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對A股的看法

當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深遠,現在不知道全球疫情會持續多長時間,對全球經濟至金融體系最終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如達利歐預測的重大系統性似乎並不遙遠,所有人都要為不斷演化的壞消息做好準備迎接這次非常嚴重的經濟衰退。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但外圍疫情中特別是美國仍處於擴散中,作為全球最主要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到目前為止沒有能夠很好地合作,衝突不斷演化,大國競爭可能成為無法迴避的現實,對產業鏈的衝擊是無法避免的。

國內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相對還算寬鬆,年初以來,國內有流動性的支持,還有海外流動性的支持。這次受到外部衝擊,會階段性打斷節奏,但不會改變國內資本市場總體流動性偏寬裕的大環境。但像西方哪樣的刺激政策我們應該不會採取。我們更多地是穩就業的保底,防止經濟發生重大波動。如3月27日提出的政策方案,比如發行特別國債、適度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主要是降低貸款利率,以支持基建投資,另外舊城改造刺激消費等措施也不斷出臺,但貨幣層面力度肯定不會像美國、歐盟那麼大。

而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無論在全球橫向對比還是和歷史縱向對比都不算高,而中國的經濟增速在大國中也是首屈一指,也註定了A股的價值和機會的體現;疫情影響是全球性的,後期隨著疫情不斷消退結束後中國的經濟也勢必是全球率先發力的;哪麼當下我們應該梳理下疫情深刻改變帶來的契機。

首先這次疫情讓人與人的隔離強化了中國企業線上服務的進化過程,線上辦公、線上消費、線上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大家對線上的適應性也在提高。在疫情期很多行業都受到衝擊,但宅經濟讓遊戲產業卻增長超預期,尤其是手遊,如三七互娛就公告其第一季度的流水超預期,雲遊戲的推出更是錦上添花;後期線上的服務如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包括VR等都有加快推進的環境需求,對相關有軟件技術儲備的公司帶來創新的機遇;而當下中國在5G建設方面也是引領全球,也會相關遠程技術的推進提供了平臺支持。

至於疫情之後,全球產業鏈如何重構,中美兩個大國彼此之間合作與博弈的情況是共存的,誰也缺不了誰,這樣的碰撞和磨合還在持續。但重整的過程中有危有機,這次疫情會加大全球產業鏈重構,美歐對一些涉及民生的製造業的重視勢必提升到一個高點,而中國在產業鏈重構中能否力爭上游,未來經濟結構怎麼變化,到底哪些產業風險大一點,哪些產業機會多一點,轉型過程中怎樣尋找行業機會,怎樣尋找這輪疫情危中的機。首先是部分供應鏈被打斷了,接下來要重構,但去全球化是不太現實的,核心是產業鏈將面臨重構的機會,過去我們一直在產業鏈中下游徘徊,如果能利用這次機會實現產業升級的國產替代,將是未來企業做大做強走出去的時機,如華為依託國內的巨大市場,利用國內市場賺到的錢投在研發、拓展海外市場,海外市場拓展過程中又贏得技術、資本等資源。所以探尋處在產業鏈中有穩定向上的主營業務支持,有充裕的現金流,有研發實力和背景,有對應市場龐大需求的系列產品,能夠不斷突破創新的企業,像恆瑞醫藥哪樣靠研發和創新走出去做大做強,是未來型企業的範本。

當下中國各個行業逐漸走向成熟階段,優化供給成為決定性因素,行業內競爭結構會出現巨大分化,做精做細需要的可能是管理水平最好、商業模式能夠創新、技術水平和效率最高的企業逐漸勝出。當經濟體走向成熟飽合,競爭走向更加激烈、供給過於密集的階段,往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你需要看競爭結構,是不是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可能增速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快,但有更好的持續性,也可能有更好的股東回報和盈利增長,如格力和美的在90年代空調行業的發展初中期成長雖也保持高速發展,但淨利率卻沒有在成為2000年過後成為兩強後提升的快,這就是寡頭經濟帶來的市佔率的不斷提升和成本控制的銷減帶來淨利率的持續上升。2016年供給側改革之後,市場更多表現為這個階段。中國大多數行業正進入供給側改革,或者說是供給和競爭結構佔更重要決定因素的階段,這是產業走向成熟的必然規律。這次疫情使得經濟結構與產業分化更加顯著,總需求急速下降,比如房地產行業銷量比去年同期40%左右,但銷量排名前十的房地產公司比去年同期只下降10%。對投資來講,這確實是很大挑戰,板塊中的分化會很大,如果沒有精選到產業龍頭的能力是很難賺錢的,“二八”現象在各個行業都會越來越普遍。所以精選過程中,對規模化的企業一定要看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深挖需求和擴展,能居於龍頭以規模創造的成本優勢擠壓競爭對手,從而不斷擴大市佔率;對細化行業則以技術領先,在細分行業依然有可觀的空間增量來佔據,有差異化的競爭產品優勢定位,以及積極擴展的市場攻擊力。而疫情當下及未來的一段不確定性的時間,對公司的資產質量選擇則是重中之重,有個堅硬的資產,而不是一堆難以收回的應收賬款,存貨大量且週期向下未來面臨鉅額計提,市場受阻現金流又緊張,這類型的公司都是當下我們要回避的,因為在艱難時期,活下去以後才有機會繼續在牌桌上玩,所以當下龍頭的選擇是多麼重要,在這裡強調要精選出行業的前三強,努力提高後期反轉向上的機率。

當前也正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產業變遷和價值轉移的機會已經到來,是優化替代、存量重新分配的過程。比如新能源汽車的電力化智能化不斷推動,手機的功能革新,再如新近出臺的限塑令的出臺,對可降解性環保塑料的替代機會的市場機會等,可能傳統公司價值受損,而新的公司會價值受益,如果產品能重新激發消費者更大的需求,或者通過成本控制能夠規模化,就是價值創造的機會。疫情只是短中期打斷了一些節奏,但強大有突破的企業往往會在最艱難時彰現出其創新的實力和堅定的執行力,下行週期往往更容易辨別誰是真正贏家,強市看勢,弱市看質,它是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同時,下行週期中很多公司會受損,股價會承壓,這個時候就要看下跌殺的是估值還是業績抑或是成長邏輯的改變,只是估值受挫的下跌反彈起來最快,而雖然業績下滑但成長邏輯沒有改變甚至還有增強的,一旦後期疫情等利空消除,就有望最先脫穎而出。

對當下熱門的受疫情影響利好的醫藥股,如代表性的以嶺藥業,核酸檢測類,呼吸機醫療器材股等,從行業屬性來講都屬於弱週期類的產品,只是由於疫情的影響出現集中性的需求,實質也是有基本面的業績支撐的,但資本市場的屬性就是要不漲過頭,要不跌過頭,現在看這些股好些都十倍以上的PB,著實不便宜,階段性高估難以避免,而疫情又是個未知數,所以迴避是應當的;只是投資要有個時效性的立足點,如果站在產業空間和公司競爭力看未來預期公司能佔有常態市場更高的市場份額,而當下的股價高估對應未來是值得的,認為自己是可以有能力圈的研究水準的,當然這是高手階段,是需要深度的研究能力的,但還是有一個賠率優先的選擇更附和我們大多數投資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