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教育,他們跑出年增長300%估值過10億|險峰創

重構教育,他們跑出年增長300%估值過10億|險峰創

在三節課還沒誕生之前的一次創業,三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們相識了。

曾經這三個人相識於黃有璨創辦的一個培訓項目,徐財星和後顯慧是其中的兩個講師。

當時的黃有璨和徐財星並非名校畢業,卻通過一己之力在互聯網一路摸爬滾打,並收穫了不少可貴的經驗,以及不錯的職位。

這三個人都對教育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執著,並認為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值得通過一種更普世的方式傳授下去,因此曾攜手以線下兩天授課的方式做了一個單獨的培訓項目。

但遵循傳統的教育機構方式,採用一次性收費授課的機制,這種模式很快讓三人意識到了問題。

曾經的那個項目,“半年做了幾十期,客單價在2000元左右”,黃有璨說,“但模式很不先進,是一個單純以勞動力換收入的模式,單純的授課模式無法即時溝通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也無法真正幫助人解決實際問題”。

最終三人都認為,這件事情沒有辦法真正給予用戶和學員價值,只是一門傳統的教育生意,這個項目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過了幾年,三人再度聚首。重新創業三節課後,後顯慧作為創始人,和黃有璨、徐財星重新商量了和以往不同的全新授課模式。

重構教育,他們跑出年增長300%估值過10億|險峰創

“Luke(後顯慧)擅長做宏觀戰略規劃,因此擔任公司的CEO。而我擅長做落地執行和用戶增長、老布(徐財星)適合做產品邏輯和研發”,黃有璨這麼解釋他們三人的分工。

同時,他們還形成了新的教學設計理論,認識、還原、創造,並基於這樣的理論設計了新的課程體系。

這次三人吸收之前的經驗教訓。“不能一下子就把客戶丟上戰場”,黃有璨認為,教育授課需要循序漸進,首先是讓用戶認識新的知識體系,然後再通過大量的分析和練習才能創造屬於適合自己的知識模型。

這三段論也決定了三節課的由來。“第一次聽到三節課的名字我就覺得特別好記”,黃有璨表示,“每個人的學習都是有惰性的,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門檻很低,一方面是三節課會讓人保持連續上課的習慣,並且培養好持續付費的心理。”

大的理論框架搭好後,三個夥伴更有信心了。新的培訓模式必須和傳統職場教育的單向授課模式不同,黃有璨從自身的經驗和教訓提煉,和後顯慧、徐財星在招生、課程產品設計、用戶運營等各個模塊全部推陳出新。

第1則

-THE FIRST-

用公益免費課引流,掌握培訓主導權

重構教育,他們跑出年增長300%估值過10億|險峰創

首先,在最開始的環節,三節課打破了傳統的一次性付費培訓模式。

三節課最先用公益的方式,提供免費的體驗課吸引用戶聽課。看起來免費,但實際上卻將授課的主導權轉向了平臺方,“用戶付錢的時候是平臺為用戶服務,當課程免費了,就是我們來篩選用戶”,黃有璨表示。

這也導致,在2018年融A輪之前,三節課沒有花過一分錢的推廣費用,通過後來的用戶口碑,以及課程的稀缺性讓三節課一下子火爆起來。

此外,黃有璨還認為,傳統的一次性付費模式只保證了授課方的利益,但並不能保證用戶真的完全吸收了所購買的知識。

人的學習是存在惰性的,如果不能馬上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這些知識很快就如過眼雲煙而被忘記。

三節課曾有一個員工,他入職之後,黃有璨第一時間給他看了一堂“活動的策劃和傳播”的三節課課程。觀後,該員工大呼乾貨,覺得對自己很有幫助。

但很快他發現,僅僅看到這些方法論,依舊不能做出合適的活動策劃方案,導致最後自己也很沮喪和心灰意冷。這會讓用戶在培訓過程中,體驗大打折扣。

黃有璨認為,如果一個新人在基礎理論和推進能力都還不具備時,哪怕只得到方法論,也無法真正應用到實際中去。

三節課將所有的線上課程當作產品一樣細心打磨。僅課程研發就用了8個月時間,每天超過12小時錄製課程。

他們對交付的標準是,用戶必須能夠完全聽完課程,而不是聽睡著,並且要求能夠通俗易懂幫助用戶最後轉化落地。

這些對課程產品的用心,以及教育體系的重新理解,幫助三節課吸引了很好的口碑。黃有璨認為,做互聯網教育,本質上就是要思考教育行業的商業本質和邏輯,真正的推廣一定來自於用戶對你產品內容的肯定。

在這樣的堅持下,後顯慧、黃有璨、徐財星三人的三節課,成立三年多來,平均以每年一輪的融資速度完成融資,投後估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在未做銷售轉化的前提下, 年營收增長率達到300%,C端付費用戶累計超過一百萬人,B端簽約服務超過300家企業客戶。

2017年,三節課的營收就突破一千萬,並在創辦三年後,完成1.3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並將繼續拓展互聯網新商業、新技術課程品類,還預計在2020年開設8個學院。

第2則

-THE SECOND-

重塑教、學、練、測,重構傳統教育內核

重構教育,他們跑出年增長300%估值過10億|險峰創

“是什麼拯救過你,你就會想用它拯救世界”,這是在黃有璨在自己寫的《運營之光》中最喜歡一句話。

通過讓自己興奮的互聯網就業經驗,擴張能量幫助他人,也是三節課正在做的事情。

在三節課成功的背後,實際上是對教育本質的重塑和創新。只有將學員當作用戶一樣,真正掌握了他們的核心需求,才能夠成為三節課在職場教育的立身根本。

以下是三節課幫助學員掌握職場知識的案例。通過課程創新、授課體系的改革、以及後期學習成果的跟進運營,三節課的學員不僅僅收穫了職場培訓知識,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能夠運用到實際的場景,同時還在三節課的社群運營中建立了廣闊的職場人脈。

