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每日觀察丨風雨不小 信心不倒 謀變要早-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一談準確把握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4月17日,本週五,國家統計局將公佈一季度中國經濟主要數據。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我國經濟面臨困難加大的情況下,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至關重要。

風雨不小:堅持底線思維 直面風險挑戰

毋庸諱言,中國經濟目前面對的困難不小。

首先,即便沒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經濟本來也不是面對著順風順水的坦途。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判斷:從國際看,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從國內看,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其次,疫情發生後,中國經濟一度在供給端遇到較大難題。主要表現在春節假期後的復工復產壓力。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復工復產推進較快,復市復學等也在有序推進。來自供給端的壓力,正逐步緩解。

戰“疫”每日觀察丨風雨不小 信心不倒 謀變要早

最後,自疫情在全球加劇蔓延以來,很多國家按下經濟社會生活“暫停鍵”,中國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部分,在需求端遇到新的難題。一些地方、一些企業遇到了已能復工、卻無訂單可產的困難;國內很多公眾的消費行為,受常態化防控所限,也尚未完全恢復。

無論國際還是國內,無論供給端還是需求端,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中國經濟都遇到了較多的難題。一方面,對這個局面不必大驚小怪。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就是在風雨中前進的。當前全球經濟都受到疫情重擊,中國即便在疫情防控上較為成功,但從經濟角度看,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另一方面,對這個局面也要高度重視。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直面風險挑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信心不倒:長期向好未變 韌性潛力都在

世界,總是在變與不變的交織中往前走。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黑天鵝”式的突變,但用長遠眼光看中國經濟,趨勢、底色,並沒有改變。

從近期情況看,受疫情影響,我國工業生產出現了一定下滑,但基礎工業品和主要農產品,特別是食品供給,總體穩定;傳統服務業受衝擊明顯,但以互聯網為依託的信息服務業持續增長;從投資看,前兩個月受到抑制,而衛生防疫等重點工程建設在加速,重大項目復工在3月底前已基本實現。

戰“疫”每日觀察丨風雨不小 信心不倒 謀變要早

在疫情影響下,居民消費被“憋”住了很多,但生活必需品相關消費有所增長,網上銷售增溫,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就業壓力確實上升,但國家及時出臺的諸多政策避免了企業大規模減員裁員,支持就業的很多動作已在展開;傳統消費和產業雖遇到新難題,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展現出比疫情發生前更強勁的生命力。

看中國經濟,一定要看全局、看長期。在中國經濟肌體內,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是一塊不可忽視的壓艙石。抗疫中口罩產能的鉅變,就是鮮明體現。我國接近100萬億元的經濟規模,加上完整的產業鏈基礎,意味著在衝擊面前,進行調整修復的能力很強。14億人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可能因疫情影響而暫時受限,但它的空間與潛力,本質上並未消失,仍穩穩地在前方等著我們。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創新驅動力日益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入深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保持著持續活力。抗疫鬥爭中,中央按既定步調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重大改革,體現出改革創新對內在活力的激發。城鎮化進程、區域協調發展進程裡,都埋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足、空間廣,這些特性,顯然,並沒有隨著疫情到來而改變。我們實事求是地直面眼前難題,當然也應實事求是地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長期趨勢,把握住我們信心不倒的內在原因。

謀變要早:識變應變求變 主動化危為機

抗疫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

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時,他特別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有信心、有底氣,不等於在風雨襲來時,可以故步自封,可以簡單地以不變應萬變。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不斷地應勢而動,在科學主動的變化中,發展自己,鞏固自己,解決難題,跨過險灘。

過去的兩個多月裡,積極變化,已在我們身邊呈現。兜底式的公共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得以加強,尤其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人群、企業;而致力於激發內在動力、活力的發展政策、改革任務,也在加快部署、落實。確實有一些企業,被疫情帶來的突變,衝擊得“有些懵”,但更多的企業在積極嘗試各種變化——變中求生存、變中求機遇、變中求發展。

在全球大疫帶來一波暴風驟雨之時,天上只會下更多的雹子,而不會掉下餡餅來。無論是求生存還是謀發展,都得堅定信心、開動腦筋、邁開雙腿。

(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