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讀者朋友們好,感謝您的賞光點擊,這裡是記譯中心,一個志在

“記古今歷史,譯中外名篇”的號。點擊加【關注】,早上七點,記譯君的文章將準時送達哦~

今天準時送達的是記譯君本月份的第三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記譯君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波斯帝國的第三任君主——大流士的故事。

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波斯帝國時代的浮雕,據信,該浮雕中右邊一人即為大流士,圖源:IC photo

序言:大流士大帝的功績

在記譯君看來,波斯帝國的第三任君主大流士大帝創下了不遜於居魯士大帝的功績,比如說他在登基的一年之內,通過18次戰役平定了波斯國內此起彼伏的叛亂,維護了帝國的統一;比如說他創立了行省制度——這一制度影響深遠,此後的羅馬、拜占庭、奧斯曼等帝國都在使用它;比如說他把印度納入了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比如說他在位期間,波斯修築起了一個貫通全國主要地區的交通網絡——御道;比如說,他的改革使波斯帝國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如果說居魯士是波斯帝國的締造者的話,那麼大流士便是讓波斯帝國真正強大起來的人。

可是,問題來了,實際上,大流士與居魯士並沒有血緣關係,那麼為什麼最後他卻能登頂波斯王位,成為波斯帝國的第三任君主呢?欲知詳情如何,且聽記譯君一一道來。

居魯士的怪夢

公元前6世紀左右,一個龐大的帝國幾乎統一了亞洲西部。這個帝國的締造者是居魯士大帝,因為他是波斯人,所以他的帝國就以“波斯”命名,稱“波斯帝國”。

雖然居魯士在建立波斯帝國的過程中征服了西亞多數的文明國家,但他依然不滿足,晚年的時候,他想通過征服阿拉斯河以北的一些半野蠻地區,開拓出更廣袤的疆域,建立起更加不朽的功業。因此,他組織起了一支大軍,出兵征討了一個由蠻族女王托米麗斯統治的國家。在之前的居魯士的結局:締造了波斯帝國的一代雄主,最終為何身首異處?這篇文章中,記譯君詳細介紹了居魯士的最後結局,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不過,記譯君覺得,在今天這篇談大流士的文章裡,有一件事必須提及,即居魯士剛剛渡過阿拉斯河的那個夜晚所做的一個怪夢。

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波斯帝國時代的浮雕,圖源:圖蟲創意

在夢中,居魯士看到,站在亞歐兩洲邊界上的大流士長出了巨大的雙翼,當他的雙翼向兩邊伸展時,巨大的翅膀遮蔽了整個世界。大流士是居魯士宮廷中的一位軍事貴族希斯塔斯帕的兒子,當時,二十幾歲的他並沒有隨軍出征,而是留在了波斯的首都。

為了解釋這個夢,記譯君不得不說一下居魯士的兩個兒子:岡比西斯和司美爾迪斯。當時,雖然居魯士已經決定御駕親征了,但在出徵前,他似乎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因此,為了確保國家的穩定,為了確保王位的順利傳承,他命他的兩個兒子留守國都。後來,當他率軍行進到阿拉斯河時,渡河之前,他更是傳旨,把波斯帝國的大權交到了他的兒子岡比西斯的手中,命他攝政監國。記譯君想,當時,身為父親的居魯士所想的一定是如何讓他的兒子順利繼位,並且幫他解決掉可能出現的困難吧。而這,很有可能就是那個怪夢的根源。

醒來之後,居魯士覺得這是個不祥之兆,因為這個夢似乎預示著大流士將會在未來統治整個世界(當時的西方人認為西亞和歐洲就代表了整個世界),而在此之前,大流士可能會篡奪他的國家。後來,居魯士更是進一步懷疑:或許,此時的大流士已經有了野心,正準備陰謀篡位吧。

於是,居魯士立刻命人叫來了大流士那隨軍出征的父親希斯塔斯帕,當希斯塔斯帕來到居魯士的營帳時,居魯士說道:“我命你立刻趕回波斯,並在我班師之前,嚴密監視大流士的行為。”於是,接受命令的希斯塔斯帕便返回了波斯首都,而做出應對措施的居魯士也不再憂心忡忡了。

