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簡史——拿破崙戰爭與波蘭

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正好與波蘭王國滅亡的時間相重疊。波蘭的命運也深深捲入了法國大革命的每一個時期。斯坦尼斯瓦夫退位後,波蘭解體,其核心部分包括華沙被納入普魯士的國土。因此,波蘭愛國人士大多以普魯士為主要敵人,尋求復國的方案。

波蘭軍團

科希丘什克失敗後,數以千計的波蘭士兵跑到傳統盟友法國避難,加入了法國軍隊。此後他們發現俘虜的奧地利士兵裡也有很多原屬加利西亞的波蘭人,於是把這些人也招募進法國軍隊。1797年,法國波蘭軍團在米蘭正式成立,1798年組建了第二波蘭軍團,1800年在多瑙河畔組建了第三波蘭軍團(又稱“維斯瓦軍團”),指揮官分別是東布羅夫斯基、扎容契克和克尼亞傑維奇。

波蘭簡史——拿破崙戰爭與波蘭

波軍騎兵名將東布羅夫斯基

第一家族的努力

之前提到過索菲亞·謝尼亞夫斯基與擁有雅蓋洛家族血統的奧古斯特·恰爾託雷斯結婚後,組成了波蘭第一大家族。末代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是奧古斯特·恰爾託雷斯基的外甥。現在要提到這對夫妻的孫子亞當·恰爾託雷斯基公爵。亞當·恰爾託雷斯基也參加了1794年的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被送到聖彼得堡當作家族的人質。在那裡,他與同齡人亞歷山大大公成立朋友。亞歷山大當上沙皇后,就任命恰爾託雷斯基加入的他秘密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主要任務是籌劃政治體制改革,恰爾託雷斯基負責其中的外交事務及俄佔波蘭的教育事務。恰爾託雷斯基的企圖是爭取擊敗普魯士,將普、俄兩國的波蘭領土統一起來,成立一個依附於俄國的波蘭國家。

波蘭簡史——拿破崙戰爭與波蘭

亞當·恰爾託雷斯基公爵

拿破崙與波蘭

1806年,還沒等恰爾託雷斯基動手,拿破崙的大軍已經擊敗普魯士。耶拿戰役後,法軍進入波蘭古都波茲南,打先鋒的正是波蘭軍團將軍東布羅夫斯基。同年11月28日,拿破崙麾下第一猛將繆拉解放了華沙。波蘭人隨後建了一座凱旋門歡迎拿皇的光臨。1807年,拿皇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達成協議,將普魯士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拿出來,組建“華沙公國”。

依據《五三憲法》,統治者為薩克森選侯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另外他請來波蘭第一家族成員,末代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侄子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公爵(也是亞當·恰爾託雷斯基的表弟)當國防軍總司令和國防大臣。拿破崙還留下一部憲法和一個兩院制的議會。波蘭人感激涕零地參加他的大軍團,向俄國進軍。另外在西班牙也有波蘭軍隊的身影。

波蘭簡史——拿破崙戰爭與波蘭

拿破崙的26個元帥之一——波尼亞托夫斯基公爵

在俄國的慘敗讓波蘭人損失慘重,東布羅夫斯基跟隨拿破崙退入德國。波尼亞托夫斯基公爵帶領部隊堅守克拉科夫。亞歷山大原打算招降這位法軍唯一的外籍元帥,但波蘭人對法國的忠誠是牢不可破的。波尼亞托夫斯基帶領波軍去到薩克森,又來到萊比錫。在萊比錫會戰的最後階段,波尼亞托夫斯基帶領部隊殿後,一隊法軍士兵倉皇中提前炸燬了埃爾斯特河上唯一的大橋,波蘭元帥在泅渡時被打死在河中。

結局

拿破崙戰爭之後,俄國一度想成立一個完整的受其控制的波蘭,但是遭到列強反對。於是,亞歷山大一世扶植起一個只有12.7萬平方公里、330萬人口的波蘭王國。波蘭國王當然由沙皇本人兼任,軍隊總司令是他的弟弟康斯坦丁·巴普洛維奇大公,具體事務由波蘭總督諾沃西利採夫主管。亞當·恰爾託雷斯基為這個波蘭王國設計了一套精緻的君主立憲體制,沙皇顯然是想將它作為俄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這個波蘭王國史稱“會議波蘭”,波蘭人享有的政治權利之多甚至遭到俄國本土居民的嫉妒。奧佔波蘭稍微複雜一些:克拉科夫和周邊一小片地區成立克拉科夫共和國,殘留的加利西亞地區成立加利西亞和洛多梅利亞王國。普佔波蘭則成立波森大公國。三個列強通過這些附庸小國繼續統治波蘭地區。

這一佈局一直保持到1830年大起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