案例1:

建立助教機制

有利於把控學習進度

今年24歲的李宣霖,原本只是山東濰坊的一個普通機械加工工人,拿著月薪不到3000元的工作,每天長達12小時在流水線上工作。

“當時覺得,如果繼續這麼幹下去,生命就到頭了”, 李宣霖在流水線工作時,恰逢自媒體風口正起,不安於現狀的他開始了在各個自媒體平臺“做號”的生活。

他會把每個平臺更傾向的內容總結下來,並把流量最好的標題和數據羅列下來,幫助自己接下來的內容運營,但總也找不到正確的門路。

在網絡上和人交流後,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和互聯網運營的邏輯不謀而合。對方推薦,有本書叫做《運營之光》讓他看看。

李宣霖跟著書後的二維碼加入了讀書會,並在讀書會中搶到了三節課的體驗資格,從此才算真正打開了他在職教育的大門。

李宣霖也曾上過一些其他培訓課程,但他很快發現三節課和其他機構的不同。三節課的課程發佈有一定節奏,並且最好在三個月內聽完。

但是,如果能夠在一個半月內就跟著節奏聽完課程,在課後就有助教在討論群中幫你批改作業,你能夠知道你每節課的內容吸收程度。錯誤的地方有人指出,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群中和助教以及其他同門課程的學員討論。

“從用戶體驗上來說,三節課就和別的機構不太一樣”,李宣霖表示,許多機構付費後,就提供課程的下載方式,然後就沒有對於學習的情況繼續跟蹤。“錢是交了,但是並沒任何收穫”。

助教體系是三節課區別於其他培訓機構的地方。黃有璨表示,授課不僅僅是單向傳輸內容,還需要幫助用戶去指定學習目標。

教學包括教、學、練、測四個環節,三節課在其中通過建立討論群組社交、助教的設置,給予學生一定激勵,幫助用戶走完學習的四個過程。

一個半月的學習時間,相當於一套牽引系統和機制,“這個壓力系統告訴他,你繼續拖在這個階段不完成不對,必須有個機制推著用戶走”。

案例2:

提高助教篩選標準

能夠提升課程效果的品控

武宗平今年剛剛大二,但已經是三節課的眾多助教之一。

“成為助教,可以幫助自己社群擴張”,這是武宗平成為助教的主要動機。

他所在的專業是電子競技分析,相當於傳統的遊戲運營,但他入學後發現該專業的就業機會較少,於是他決定在早期階段就著手開始運營方面知識的學習,希望畢業能夠順利加入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崗位工作。

想要成為三節課的助教,需要完成所有課程和作業,並且有80%以上的作業被評為優秀作業,才有申請助教的資格。

申請後,還需要通過三節課的篩選,最後通過電話面試來決定你是否能夠成為助教。大部分的助教都只有較少的資金補貼、或者是課程優惠券,“做助教實際上都是為了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並拓展自己的人脈”, 武宗平表示。

黃有璨介紹,助教的設置有助於教學產品的品控。除了官方對助教篩查以外,如果一個學員對另一個助教的評語和反饋不好,也可以投訴,長期評分很低的助教就逐漸被淘汰了。

在今年暑期實習,武宗平在面試中國移動運營實習生崗位時,就用到了三節課上學到的公眾號運營知識,並在學習討論群中獲得了大家對他的面試指導,最後成功拿下該實習崗位。

案例3:

細分課程內容,

因地制宜

88年出生的李想也是三節課的助教之一。在接觸三節課之前,他上過不少傳統的在職培訓課程,包括達內教育等老牌傳統教育機構。

達內教育最大的特點在於包分配,這在李想早期從機械設計行業零門檻轉入互聯網行業中,起到了敲門磚的作用。

但李想回憶,達內的課程比較宏觀,從課程設置來看,三節課的內容比較細分,但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有遊戲、電商等不同垂直行業的運營課程,還有文案、產品等一系列分支。但在傳統教育機構,這些內容都被簡單的包括在“網絡營銷”這門課程中了。

三節課的畢業也比傳統教育機構複雜,必須看完所有課程,並且完成80%以上的作業。黃有璨認為,三節課更希望陪一個用戶走三年,而不是一年給客戶賣20-30節課。

李想在三節課已經陸續上了十多門課,從產品的P1至P3都先後學習過,並參與了一些其他細分行業的運營課程。他的薪資也從原本的8000元不到,到後來成為運營總監後薪資翻番。

儘管目前三節課的客單價在1000元左右,不及黃有璨的上一次創業。但從規模來看,目前三節課100多人的團隊,已經可以服務10萬客戶,並且留存200人在團隊中成為助教繼續服務更多的用戶,效率更高,模式也更加健康。

結語:

能夠像三節課的創始人們一樣,將原生興奮點發展成為事業的人並不多見,它需要具備至少三個要素:自己擅長且勝任、能夠帶來收入、對社會有價值並且被尊重。

但更重要的是,三節課對於教育本質的理解和創新產生了價值,並被用戶接受和認可。當你摒棄了傳統的單一授課模式,而把學生當作用戶一樣來理解和服務,才能夠真正把握這些學生的需求。

從發展前景來看,三節課從互聯網大學的方向入手,佔據了現代職場教育的源頭,伴隨5G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或可成為滿足新技術人才終身學習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