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頭戰略頂層設計: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深度乾貨)

寡頭戰略頂層設計: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深度乾貨)

希達資本合夥人,分享股權資本頂層設計,歡迎關注!

企業最終是否能成為寡頭,其實是取決於起點,是看管理者在為企業做寡頭戰略頂層設計時,是否把握住了關鍵點,是否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發展模式。就當下企業的發展環境而言,最有希望能讓企業成為寡頭的頂層設計,就是“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見圖)。

寡頭戰略頂層設計: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深度乾貨)

“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可分為6個大層,分別是控股層、投資層、持股層、資本層、產業層、業務層。每一層都有著自己需要負責的功能。

第一層:控股層

控股層在模式中是扮演著解決“燒錢”的角色,具體工作是解決節稅和財富傳承的問題,這一層是企業的最頂層,也就是控股企業,控制所有持有股份的公司。

第二層:投資層

投資層在模式中是扮演著“生錢”的角色,具體工作是解決資金池與對外合作的文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利用企業本有的資金進行投資,讓企業獲得更得利潤,或是夠幫助企業打造自己的生態鏈。這一層是企業的第二層,也就是投資企業。

寡頭戰略頂層設計: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深度乾貨)

第三層:持股層

持股層在模式中規是扮演著“整合”的角色,具體工作是解決起點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股權結構的問題,如果股權結構不完善,存在各種隱患,那麼就等於在企業的寡頭髮展之路上埋下了一個地雷,一不小心就會引爆,將企業炸死在半道上。持股層屬於企業的第三層,起到把控整個企業,維持整個企業運營的作用。

第四層:資本層

資本層在模式中是扮演著“值錢”的角色,具體工作是解決規範性和未來前景的問題。資本層其實就是等於上市企業,不管是在上市前還是上市後,企業都要解決規範性問題,而這就需要資本層來解決。此外,資本層還要考慮到上市後企業發展的問題,未來發展前景越好,企業就越值錢。

持股層需要以下幾個構成,缺一不可,分別是戰略、資源、PE、員工、上下游、個人、專家顧問。,管理者在做這方面的頂層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此外,還包括形成一條龍產業發展的旗下子公司,如技術公司、銷售公司、生產公司、材料公司等各種類型的公司。

寡頭戰略頂層設計: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深度乾貨)

第五層:產業層

產業層在模式中扮演著“賺錢”的角色,具體工作是解決利潤和快速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說要承擔其給企業做產品,然後產生利潤,並且不斷髮展規模的工作。其等於技術公司、銷售公司、生產公司、材料公司。其中,銷售公司分為了代理制、直銷制、僱傭制、佣金製材料公司則分為經營型與投資型。

第六層:業務層

業務層在模式中扮演著“收錢”的角色,具體工作是解決推動力的問題。也就是說,企業的產品如何才能銷售出去,以上五層設計的再好,如果產品再好也沒用,一切的頂層設計都是建立在業務層的基礎上。業務層其實就是等於銷售公司。

銷售公司分為了代理、直銷、僱傭、佣金等四種模式,每一種模式的運營方式都是不同的,管理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一種模式。代理制的運營方式為訂貨;直銷制的運營模式是“傳銷”,當然此處的傳銷不是指那種負面形式的傳銷,而是類似於微商的模式;僱傭制的運營模式是底薪+提成;佣金制的運營方式與僱傭制有點類似,就是提成,但沒有底薪,沒有銷售就沒有利潤,但是一旦有銷售,就可獲得高提成。

總而言之,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以前我們做企業都是一家企業,現在我們換一下,把這家企業作為主體企業,他的商業模式是要頂層設計,未來可以走資本市場的,用這個主體公司控股下面的產業公司,產業公司再控股各地方業務公司,這就是1家主體公司+N個產業公司/N個業務公司的模式,也可以通過主體公司併購控股別人公司,這就是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

寡頭戰略頂層設計:1+N的產業整合發展模式(深度乾貨)

如果對你有幫助,就請多多評論、點贊、轉發支持吧!您更想了解哪方面內容?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