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小文媽媽在學校門口等了小文近一個小時,才等到小文出校門。

小文媽媽一臉怒氣訓斥小文:“怎麼才出來,你是蝸牛嗎?每次都最後一個出來。”

小文低著頭小聲說:“我寫作業慢,所以出來晚了。”

小文媽媽更氣了:“別人怎麼能快,你就快不了呢?”

小文回答:“我從小幹什麼都慢,就是個慢性子,這是你說的。”

聽到兒子的回答,小文媽媽心裡愣了一下。是呀,自己是個急性子,從小就嫌孩子慢,經常唸叨孩子,現在孩子自己也認為自己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在心理學上,當一個人被貼上一種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就是所謂的“標籤效應”,也為“暗示效應”。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也就是說,當孩子一旦接受了父母貼上的標籤,就會給予自己心中極大的暗示力量,默默將自己歸類,並朝著標籤的方向發展,出現更多父母口中的那些負面行為。

所以,小文越來越慢的行為,也就很容易解釋了。

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影響

心理暗示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不同的心理暗示會給孩子帶來截然不同的認知和體驗。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實驗發現,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裡時,他的大腦中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裡的畫面,這一畫面隨即就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總是朝他害怕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球大多數都會掉進水裡,這便是消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這就像我們很多人當眾演講一樣,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忘詞,可是我們越害怕,到最後真的就忘詞了。

消極的暗示會讓孩子朝著更消極的方面去發展,會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從而失去改變的動力。

如果說消極的心理暗示只會導致不好的結果,那麼積極的心理暗示會為孩子在心底埋下一顆樂觀自信的種子,確保他朝著一個好的方向成長。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曾說童年時期,小學老師——巴學園的小林校長,每天都要意味深長的對他說幾遍“你真是個好孩子”。

因為小林校長的這句話,黑柳徹子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孩子,信賴校長,於是懷著這份自信慢慢長大。

作家華姿曾說過:“孩子就是如此,你認為他是什麼樣的人,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就像小林校長認為小豆豆是個好孩子,小豆豆果真就一點一點變得更好了。

給孩子一定的正面評價,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相反,常常對孩子進行一些負面暗示,孩子在心理上也會認可這些暗示,不斷往父母所描述的負面形象上去靠攏。

所以,當我們反反覆覆數落孩子“不專心”、“拖沓”、“膽小”時,當在孩子面前,向外人“吐槽”孩子“懶惰”、“笨”時,孩子只會朝著我們“吐槽”的方向大步邁進。

這是我們做父母的所不願看到的。

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最直接的影響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行為和語言暗示對孩子起關鍵的作用。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那麼,父母該如何用正確的暗示影響孩子?

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撇棄那些消極的暗示,給孩子積極正向的心理暗示。以下幾種暗示方法,父母們可以試試:

一、引導性暗示

很多孩子都有丟三落四的毛病,經常上學不是忘了帶書,就是忘了帶文具,父母忙於工作的同時,還要專門給他們送去。

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可以使用引導性暗示,避免孩子遺忘的毛病。

比如,睡前詢問孩子:“明天都有什麼課?”引導孩子檢查自己的書本、文具。或者在出門前詢問孩子:“想想,還有什麼需要帶的東西?”讓孩子在大腦裡迅速回憶,做出反應。

經過父母長時間的引導性暗示,孩子一定可以逐漸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二、情景暗示

樂樂媽媽是一個書畫愛好者,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兒從小也能接受這方面的學習。但樂樂媽是一個智慧的媽媽,她沒有像大多數媽媽一樣,強迫孩子去學。而是每個週末一有時間就帶樂樂去看各種畫展、書展,而且還帶樂樂參加了好幾次書畫拍賣會,樂樂還見到了好多書畫界的名人。

漸漸地,樂樂也喜歡上了書畫,自己主動要求學習書畫,立志要當一個書畫大家。

帶孩子參觀書畫展,讓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體會藝術之美,潛移默化地愛上書畫,這是明智的做法。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三、行為暗示

語言家艾伯特·梅瑞賓的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高達93%是通過非語言溝通進行的,而非語言溝通中有55%是通過面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的。

所以,當孩子在臺上演講出色時,父母可以打出“你最棒”的手勢;當孩子沮喪時,父母可以什麼都不說,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當孩子在挑戰父母權威時,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禁止的眼神或手勢。

用行為提示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行為中得到啟發,從而修正自己或者更加自信。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用好積極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總之,積極心理暗示的原則就是先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接著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將孩子的優點稍稍放大,在對它進行中肯的讚美和鼓勵。

與孩子特別親密的人,如父母、老師、親人,這些人給予孩子的積極暗示,會讓孩子內心迸發出正面的能量,增加孩子的信心,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和勇氣。

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不當的教養方式,不給孩子隨意貼標籤,用積極的暗示來影響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