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雲茶產業的思危與變局(下篇)


疫情倒逼產業加速重構


歷史上每一次偉大的轉型,無不是危機倒逼的結果,危機是化了妝的轉型大師,倒逼變革、倒逼升級、倒逼創新、倒逼重構。


重構是為適應技術進步與社會文化發展,而打破舊有的狀態,從定位、價值、結構、模式、供應鏈等要素進行全面徹底改造與進化的革命。


從經濟學角度考量,變革與重構永遠是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這次疫情,將從以下四個層面加速雲茶的重構:


1.疫情加劇雲茶供給側改革


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以產能過剩為表現的結構性調整陣痛尤其明顯。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


關於供給側改革,我們不妨用一個公式來描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內在含義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通過調研發現,2014~2018年普洱茶累計產量65萬噸,累計銷量33萬噸,普洱茶累計庫存量約131萬噸。從經濟學層面看,這屬於典型的供需倒掛,產能過剩,高壓庫存。


針對目前雲茶缺市場、缺品牌、缺資本的現實困局,可以借鑑國家治理宏觀經濟的方針對雲茶產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實行“三去一降一補一創”策略,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泡沫,降成本,補短板,創品牌。(詳細內容可見我的另一篇文章《雲茶產業亟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疫情倒逼雲茶產業重構


產業重構是產業內各業務單元進行調整和跨產業融合,形成可能性的橫向縱向擴張。其核心驅動力是科技變革、消費升級和宏觀環境。


疫情過後,雲茶產業將面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資本鏈的變革、創新、重組與再造。跟隨變革和創新,將出現八大重構機會:


(1)變革基礎製造格局

疫情之後,應借勢掀開雲茶基礎製造大變局,打造雲茶富士康,基礎製造商引領行業分工大協作,向更上游整合眾多初制所與茶農合作社,讓其做原料配套供應,向下遊發展服務品牌製造商。


(2)打造小產區公用品牌

山頭茶小散亂,需要統一規劃與指導,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茶企、茶商與茶農攜手共進,建立誠信聯盟、行業公會、公用品牌來規範與統一打造。小產區公用品牌深入整合茶山,可帶來巨大的社會價值與財富效益。


(3)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

憑藉普洱茶原產地優勢,依託倉儲高地、後現代生活方式策源地、雲茶產業互聯網總部三大基礎建設工程,高效拉動產業的上下游,形成強有力的雲茶產業互聯網時代超級引擎。


(4)開啟智慧茶倉時代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指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藉助這次疫情之後國家大力投資“新基建”的東風,在政府統一規劃下,鼓勵資本參與,由企業主導打造基於智慧雲倉儲的雲茶倉,誕生雲茶產業公用基礎事業發展商,真正形成“大基建+大配套+大開放”的產業格局。


(5)佈局雲茶交易所

近千億規模的雲茶,需要像咖啡一樣的國際大宗交易市場。作為普洱茶原產地,應該把國際交易中心和價格指數中心牢牢鎖定在雲南。建立雲茶大宗交易市場的條件已日漸成熟,但仍需完成產品工業化、標準化、可追溯、可估值的大宗商品交易化進程,並結合區塊鏈、雲計算、工業4.0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同步推進。


(6)雲茶莊園化模式

雲茶莊園作為雲茶產業的價值高地,宜走精品路線,可參考歐洲葡萄酒莊園發展路徑和浙江民宿客棧經營模式,打造精品茶莊園,建半山酒店,開展茶山旅遊、茶莊體驗、文旅融合。


(7)建設雲茶特色小鎮

如果說茶園+生產倉儲基地是小盤,那麼文旅化的茶莊園就是大盤,而云茶特色小鎮則是超級大盤,極有可能開啟雲茶投資的新型城鎮化+文旅大融合時代。


(8)投資型資本進入破局

產業的內生資本很難打破雲茶的結構性鎖定困局,這就給外部資本提供了破局的巨大機會。外部資本可依憑全新的投資模式,為疫情後陷入資金困境的茶企、茶商、茶農賦能,從而開創雲茶新資本時代。


賦能方式:

短長結合的投資策略,短期賺錢模式+中長期產業佈局。


賦能對象:

①針對傳統中小微茶企、茶商、茶農,

依託雲茶產業基金對其進行生產標準化和經營規範化改造,提升其生產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進而推動其由小微型茶企向中小型茶企升級;


②針對中型茶企,通過對其頂層設計、發展戰略、品牌營銷、營銷渠道和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和升級,推動其品牌升級和規模升級,進而推動其由中小型企業向大中型企業升級;


③針對大中型茶企,通過資本投入並對其進行戰略優化、品牌升級、股權改造和上市輔導,推動其在3~5年內成功IPO(港、澳板上市)。


德魯克說過,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雲茶的產業重構,將推動新一輪產產融合、產網融合、產投融合、產融融合的新型格局逐步形成。


3.疫情催生產業超級平臺


這次疫情,無疑打破了各行業既有的商業格局和秩序。雲茶也不例外,傳統的銷售渠道正瀕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產業互聯網的風暴已迎面襲來,產業平臺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長期以來,文化普洱、金融普洱現象一直在高端小眾市場裡打轉,而弱化了普洱茶最根本的大眾消費屬性,所以很難向大眾市場溢出。只有開啟雲茶2.0時代,破除因消費、文化、金融屬性倒置而形成的結構性鎖定困局,補上雲茶缺乏大眾市場的最大短板。


雲茶產業的終極市場模式,歸根結底還是渠道模式。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最終都要通過渠道這道窄門,才能被接引到消費者的市場。


未來,只要雲茶的大眾市場能被高度集中,就必然催生為產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全鏈多維超級平臺。從頂層設計、商業邏輯、交易模塊到解決方案,從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到物聯網,從數字茶園、智能茶廠、智慧茶倉到供應鏈,從實用標準、溯源防偽、檢測評估到金融服務等各個層面進行系統性的植入開發,成為眾商雲集和海量消費者湧入的寡頭壟斷平臺。


4.疫情推動雲茶數字化轉型


在下一個十年開啟之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正在產業端發生著劇烈的“化學反應”,“雲+AI+5G”如同催化劑和加速器,推動著人類社會生活新一輪的變革。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博士認為,數字經濟將重新定義一切。


這次疫情,本質上加速了數字經濟的進程,產業數字化升級與智能化轉型已成為企業的戰略制高點。


“雲+AI+5G”的深度融合將催生新的產業生態和商業邏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在充分享受了消費智能紅利之後,隨即緊鑼密鼓地轉向了產業智能,紛紛角逐產業互聯網。以格力、富士康、三一重工為代表的製造龍頭,統統開始佈局智能製造。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ICT公司,直接進入到工業智能化的應用領域,華為還率先進入了5G領域。


這次疫情之後,數字經濟一定會出現一個快速的發展期,數字經濟將驅動雲茶新商業格局的形成。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AI智能化、物聯網系統,將連接起雲茶生態系統中交互的人、機構和資源,形成雲茶數字經濟共生體。在“鏈式裂變”的助推下,形成產業洞察力、產業影響力、產業協同力、產業賦能力。


產業化的變革,本質上是產品和技術迭代的必然結果;產業化的升級,不能依賴草根群體和小販精神。雲茶的復興和進步,表面上是產業的升級與變革,實則是所有從業者都需要共同完成的一次時代救贖。


“凡殺不死我的,都將使我更加強大”,尼采的這句話用於正面臨經濟下行、行業週期與疫情衝擊三重考驗的雲茶產業,我認為很合適。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雲茶應舉全產業之力積蓄足夠的生命力,去衝擊飽含挑戰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