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藉由母亲节的缘故,忽然想到「母亲」这个群体相较于时代的意义。一种女性,一个特殊的人群,她的一生,自我常与时代交汇,家事总与国事相通。她似《家国梦萦》中的亲见与亲闻,在非凡时期不断反思母亲的境遇,包括家世、婚恋、事业以及生活。如果儿女回忆母亲,会有她的亲情,也会有她的爱情,正是这个家族血缘唯一的系带,使得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具有独到的内涵与深度,却又隐约透露着悲剧色彩。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的「母亲」曾这样说:我变了,也没变。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茬的死,一茬茬的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我要看到我的后代儿孙浮上水来那一天,你们都要给我争气。当女人的生平与命运道尽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或许「母亲」这个群体,真正代表了生命伟大的繁育,代表了坚强活下去的精神,代表了对待苦难的坚毅和顽强。

你是儿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因为有你,不会有差。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伟大的作品,离不开当下的时代。即便是平凡往事,却也是来自泥土深处的地域文化,释怀了人性中普世的情感。如何用一部电影慰藉今年的母亲节,适逢重新回温「贾科长」的《山河故人》,竟发现这样的一部家庭剧情现实题材电影,说的是时代,但聊的是「母亲」。

女性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女人,人类才得以保存繁衍,生生不息。有人说,女性的一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而至为关键的,当属身为人母。对于母亲的描述,法国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这样说道: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整理《山河故人》早期曝光的宣传物料,最多使用的,大抵就是赵涛饰演的母亲“涛”与荣梓杉饰的孩子之间的亲情照片。展示的瞬间,那是一种似疏离又暗含亲近的神态。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剧照中的母子,没有过多亲昵的动作,也没有太多的眼神交流。一辆列车,并肩而行,一串回家的钥匙,意象化的诠释出两人努力亲近的微妙关系。相比其他类型电影,《山河故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情感旅程,经历了26年情感的历练,从1999年的过去到2014年的现在,再到2025年的未来,导演贾樟柯朴实而委婉的诉说着漫长时光里“涛”所经过的各式各样的感情。特别是在看过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后,再重新审视《山河故人》,这不是穿越,也没有过多的起承转合,而是一次爱的修行,爱的苦行,缱绻于人情世故,停驻在烟波浩渺,与山河一体,远走高飞,和岁月告别。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记得在《山河故人》戛纳首映当天,权威媒体《综艺》对导演贾樟柯关于现实的关注和赵涛的演技都赞不绝口。与贾樟柯最初两部作品《小武》和《站台》一样,《山河故人》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山西汾阳,虽然在全片的第三部分采用了全英语对白以突显角色塑造方面的国际化,但并不令人出戏,相反「蹩脚」的如出一辙,颇具深意。特别是在点到“Dollar长大后与张艾嘉饰演的老师发生过一段忘年恋”之后,才使得所有观众翻然醒悟出一个道理:成为母亲是一件无法精确计划的事业,有些人害怕,有些人渴望,还有些人游刃有余,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成为母亲,即便年龄已到,可为时尚早。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前些时日,和朋友提早谈起“养儿育女”的话题时,内心充满了激动,又如临大敌。或许爱与自由的难处就在于,如何与孩子链接,如何与自己链接,要想看得见孩子,先要从现实生活看得见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到来,带给我们无穷的希望,却也把我们内在最深处的伤痛带了出来。母亲作为一个爱的容器,决定了孩子被接纳程度,因为母爱的包容,所以注定未来的进化以及净化成为矛盾与纠结的开始。于是在此忠告每一位父母:真正的爱是阳光一般的温暖,同时充满力量。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原本是要重温电影,却成了今日推荐。所以人生真的是不可预期。早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曾有这样一首歌曲,叫做《世上只有妈妈好》,里面唱道: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相比《妈妈再爱我一次》,《山河故人》准确地拿捏人物的尺度,并非苦涩,又不太煽情,却意外悲壮而凉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意会如此这般的「母亲结」,我想,大概就是: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一句就好。

有妈的地方,就是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