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集成 統籌推進 奪取“雙線戰役”偉大勝利

作者:蘭婷(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計量大學基地負責人、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執行主任)

“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體系,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衝擊。”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恢宏的歷史視野和深刻的辯證思維指出了一個重要事實:危與機從來都是並存的,善於在危中準確把握機,才能最終克服危,克服了危即是機。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堅持穩中求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奪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戰役”偉大勝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奪取勝利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迅速作出全面部署。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和科學部署,是根據形勢演進對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最新判斷,對於打一場什麼樣的戰爭,怎樣打贏這場戰爭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深刻解答。各級黨員幹部要帶頭學,深入學,在學中用,在實踐中學深學透,在全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思想共識,增強鬥爭信心,堅定必勝決心。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為奪取勝利打下深厚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書寫者和創造者,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如期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其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於全國動員和全民行動。廣大醫務人員、人民解放軍、黨員幹部、志願者們,在抗疫一線英勇奮戰、無私奉獻,是疫情防控的最美逆行者;社會各界、各個領域的廣大群眾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奮力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美奮鬥者。基層工作對於經濟社會秩序恢復、高質量發展具有根基性作用。因此,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廣泛地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把各項工作嚴格落實在基層。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防止各條線多頭重複向基層派任務、要表格,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為奪取勝利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強調,這次抗擊疫情鬥爭是一次大考,充分彰顯了各級黨組織的強大戰鬥力,彰顯了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黨組織組織領導力不強,一些黨員幹部能力不足、作風不實等問題,“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就要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要堅持問題導向,分層級理清影響落實的問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善於從全局高度把握政治方向,非常時期用非常之策,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確保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要注重作風建設,對於工作拖沓,不擔當、不作為等現象進行堅決整治。要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樹立、宣傳一批優秀典型,引領社會新風尚。同時,充分發揮人大機關、監察機關、檢察機關監督作用,在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廣採民意、廣納民智,讓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陽光下開展。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錨定發展目標不放鬆,為奪取勝利夯實雄厚的物質基礎。疫情要防控,經濟社會發展不能減量減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當前國內外疫情形勢下,各級各地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積極破解復工復產中的難點、堵點,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同時,要注意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加強區域聯動,對於浙江省疫情防控中創新實施的“一圖一碼一指數”等典型經驗可結合屬地特徵加以推廣。在政策調節上,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對於受疫情影響大的經濟單位,適當推出減免稅費、轉移支付、財政貼息等利好政策,促進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逐步復甦。要在穩定就業、脫貧攻堅、農業生產、基本民生、外貿外資等方面統籌發力,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因疫情影響失去的時間爭分奪秒地搶回來,讓因疫情衝擊而短暫停擺的經濟社會動態循環系統迅速運轉起來,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強化法治思維,依法防控治理,為奪取勝利奠定有力的制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入研究如何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重大問題,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衛生領域法律及制度建設迫在眉睫,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同樣需要法律保障。要注重法治的“高站位”,既立足於“治”,更著眼於“防”,特別要注重精準研判疫情防控對經濟工作產生的影響;要實現法治的“高質量”,以本次疫情對經濟工作的作用與反作用為主要內容,進行廣泛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專家學者、幹部群眾意見;要保障法治的“高兼容”,疫情防控形勢動態變化,與之對應,促進經濟社會恢復常態的相關制度也要有足夠的兼容性,避免因形勢變化導致法律滯後;要促進法治的“高效率”,以精準高效、契合實際的法律法規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堅持依法防控,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制度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要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奪取這場“雙線戰役”的偉大勝利。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05日 0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