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理論上,天然的食物足以使我們從中獲得身體所需的所有養分。但在實際的日常應用中,我們發現太難了。原因如下:

首先,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選擇、採購、搭配和製作出滿足全家人的營養需求。因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消耗強度、不同的體質有全然不同的營養需求,這是非常明顯的事實。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其次,因為種植方式的改變,土壤過度頻繁的使用,當下的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與20年前的同品種食物不可同日而語。2000年的時候,一小片人參切片,含在嘴裡不到五分鐘就開始流鼻血,而如今用一整顆人參煮雞湯喝下都沒有任何反應。如果說這是筆者親身經歷的直觀感受,那麼我們來看一組調研數據:

德國黑森林研究所的研究顯示,1985年到1998年常見食物營養髮生了明顯的變化:

蘋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減少了80%;

菠菜中鎂的含量減少了69%;

馬鈴薯中鈣的含量減少了71%;

香蕉中維生素B6含量減少了93%。

這還是20年前的數據,而今天的情況呢?相信人人都清楚。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再次,現代的人,越來越喜歡精細的食物,精加工的食物可以滿足享受美食的口感,但卻犧牲了很多關鍵的營養。因為食物加工方式的“進步”,主要存在於穀物胚芽部分的營養基本上都不見了,最直接的例子是關於B族維生素。 如果說,現代中國還有能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的人,他一定在服用某種植物提取的維生素B族濃縮劑。毫不誇張的講,除此之外幾乎別無途徑。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最後,城市化的發展進程,解放了很多體力工作者“農民”,又誕生了很多腦力工作者“市民”。生活形態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觀察整個社會,並沒有多少意識到,隨著體力消耗的降低、腦力工作的增加,需要配合身體改進出更合理的飲食結構。錯誤的飲食方式使得不需要的營養攝入過多,而需要的營養又嚴重攝入不足。

市場經濟的推動和發展,使得很多地域性質的食物來源通過商品化手段得到普及。能夠給我們提供天南海北、種類豐富的食物選擇。通過日常的飲食調整,我們可以滿足機體的供能需求和部分營養需求。但距離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還有很大的差距。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主要因為“三個缺乏”:

優質的蛋白質缺乏。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器官的重要成分。除水分外,在細胞中蛋白質約佔細胞內物質的80%。蛋白質還是體內構成多種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成分,參與生理功能的調節。如構成細胞核的核蛋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酶蛋白,維持機體免疫功能的免疫蛋白,攜帶並運送氧的血紅蛋白,調節滲透壓、維持體液平衡的白蛋白等。以及構成調節機體的多種激素。

人體內各種組織細胞的蛋白質始終在不斷更新,每一天,身體通過正常的“氮代謝”排出至少30克蛋白質。只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方能維持組織的更新和損傷的修復。即使你能夠攝入到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量,也只是保證你還“活著”,至於健康狀態、生命活力什麼的,還是別胡思亂想了。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以常見100克食材的蛋白質含量約算:

豬肉(肥瘦)13克; 鮮牛奶 3克;榛子20克;

鮮羊奶1.5克;花生25克;酸奶2.5克;

紫菜27克;蹄22克; 奶酪26克;銀耳10克;

雞蛋13克;木耳12克;鴨蛋13克;

黃花菜19克;兔肉20克; 魚類16—22克;

辣椒15克;雞肉19克;河蟹18克;玉米8克;

烏雞23克;蝦類13克;薏米13克;

鴨肉16克;龍蝦18克;燕麥14克;


鵝肉18克;魷魚17克;黃豆33克;

鴿肉17克;鮑魚17克;腐竹54克;


其他:豆類一般有20克左右,蔬菜類和水果類一般不超過4克。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優質的蛋白質有三個標準:來源安全天然、九種必需氨基酸完整、吸收利用率高。豆類含有不錯的蛋白,重點要解決消化吸收問題。蛋類和大部分動物的肉類可作為蛋白質很不錯的來源,但基於國人對飽和脂肪和尿酸產生的誤解(詳見“飲食健康的五大傳言與真相”),一併犧牲掉了對生命質量最重要的蛋白質。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優質的脂肪酸缺乏。尤其是Ɯ—3系列的a—亞麻酸和Ɯ—6系列的亞油酸,這些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必需營養物質,只在優質的亞麻籽油、山茶籽油、橄欖油、月見草油、牛油果油等稀有植物性油脂裡才有豐富的含量。產量稀少的東北林蛙油及深海魚油裡也有較為豐富的含量。