最終,繼續前進的居魯士戰死疆場,再也沒有回到波斯,而他的那個怪夢雖然變成了現實——即大流士最終統治了歐亞大陸的廣袤土地,但在他死後的那段時間了,大流士並沒有篡奪王位的想法。因此,當居魯士的死訊傳到首都時,岡比西斯順利繼承了王位。

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居魯士的陵墓,圖源:圖蟲創意

穆護之亂

岡比西斯是個熱情、衝動和任性的王子,在他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繼承了他父親的野心,但是,他又特別任性,不願受到束縛。長大之後,他變得目中無人起來,不僅魯莽,而且殘忍。一般來說,開國之君因為戎馬一生的拼搏,性格會變得越來越糟糕,但他仍然懂得自我節制;可是,繼承了他王位的後代卻很難繼承他的品質。縱觀歷史,居魯士和岡比西斯可以說是這種情況的典型:居魯士一生謹慎、持重、睿智、慷慨、寬容,而長大成人的岡比西斯卻任性、浮躁、無法無天。

居魯士陣亡後,剛剛繼位的岡比西斯便開始為征討埃及做準備。但在進攻埃及這場瘋狂的征途中,肆意妄為地岡比西斯居然下令處死了自己的一個妹妹,又命人暗殺了自己唯一的兄弟司美爾迪斯。但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後來,岡比西斯自己也在回師途中暴斃了。當時,只有居魯士的女兒阿託莎從這場可怕的風波中逃了出來,在岡比西斯死後安全地回到了蘇薩城。

如果岡比西斯沒有殺死司美爾迪斯的話,那麼他死後,司美爾迪斯就是王位的繼承人。但岡比西斯已經秘密處決了司美爾迪斯,而執行這一任務的人一直死守著這個秘密,所以波斯人一直不知道真正的司美爾迪斯已死。與此同時,波斯的都城蘇薩城裡還有一位名叫司美爾迪斯的穆護(即波斯本地宗教的祭司)。岡比西斯出征的時候,曾讓他和另一個穆護監國攝政,因此,這位穆護便萌生了篡位之意。於是他假借秘密被處決的王子司美爾迪斯的名義,精心策劃了許多計謀來掩蓋自己篡位的事實。

另外,他從不出現在公眾場合,也不與任何見過真正的司美爾迪斯王子的人見面,只跟幾位未曾見過王子的忠僕待在一起。在當時的波斯,宮廷女眷之間來往甚少,國王岡比西斯駕崩後,她們之間的交集就更少了,而篡位的司美爾迪斯更是讓後宮妃嬪和公主們之間疏遠到極致。通過這些手段,他竟然竊居波斯王位達數月之久。

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波斯帝國宮殿的立面牆,圖源:圖蟲創意

篡位的司美爾迪斯之所以不敢在公眾場合露面,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害怕別人看到他沒有耳朵!很多年前,當時的穆護司美爾迪斯的職位還不夠高,不知何故,他得罪了國王居魯士,一怒之下,居魯士大帝命人割掉了他的耳朵。為了防止別人發現他沒了耳朵,篡位的司美爾迪斯一直用頭髮或頭飾小心地將耳朵部位遮住。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安全感,惶惶不可終日。

最後,波斯帝國一位精明且善於觀察的貴族開始懷疑這個國王是假的。雖然他沒有辦法接近司美爾迪斯,但是他的女兒菲迪瑪是司美爾迪斯的一個妃子,於是,他想辦法給女兒送了一封信,詢問她現在的波斯國王是不是真的司美爾迪斯。在居魯士的女兒阿託莎的幫助下,這個勇敢的女子終於探得了真相——現在這個司美爾迪斯沒有耳朵,所以他必然是被居魯士懲罰過的穆護司美爾迪斯,而不是居魯士的兒子。

發現真相之後,菲迪瑪的父親立即與大流士等六人秘密謀劃廢黜假冒的司美爾迪斯,消滅篡位者。他們的計劃很成功,在大流士等人的努力下,竊居波斯王位的奸賊終於伏法了。

大流士登基過程中的功臣

在“推翻”偽君的統治之後,因為居魯士大帝的兩個兒子都已經不在了,所以大流士等人決定從他們之中選擇一個人做新的君主。最終,他們取得了如下共識:第一,國王從他們六人之中產生;第二,無論誰擔任國王,其餘五人將保證服從他的統治;第三,其餘五人在服從國王統治的同時,也享有一定的特權和榮譽,即他們可以自由地出出入王宮,隨時覲見國王;第四,國王的王后只能從其餘五人的家族中選出。

