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王詩徐先生《揚州懷舊》

“十年銷盡舊風流,瘦了西湖白了頭。廿四橋邊索蔓草,幾番惱煞廣陵秋。”本詩的作者系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我市詩詞協會副會長,為我市詩詞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詩人,使古典詩詞這一瑰麗的文化遺產後繼有人,對繁榮我市的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的老詩人。王先生的詩作曾多次東渡扶桑,被日本《吟詠詩刊》選登,而我國的當代詩詞經典中,如《當代詩詞八百家》《當代詩詞點評》中也屢見他的佳作。   

這首《揚州懷舊》是在詩人親歷文革浩劫之後,感慨而作,作品一語雙關,將景緻與人物的變遷一筆勾畫,用筆簡潔,意在用極普通極平凡的語言,道出人間滄桑的豐富內涵,已臻詩家“寄至味於淡泊的最高境界”。   

“十年銷盡舊風流,瘦了西湖白了頭。”首兩句詩人便有感而發,十年浩劫,是中華民族的災難,不少優秀的文藝工作者慘遭迫害,甚至被逼至死。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名勝古蹟被當作“四舊”而被人為毀壞,揚州的瘦西湖也是在劫難逃。瘦西湖自古以來,便以其景緻優美,河道狹長而享負盛名,是揚州著名的風景點,在文革期間,被傾倒垃圾而使瘦長的河道更瘦,而詩人在文革中也倍受殘害,腿部受傷,歲月的滄桑,使如今的詩人也已頭髮花白。故此詩人在詩的開頭便寫道:“十年銷盡舊風流,”這舊風流是人的風流,也是揚州的風流。   

“廿四橋邊縈蔓草,幾番惱煞廣陵秋”,關於二十四橋,說法不一。宋沈括在《夢溪筆談補筆談》中以為揚州城內有二十四座橋;清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認為二十四橋即吳宋殘磚橋,說因古時有二十四個美人吹蕭於此橋上而得名,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即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人教吹蕭”的詩句,當年杜牧眼中的揚州,秋月中依然是山清水秀,絢麗多姿,青山逶迤,山色蔥鬱,隱隱融入天際之中,雖時令已至深秋,而揚州依然是草木未凋,樹葉搖曳,依舊是風光旒旎,秀媚動人。而如今的瘦西湖,卻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風采,瘦西湖中,碧波上飄蕩著腥臭的垃圾,瘦長的湖面越發瘦長,廿四橋邊,早已沒有了芍花的豔麗清香,唯有蔓草荊棘,縈繞橋上,昔日的古蹟,清冷淒涼。面對廝景,詩人怎不蒙生:惱煞廣陵秋的幾番感慨?  

 而在《當代詩詞》點評中所錄的詩人所著的另一首揚州懷舊則是另一番景象,我們不妨也來欣賞一下:“二分明月近如何,猶憶當年載酒過,梅嶺蜀岡瓜步路,一天風雪任狂歌。”在這首詩中,詩人所選景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一輪明月,是史可法抗清流血誓師處的梅嶺,是歐陽修祠所在的蜀岡,是揚州園林之小石板遊路的瓜州路。而詩的尾句,則更是以風雪放歌,抒發作者的豪放之情,及對當年揚州美景的讚譽之詞。同是揚州,而今非昔比,今不如昔,這人世的滄桑變遷,在詩人的兩首詩中得以再現,使我們與詩人同發了惱煞廣陵秋的無邊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