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业如何“自救”——商业生态进化方向揭秘

本期话题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到来,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创业投资行业深受影响。VC/PE机构募投活动受限,不少创业企业更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对他们而言,及时应对疫情冲击,破解融资困境显得尤为重要。


有挑战也有机遇。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资本市场迎来新机遇,市场参与者为之欢腾。此外,商业生态正在进化中,如何转“危”为“机”,成为现阶段的关注点。


本期嘉宾:

知名创投专家、财经作家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

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张奥平


直播干货|疫情之下,企业如何“自救”——商业生态进化方向揭秘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此次新冠疫情对创投行业影响几何?疫情“黑天鹅”给创业和投资行业带来哪些新思考?


张奥平:对创投机构来讲,“资本寒冬”在2020年一季度可以说更加寒冷,且行业分化加剧。数据显示,当季投资金额仅有993.65亿元,与2019年一季度同期相比下降44.55%;投资案例共发生544起,同比下降74.78%。


如是资本在疫情初期调研了百余家投资机构,结果显示,大约75%的投资机构不准备一季度出手,二季度有50%的投资机构也难以出手,可见二季度的市场表现并不会比一季度乐观。


股权投资市场投资金额锐减,核心原因有两个,可以说是“双杀”:一是延续了2018-2019年募资难的情况;二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部分投资机构需要把更多时间精力用于投后管理,帮助已投企业渡过难关,此外出差、尽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如是资本调研,头部机构、国资与战投逆势崛起,无论是在募资和投资两端均不受影响,反而有所增加。整体看,创投行业已进入极端分化阶段。


对创业企业来讲,在整个商业生态当中,线上化、非接触式类型的企业,如在线医疗、线上教育、在线办公、直播电商等迎来了不同层面的发展机遇,而线下、接触式的企业基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对各行各业的企业来讲,相关影响也加剧分化,一端是头部化,强者恒强、大而难倒;另一端则是生意化,赚钱为王,小而美。


新冠疫情对创投行业带来了思考和改变,投资机构对企业核心关注点有所变化。未来,投资机构将会重点关注抵抗风险的能力强、具备长期价值型微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实现良好数据转化能力的创新企业。而纯模式创新型的企业,短期无法实现盈利的企业将不再受到资金的追捧。疫情“黑天鹅”事件给到创业和投资的思考是“积极的悲观远好于盲目的乐观”,因为世界不会按下暂停键,商业的发展、创业与投资也不会按下暂停键,我们要做的是学会与“黑天鹅”共舞。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对于VC/PE机构而言,新冠疫情造成最大阻力是什么?现阶段应当重点关注什么?又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张奥平:疫情对VC/PE机构造成的最大阻力是无法正常开展线下的工作,募资端、投资端、管理端皆是如此,因此,“资本寒冬”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加寒冷。但这对整个行业而言未必是坏事,股权市场过去几年的虚假繁荣破灭,有利于硬核价值崛起,摒弃过去的风口论,一切回归真实价值的本质。


对整个VC/PE行业格局而言,目前的分化并不是二八分化,而是1%与99%的分化。大部分过去被资本的泡沫催生出来的企业与投资机构都将面临被淘汰。同时,创投进入了“精益投资”的时代,近些年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投资机构,大的综合型投资机构内部也把赛道分得非常细,术业有专攻。事实上,纯财务投资已经变得越来越被动,而对产业十分了解又有财务实力的投资机构会有所发展。


VC/PE机构现阶段,首先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的生命力,也就是抗风险的微创新能力,其次是长期价值的创造能力。对于政策的支持,之前也有很多投资机构在谈过,例如,资管新规对股权行业一些政策的放开等。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怎么办?在向创投机构寻求融资方面有哪些注意点?


张奥平: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是不可以断的,这里我给中小微企业融资三个建议:多元化、理性化、专人化。


首先,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股权、债权、融资租赁等模式相结合,认真去学习企业属地的贷款政策,以及更多的融资方式。目前融资环境中,能融到资是王道。不论任何情况,创始人永远要做的三件事是:定战略、拉人才、找资金。


其次,理性化,去年企业平均融资成功时间是5-7个月,在目前的逆境中融资成功时间至少会延长至平均7-9个月。逆境中不要再刻意抬高估值,与机构做长期谈判,现在你的时间比一切都贵。要尽快与投资机构沟通争取融资最快到账的时间。


最后,专人化,如果企业内部有专业的董秘或战略投融资负责人,此时要让融资团队开足马力,分析制定企业在此次逆境中活下去的资金策略,并储备到可以活下去的现金流。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一定要快速联系外部融资顾问,寻求专业的建议与指导。