我們可以發現,這兩種優質的脂肪酸一般存在於植物性油脂裡,屬於不飽和脂肪。前面我們提到過,“不飽和脂肪”在高溫下極易被破壞而變質,故而不建議用於烹飪使用油。安全的烹飪油脂“飽和脂肪”裡又極少含有這兩類脂肪酸,難怪在國內的健康市場上,含一點“a—亞麻酸和亞油酸”的保健品都可以大行其道。

所以,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分類處理。優質的飽和脂肪用於熱菜的處理;而不飽和脂肪用於涼拌菜,或者直接加入到新鮮榨取的果汁裡去。無論用哪種方法攝入,每天不低於30ml,持續下去,你就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善。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多種維生素B的缺乏。多種維生素B的也被統稱維生素B族,包含廣泛,通常我們需要的B族有B1、B2、B6、B12、PP、葉酸、泛酸、生物素等。B族維生素在營養學的應用中又被稱為“快樂的維生素”,是人體各種化合酶合成所必需的水溶性維生素,幫助人體維持正常的機能代謝。B族維生素一般存在於穀物的胚芽部分。

建國初期,我們吃的麵粉叫“九五粉”,指100斤麥子磨出95斤麵粉,口感稍有粗糙但營養丟失較少;後來出了“標準粉”,也叫“八五粉”,指100斤麥子磨出85斤麵粉,口感鬆軟但還帶點嚼勁;再後來出來了“富強粉”,用小麥種子最核心的部分磨出的麵粉,潔白、口感好,營養成分幾乎只剩下澱粉了。

追求口感的國人,基本不吃營養的全麥粉,而最沒營養的“富強粉”反而在價格偏高的情況下依然受到熱捧,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比較奢侈的麵食原料。

尤其在國內,我們選擇了最沒營養的精白米、精白麵當作主食。在很多地區已經遺失了吃酵母的習慣,甚至很多90後出生至今都不知道酵母是什麼味道,我們丟失了最後採取天然補充B族維生素的機會。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總結強調,缺乏優質的蛋白質,身體的生理反應、機能運轉、細胞更換和修復效率大大降低,身體會為了保護最重要的生命器官的正常運轉,通過犧牲某些組織細胞的方式收集自體蛋白。這個“拆東牆補西牆”過程所導致機體的損傷是難以估量的。毫不客氣的說,蛋白質的缺乏會助長一切疾病發生的機率。

缺乏優質的脂肪酸,身體的組織細胞就等於失去了最後的防線,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可以更輕易的攻擊細胞並得以進入細胞內部,破壞或者潛藏繁衍——引發多部位的炎症、潰瘍,或是醞釀著更嚴重的疾病爆發,如纖維化甚至癌變。即便沒有及時遇到病原體,失去細胞膜的保護,細胞的水分會快速的散失,使細胞衰老和死亡的時間大大縮短。

與蛋白質和脂肪以“克”為基本單位的需求量不同,B族維生素並不需要太大的量,以“毫克”量化就可以保持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因為B族維生素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關係,同時補充的種類越多,其利用效率則越高。也因為維生素B族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每時每刻都在消耗,可以說是“生命不息、消耗不止”的營養素。並且多於機體需求的部分會隨著尿液流失,也就決定了我們每天都需要補充。在整體自然醫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健康問題,都與B族維生素的缺乏有關。同時,在攝入大量的B族之後,幾乎所有的健康問題都呈現改善。


飲食營養的三大原則②適當的營養補充

當然,在連營養學的基礎概念和常識都沒有普及的當下中國,日常食物攝取量中,雖然只有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是真正意義上的過量,但所缺乏的營養卻不僅僅是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B族。我們一再地強調這三者的重要性,是因為基於現實情況,指出人們在飲食之中最不容易攝入、卻又最容易缺乏的部分,也是容易產生認知誤區的部分,更是我們認為,導致當下社會爆發“代謝綜合徵”並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