但在達成這些共識之後,他們仍然無法確定國王的最終人選。最後,他們想到了一個奇特的辦法,即第二天早上,他們六人騎馬到城外的某個指定地點,當旭日東昇的時候,誰的坐騎先嘶鳴了,誰就是國王。

之後,他們就各自回家了。回到家後,大流士將他的馬伕沃比思叫來,命他第二天黎明時分將他的坐騎準備好,並給他解釋了確定國王的形式。沃比思對大流士說:“如果你們您和其餘五位大人真的要用這種方式選擇國王的話,那您就放心吧,我只需略施小計,您便能夠輕鬆地成為國王了。”聽聞此言,大流士便很誠懇地請沃比思務必促成此事。沃比思做出肯定的答覆後,便匆忙離開了。

其實,沃比思的方法很簡單。當天夜裡,他將大流士的戰馬與另一匹異性馬牽到指定的地點,讓它們在那裡相處了一整晚。沃比思希望,第二天早上,當大流士的戰馬在此來到這個地方時,它能想起前一天晚上的事情,然後開始嘶鳴。結果也正如他所料,當大流士一行六個人騎馬來到指定的地方時,大流士的戰馬首先開始嘶鳴,於是大家就一致推舉大流士為國王。

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波斯帝國時代的雕塑,圖源:IC photo

這個故事是否可信呢?我想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吧。的確,在決定國王人選這麼一個事關大多數人利益的事情上,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不會使用如此此幼稚、如此荒謬的計劃吧,恐怕就是一群假期準備出去玩的男孩也不會用這種方式選出他們的領頭人吧。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希羅多德詳細地記錄下了這個故事,而且,此後的歷史學家們不斷地重複這個故事,從不去質疑他的真實性。

真假之辯

在記譯君看來,這件看起來怎麼都像是虛構的事情,也許就是真實的歷史。也許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軍事勢力雄厚的波斯帝國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許如同大流士那樣聰明睿智、高瞻遠矚的人真的採用如此荒唐的方式決定了如此重大的事情。

雖然這個故事很荒謬,令人難以置信,但縱觀歷史,很多情況下,人們其實都是很隨意地決定了誰將擁有絕對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或許,在我們眼中,那些皇帝君主高高在上、莊嚴崇高,總是能夠以審慎、明智的態度做事。但是,在古代,獨裁的君主大多通過征服獲得王位,或者直接從父兄那裡繼承了王位,因此,雖然他們身居高位,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卻不知道自己權力的來源,目光短淺地只能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反覆無常。而大流士等六人,極有可能就屬於這種情況,在他們看來,王位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無關,他們只是想得到那個位置,成功國王。

另外,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動物的行為與聲音是超自然的象徵,是上天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所以,當時的大流士等六人才想通過馬嘶來確定國王的人選。而且,據說,當大流士的戰馬嘶鳴之後,雖然當時萬里無雲,但是天上卻傳來了陣陣雷聲。這個雷聲更加證實了大流士的“天命所歸”,於是,其餘五人立刻下馬,跪倒在大流士的腳下,宣稱他們將臣服並效忠於新國王大流士。

大流士登基:本非波斯王族的大流士,是怎麼成為波斯國王的?

波斯帝國時代的浮雕,圖源:圖蟲創意

而登基之後,大流士認為他的馬伕居功至偉,如果不是他的馬伕的話,他估計很難順利地登上王位。因此,他便命人雕刻了一尊他騎在馬背上的雕像,而他座下的戰馬則正在嘶鳴。最後,他還命人將這尊雕像放在了公共場所,並在旁邊寫下了這麼一句話:因為馬伕沃比思的巧妙安排,因為胯下坐騎的聰慧,希斯塔斯帕之子大流士順利地登上了波斯王位。很明顯,他以馬伕的聰明才智為榮,而不是將馬伕的計謀當做可恥的欺騙行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