有了新的認知。所以我在寫這本書的聽書稿情緒有些複雜,我很希望自己把東田直樹的這本書濃縮6000-8000字的文章,然後通過音頻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自閉症患者。

最後這篇聽書稿也過稿了,收到過稿消息的那種成就感真的是無法形容。

《烹》聽書稿拿到稿費之隨想

根據過稿經驗,下次再寫我應該怎麼做?


1、選書的時候,不能憑感覺,一定要一本一本地去了解,去豆瓣閱讀大綱,看適不適合自己寫。

2、選好書後,我因為習慣閱讀紙質書,最好買一本紙質書。

3、拿到紙質書後,第一步運用王者速讀法快速閱讀,第二步逐字逐句的精讀。

4、精讀的時候可以繪製出思維導圖,爭取一週內提交思維導圖。

5、思維導圖過稿後再跳讀,在一週內寫出初稿,可以分天完成,比如第一天完成開篇部分,第二天完成第一部分,第三天完成第二部分,第四天完成第三部分。最後兩天修改。

6、這樣下來差不多兩週時間可以完成一本書的聽書稿初稿,也符合交稿期限。

除做好本職工作外,今年主要的方向就是學習並反覆練習聽書稿的寫作手法,並有多次過稿經驗,希望明年從上稿一個平臺到多個平臺,最好能成為平臺的簽約寫作者。

時間永遠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越努力越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