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藉由母親節的緣故,忽然想到「母親」這個群體相較於時代的意義。一種女性,一個特殊的人群,她的一生,自我常與時代交匯,家事總與國事相通。她似《家國夢縈》中的親見與親聞,在非凡時期不斷反思母親的境遇,包括家世、婚戀、事業以及生活。如果兒女回憶母親,會有她的親情,也會有她的愛情,正是這個家族血緣唯一的繫帶,使得翻天覆地的時代變化,具有獨到的內涵與深度,卻又隱約透露著悲劇色彩。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在莫言的《豐乳肥臀》中,上官魯氏的「母親」曾這樣說:我變了,也沒變。這十幾年裡,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樣,一茬茬的死,一茬茬的發,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難,越難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掙扎著活。我要看到我的後代兒孫浮上水來那一天,你們都要給我爭氣。當女人的生平與命運道盡世間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或許「母親」這個群體,真正代表了生命偉大的繁育,代表了堅強活下去的精神,代表了對待苦難的堅毅和頑強。

你是兒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因為有你,不會有差。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偉大的作品,離不開當下的時代。即便是平凡往事,卻也是來自泥土深處的地域文化,釋懷了人性中普世的情感。如何用一部電影慰藉今年的母親節,適逢重新回溫「賈科長」的《山河故人》,竟發現這樣的一部家庭劇情現實題材電影,說的是時代,但聊的是「母親」。

女性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為有了女人,人類才得以保存繁衍,生生不息。有人說,女性的一生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而至為關鍵的,當屬身為人母。對於母親的描述,法國文學家、思想家羅曼·羅蘭這樣說道: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整理《山河故人》早期曝光的宣傳物料,最多使用的,大抵就是趙濤飾演的母親“濤”與榮梓杉飾的孩子之間的親情照片。展示的瞬間,那是一種似疏離又暗含親近的神態。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劇照中的母子,沒有過多親暱的動作,也沒有太多的眼神交流。一輛列車,並肩而行,一串回家的鑰匙,意象化的詮釋出兩人努力親近的微妙關係。相比其他類型電影,《山河故人》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情感旅程,經歷了26年情感的歷練,從1999年的過去到2014年的現在,再到2025年的未來,導演賈樟柯樸實而委婉的訴說著漫長時光裡“濤”所經過的各式各樣的感情。特別是在看過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後,再重新審視《山河故人》,這不是穿越,也沒有過多的起承轉合,而是一次愛的修行,愛的苦行,繾綣於人情世故,停駐在煙波浩渺,與山河一體,遠走高飛,和歲月告別。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記得在《山河故人》戛納首映當天,權威媒體《綜藝》對導演賈樟柯關於現實的關注和趙濤的演技都讚不絕口。與賈樟柯最初兩部作品《小武》和《站臺》一樣,《山河故人》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山西汾陽,雖然在全片的第三部分採用了全英語對白以突顯角色塑造方面的國際化,但並不令人出戏,相反「蹩腳」的如出一轍,頗具深意。特別是在點到“Dollar長大後與張艾嘉飾演的老師發生過一段忘年戀”之後,才使得所有觀眾翻然醒悟出一個道理:成為母親是一件無法精確計劃的事業,有些人害怕,有些人渴望,還有些人遊刃有餘,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成為母親,即便年齡已到,可為時尚早。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前些時日,和朋友提早談起“養兒育女”的話題時,內心充滿了激動,又如臨大敵。或許愛與自由的難處就在於,如何與孩子鏈接,如何與自己鏈接,要想看得見孩子,先要從現實生活看得見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的到來,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卻也把我們內在最深處的傷痛帶了出來。母親作為一個愛的容器,決定了孩子被接納程度,因為母愛的包容,所以註定未來的進化以及淨化成為矛盾與糾結的開始。於是在此忠告每一位父母:真正的愛是陽光一般的溫暖,同時充滿力量。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原本是要重溫電影,卻成了今日推薦。所以人生真的是不可預期。早年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中曾有這樣一首歌曲,叫做《世上只有媽媽好》,裡面唱道: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相比《媽媽再愛我一次》,《山河故人》準確地拿捏人物的尺度,並非苦澀,又不太煽情,卻意外悲壯而涼薄。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意會如此這般的「母親結」,我想,大概就是: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一句就好。

有媽的地方,就是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