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打造你完美的選校清單

打造一份高質量的選校名單或許是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如果選校過於理想化,那麼你可能很難收到錄取信。但如果選校過於平淡無奇,你也許會覺得自己並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不同的學生在選校時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早在上高中之前就確定了自己要申請哪些學校,而有的學生則不知所措。但大部分學生都是介於這兩種情況之間。

何時開始選校?

選校從來不存在“為時過早”的說法。但話說回來,選校比較合適的時間是十一年級。早些擬定名單可以給你充分的時間去了解這些學校,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可選的學校,這對你的申請會有很多幫助。

一份好的選校名單究竟長什麼樣?

好的選校名單首先是變化的。從你開始選校到你決定接受哪封錄取通知的這段時間裡,你應該會對名單上的學校進行很多刪減增添。

首先應該擬定一份初稿,上面列出多少所學校都可以。利用名單初稿來了解不同的學校,記錄情況,對學校進行分類,最終決定你是否對申請這所學校感興趣。

名單終稿

上的學校就是你決定要申請的所有學校。通常來說,名單的長度在7至20所學校之間。一份好的最終名單裡應該包括至少30%的保底學校和至少40%的匹配學校,同時目標學校的類型也應該和你將來的理想目標契合。

如何對學校進行分類?

衝刺學校

當你的學術資歷低於某所學校新生的平均水平時,這所學校就屬於衝刺學校。衝刺學校申請難度大,但並非遙不可及。

合適學校

如果你的學術資歷與某所學校新生的平均水平大致相當,那麼這所學校就屬於你的合適學校。合適學校不是萬無一失,但一般來說被好幾所合適學校錄取是很正常的。

保底學校

如果你的學術資歷超出一所學校新生的平均水平,那麼你基本可以確定自己能收到這所保底學校的錄取信了。

選多少所學校?

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申請學校的數量?因素很多,比如:

  1. 你真正感興趣的學校數量
  2. 你被某一所學校錄取的概率
  3. 申請的多樣性,以及你需要準備的不同文章和其他申請材料的數量
  4. 申請時的時間和精力限制
  5. 你承擔(或是獲得減免)申請費的能力
  6. 你能否承受多封拒信的打擊,以及你是否特別想同時被多所學校錄取

歸根結底,申請學校的數量取決於學生自己。但通常來說,我們建議學生申請10所左右的學校。

從現在開始,打造你完美的選校清單

如何擬定名單?

擬定名單要從你自身著手,說到底,你才是要申請學校的那個人,你要在你最終選擇的學校裡生活四年。要弄清楚你究竟該申請哪些學校,首先要對自己進行切實的評估。你可以從以下這些問題入手:

  • 你的興趣是什麼?
  • 你的學習方式是什麼?
  • 你對不同地域有什麼偏好?
  • 你的職業理想是什麼?
  • 你的學術興趣、優勢和弱點分別是什麼?
  • 你有哪些課餘愛好?
  • 你的經濟狀況如何?
  • 你適合在什麼樣的學校裡發展?大學校還是小學校?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位於城市的學校還是地處鄉村的學校?舉辦很多派對的學校還是聚集了很多學霸的學校?
  • 什麼樣的學校能滿足你的需要,或者換句話說,能滿足你真正的需求?
  • 你能在什麼樣的學校裡取得學術、社交、個人、以及職業方面的成功?
  • 你能夠被什麼樣的學校錄取?

這種自我評估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你可能一開始以為自己喜歡城市裡的學校,但當你真正參觀了校園之後可能又會改變主意。選校的刺激之處就在於這種多變性。

選校工具

在你制定選校標準的同時,可以用一些網絡工具來幫你找到符合要求(比如地理位置、規模、類型等)的學校。還有一些網站提供學校的資料,在校學生的評價,以及校園實景視頻。一些網絡資源如下:

  • Niche
  • College Board
  • College Kickstar
  • US News
  • Unigo

你的人際關係網也是選校的一大利器。你的父母、朋友和老師不僅對學校有所瞭解,他們還很瞭解你本人。不必害怕找他們聊選校的事。

當你接觸的面越來越廣,你也會逐漸清楚自己看重學校的哪些方面,也會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來更好地評估學校。

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課程項目設置

主修和輔修專業設置

課程要求

出國學習的機會

工作和實習的機會

班級規模

校園文化

課外活動

校友

專業或院系的優勢

求職或申請研究生的優勢

地理位置的缺陷

人文學科

榮譽課程和雙學位課程

專業選擇

大量的信息很容易讓人抓狂。所以在擬定選校名單初稿時,儘量把筆記做得簡潔些。如果你在考慮某所學校, 那麼列出這所學校的利與弊。如果弊大於利,那就刪掉這所學校。

如果條件允許,你應該儘可能多申請一些學校。但你也要考慮其他因素的制約,比如有限的時間、被錄取的幾率以及數目不小的申請費。這大概是最接近所謂“套路”的選校方法了。

選校過程實際上十分難把握,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申請人都沒有申請大學的經驗,也不清楚究竟該怎麼做。

說到底,很多人都會低估一份高質量的申請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