基于目前新冠疫情现状以及商业生态复苏情况,乐观来讲,如果企业现金储备大于10个月,可以暂不融资,专心发展主营业务,寻找疫情带来行业结构性调整后的发展机遇。如果企业现金储备是4-10个月的,立刻准备融资,减少开支的同时启动融资,把握住融资窗口期。如果你的企业现金储备是小于4个月的,要立刻启动融资,大量减少开支的同时启动融资,立刻向老股东汇报公司实际情况,寻求资金及更多的支持。在融资方面,还是要更加专业化,一定不能广撒网,广撒网相当于是在碰概率,赌运气。要针对性的寻找确实手中还有资金,并且确确实实投资自身企业行业的投资人去积极沟通。


对于创业者而言,未来也许会持续的充满不确定性,还是这句话“积极的悲观远好于盲目的乐观”,要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危中有机”,有些行业在疫情期反而受益颇多。在您看来,2020年创业投资存在哪些新的商业机遇?在目前这个阶段适合创业吗?


张奥平:任何时代下选择创业或者说做一个创业者,都需要宏观上对行业发展足够清晰,中观上理顺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微观上组建好自己的团队,并且拥有一定的行业资源、上下游资源,同时拥有自身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些基本要素还是欠缺的,我建议不要盲目的去追风口创业。


此外,刚开始的时候,创业和生意的边界是模糊的,主要取决于创始人的长期远景。生意的本质目标还是侧重赚钱,较纯粹的赚钱,在短期的时间内不违法、不违规和自己能做的前提下赚尽可能多的钱。而创业是包含更多复杂因素,战略、聚人管理、不停迭代扩大自己的领地范围边界等等,很多因素驱动且缺一不可。大多数人在做生意的路上满足后选择退出,或是直接退缩了。而“能人”会让边界不断扩大,生意变成事业。有些生意是已被定义的生意,当你选择它的时候证明你自己确定想要了什么,而有些尚未被定义也不能证明到底算生意还是事业,那就看创始人和其愿景了,可能会始于生意终于事业,当然,我们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做个生意确实也挺好。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这对VC/PE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此外,新三板改革将给VC/PE带来哪些机遇?


张奥平:资本市场的新机遇主要来源于全面注册制的改革。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的最大不同在于行业定位不同。科创板重点还是在“硬科技”,六大战略新兴行业;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注册制改革对于VC/PE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以下两点:第一,VC/PE退出渠道的扩宽,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海外上市有一定的阻力,而创业板注册制将给到更多非硬科技类型的,且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实现IPO的机会,尤其是互联网类的创新型企业。第二,一二级市场估值价值套利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Pre-IPO的投资模式将不复存在,上市企业破发也将会常态化。所以,创投投资要更多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已成为注册制时代下企业长期价值的“试金石”,是因为注册制对企业能否实现IPO判断的核心是能否实现市场化市值的能力,科创板中的五套标准也已经体现。如果在一级市场中,企业都不具备被机构投资者认可的价值,无法实现股权融资,没有机构可以给企业定价,那么在注册制下的IPO阶段,大概率也不会有机构投资者愿意参与,企业的发行难度会很大。


新三板的改革,尤其精选层的落地,对VC/PE来讲是打开了新的价值投资退出的渠道。此前,因为新三板市场不具备流动性,VC/PE的退出渠道也是基本被封死的,而精选层小IPO,给到了这样的退出渠道,但企业在什么板块并不是最重要的,企业质量的好坏才是投资机构判断的核心。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全面推行注册制之下,企业融资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奥平:注册制下,IPO仅是一轮融资手段。未来,企业的资本价值一定面临着分化,拥有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或价值型模式创新能力的企业,是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便可以在一级市场实现股权融资,也可以在注册制下实现IPO资本化发展。如果产品、技术、商业模式、服务能力都是复制而来,这样的企业没有核心价值壁垒,也不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那么就会被资本市场所淘汰。我们这里说的资本市场是一二级市场。


- 问答时间 -

《国际金融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引人深思,VC/PE投资有哪些启示?未来投资人看重怎样的商业项目?


张奥平: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会使得投资人对企业任何时期的财务造假零容忍,在财务尽调阶段也会更加的详尽。随着资本谨慎,未来投资人会更加看重产品、服务、或是技术、商业模式的落地性,不具备落地性,或需要长周期才能转化出商业价值的项目,投资机构则不会重点关注了。


记者:朱灯花

编辑:潘晟


直播干货|疫情之下,企业如何“自救”——商业生态进化方向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