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選育培植的耐鹽鹼水稻在山東青島等六個試驗基地開始春播育秧,

預計今年的種植規模將超一萬畝

耐鹽鹼水稻的種植,對提高糧食總產、保證口糧安全具有積極作用,但培育優質高產的品種卻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科普一下什麼是耐鹽鹼水稻?

海水稻(海稻):是耐鹽鹼水稻的形象化稱呼,是在海邊灘塗鹽鹼地生長的特殊水稻。

生長地並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懼海水的短期浸泡,海邊灘塗是海水經過之地而非海水裡。誤解:“海水稻是能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東海渤海將成為米糧川”。

全球有9.5億公頃鹽鹼地,亞洲3.2億公頃,而中國有1億公頃(15億畝)鹽鹼地,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中國可利用來種植海水稻的鹽鹼地有2億多畝,按照未來畝產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大批朝鮮難民就已開始在遼寧盤錦沿海灘塗的鹽鹼地上種植海水水稻,但真正大規模、現代化種植水稻要始自於張學良將軍於1928年創立的“營田股份有限公司”。

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1986年,陳日勝開始長期在湛江市研究、推廣它,袁隆平參加研究則大大提高了相關工作受重視的層次。2016年秋姜會龍在寧波鶴浦鎮試種的海水稻最高畝產600公斤,最低的是500公斤 。2017年秋袁隆平主持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海水稻最高畝產近620.95公斤 。2018年在全國五大類型鹽鹼地大範圍試種 。2018年7月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

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育種過程就是萬里挑一

從過去磕單產到如今選育耐鹽鹼水稻,把“先天不足”的鹽鹼地利用起來。袁隆平領銜選種培育的耐鹽鹼水稻,這個月底要在青島的試驗田裡插秧,這幾天正在育秧。

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試驗田裡的水稻種子都是從成千上萬個組合中優中選優,挑揀出來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描述,這是一個耗費量大,又必須投入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海水稻”並不是直接用海水澆灌生長的水稻,而是種植在海邊灘塗上的水稻,相比於普通水稻,這種水稻更耐鹽鹼)

比如說一萬個“孩子”可能有20%是具備耐鹽鹼性的,再繼續篩選比如不抗稻瘟病的,又砍掉一半,只剩一千個。然後篩選出一些倒伏的、不結實的,再砍掉一半,還剩五百個。再選,比如說產量特別低的(淘汰),還剩二百多個。再選,口感特別差的(淘汰)就還剩一百多個。可能一萬個組合當中只有一百個基本上能夠滿足條件,再進一步優化優選。基本上,八代可以選育出一個穩定的組合出來。

嚴苛的篩選和漫長的等待

2017年9月,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編號為YC0045的耐鹽鹼水稻畝產達到620.95公斤,取得重要突破。

袁隆平:

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有苗頭的品種,表現不錯,今年規模比較大一些。我們現在還在試驗階段,有所進展,真正大面積推廣還要等兩年再說。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計劃是可以實現的,在8年實現1億畝鹽鹼地種水稻。

真正要讓守著鹽鹼地的農民種上質優高產的耐鹽鹼水稻,每個研究團隊都要過品種審定這一關。從實驗田小面積測評到生產性試驗,再到申請省級或者國家級品種審定,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今年新一季的試驗種植結果出來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計劃對部分試驗材料申請品種審定。

更長遠的意義是造良田

種植耐鹽鹼水稻,長遠的意義還在於改良鹽鹼地。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有個培養室,取了不同地區不同含鹽量的土壤,模擬了自然光照等條件,試種玫瑰、苜蓿等。

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工作人員說:“鹽鹼地裡面並不是什麼都不長,它有一些特性的耐鹽鹼生物,都是我們篩選的不同品種,有經濟性的更好了,比如說玫瑰,玫瑰實際上是很耐鹽鹼的,我們去新疆種植玫瑰。”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也說,鹽鹼地上種水稻,希望能通過水稻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

耐鹽鹼水稻口感怎麼樣?

一頭連著土地,一頭連著餐桌。雖然耐鹽鹼水稻的大面積種植推廣還有待時間的檢驗,一些試驗種植的水稻已經達到售賣要求,可以走上餐桌。比如,在電商平臺人們可以買到耐鹽鹼水稻產的大米。某耐鹽鹼水稻米,月銷量有231份,有人評價“味道平淡無奇,非常一般”,也有人說,“飽滿Q彈,香糯潤滑”。

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拿他們試驗的產品舉例,品質好的大米可以直接賣,味道一般的,可以釀酒釀醋,甚至可以做面膜。

耐鹽鹼水稻種植,未來可增產糧食數百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袁隆平:

現在就是我們既要高產,還有優質。(原)農業部頒佈了優質米有12個指標,主要就是口感要好。穀子打成米之後碎米少,還有直鏈澱粉含量的高低、膠稠度的問題。”

耐鹽鹼水稻從試驗田走向餐桌,從發現一個優良品種到讓它穩定高產,過程漫長而曲折。在研究人員看來,生活水平的提高給農業科學家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