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今天來分享一位合作伙伴的電商經歷。

19年的時候,由於實體行業不景氣,從事餐飲行業的趙總將目光放在了電商。

起初打算淘寶入手試試水。

結果身邊的朋友勸誡其從天貓開始。

原因就是:

其一、淘寶流量都流入天貓。

其二、淘寶惡性競爭太嚴重。

如果做一段時間沒有效果,更容易心灰意冷,從而放棄。

於是趙總按照朋友的建議,通過一些網站入手了一家天貓廚具店,費用在50w左右。

準備將線下的生意搬到線上來做。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趙總認為,線下和線上做生意都是一樣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產品好,就有人買。

結果事與願違。

經過半個月時間,店鋪出單量只有慘淡的個位數。

於是開始四處尋醫求解藥。

大家給出的辦法也是出奇的一致,s單or燒車。

由於電商法管控,嚴查s單,不想五十萬買的店鋪輕易死掉,便走上了直通車這條路。

殊不知自己掉入了一個萬丈深淵。

又過了三個月,直通車花費將近50w,而一個月的營業額卻還不到10w。

辛苦攢下的積蓄,也正在慢慢的,一點一點的,被吞噬。

無奈之下,打算將手中店鋪處理掉,及時止損。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如果故事到這裡結束了,那麼大家心中定憤憤不已,從此也會對電商失去興趣。

也許興致勃勃打算轉戰電商的朋友,看到這裡也會停止腳步,深思熟慮。

當然故事並沒有完結,電商依然能做,天貓依然能玩。

只不過要換一種思路。

開頭也講到,合作伙伴。

其實,在趙總四處求醫的時候,我們就認識了。

當時給他講了天貓“無貨源”模式。

不過覺得不靠譜,甚至比s單還不靠譜,也就沒有太在意。

但是後來看見我每天都在曬數據,心動不已,於是選擇了合作。

曬數據雖然是一種營銷手段,但也都是自己做店的一種真是反應。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下面就和大家詳細分析一下,“無貨源”模式到底存在什麼魔力。

首先要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天貓?

懂的人都明白,天貓流量大。

門檻那麼高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做。

如果不是能賺錢,那是圖什麼!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麼去獲取流量?

很多人心裡冒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s單、燒車,如出一轍。

很明顯,都這樣去做,那不就是在比誰的錢多?

說白了,一股腦燒車的朋友,真的不會做電商,連平臺規則都沒有吃透。

哪怕燒的錢再多,產品不受大眾喜歡,平臺依然不給流量。

所以開網店,產品很關鍵,這也是讓很多商家頭疼的問題。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那怎麼找好產品,總不能一個一個去嘗試。

最好的辦法就是鋪貨,讓市場去檢驗。

這也是“無貨源”模式的第一個優勢,鋪貨篩選優質產品。

通過全網採集銷量爆款產品上傳到自己店鋪,進行合理定價後銷售。

根據產品反應的數據,確定優質貨源,燒車,打造爆款就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產品選好,也上傳了,流量從哪裡來?

這便有了“無貨源”模式的第二個優勢。

利用千人千面以及人群標籤定位獲取流量。

前文提到“無貨源”就是大量鋪貨,每個產品對應一個標題,標題內進行關鍵詞堆砌。

憑藉千人千面(平臺會根據用戶不同的消費習慣,不同的人搜索同樣的關鍵字,展示不同店鋪)獲得高展現。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其次是人群標籤定位。

每一位用戶在平臺消費之後,都會有對應的標籤。

比如喜歡買什麼;喜歡昂貴的;還是便宜的等等,方便下次進行推薦。

不過並不是每一位用戶都有精準的標籤,平臺中存在大量泛粉,也就是標籤並不精準的用戶。

並且這些用戶跳失率都比較高,會優先被導入動態評分低的店鋪?

“無貨源”模式的店鋪相比較正常的店鋪,動態評分都是略低。

於是有大幾率會優先導入泛粉,店鋪再通過產品數量的優勢獲取轉化。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以上便是“無貨源”模式的原理以及優勢分析。

目前趙總的店鋪,結合無貨源模式操作之後,已經有明顯的回升。

不燒車之下,單月的營業額50w。

實體老闆50w轉型做電商,不到兩個月血本無歸,天貓真的太狠了!

等繼續回暖,穩定之後,開始轉為傳統店鋪路線。

這種玩法算是走了偏門,完美利用平臺流量分配原理,最大力度的獲取流量。

它就像強扭的瓜,雖然不甜,但是解渴。

當然同樣適合準備轉型天貓的新手玩家,風險低。

可以說用最低的投資獲得最高回報!

#電商# #互聯網[超話]# #天貓# #無貨源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