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读高中,依旧绕不开的标化考试

在最开始,我和豆妈想让豆豆出国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欢国内各种标准化的考试,以至于把时间都用在了为考试而学习上面。但我现在却发现,要去国外念书,依旧绕不开那些标化考试。

通过一位多年从事美高申请的顾问介绍说,大多数美国高中都没有明确的录取分数标准,有些虽然有,但是远低于实际录取分数。比如有些学校官网表明最低的托福分数要求是80分,但实际录取的学生都在100-110分之间。通过以往的名校录取分数可以看到,录取前50名寄宿学校的,托福成绩多在100分以上,SSAT多在2250分以上。可能我第一次听这样的分数没什么概念。但当豆豆考过一次托福以后,我才了解到,原来申请美高远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去美国读高中,依旧绕不开的标化考试

豆豆从小就一直上课外的英语班,从小学低年级时上的泡泡英语,到高年级时的新概念,也拿到了若干证书。初中在外国语学校念书,豆豆的英语水平更是突飞猛进,还去参加了一些英语夏令营,大家都夸他英语不错。所以我寻思着托福满分120分,豆豆总得要考个70多分吧。根据顾问介绍的案例,都是60、70分起步,很多孩子还是80、90分呢。可是当豆豆“裸考”后成绩一出来,我就傻了眼:总分49分。

其中阅读得分最低,满分30分就只得到了5分,豆豆说这些文章他都看不懂,所以说就这5分也可能运气占了大多数。原来托福的准备之路比我们原先想象的难多了。后来我还了解到,托福100分以上,这其实都已经达到了哈佛申请语言要求。况且这还只是托福这一项考试,未来SSAT、面试、文书、课外活动等等,都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的,可以预期如果要成功申请到理想的学校会有多难。同时我也越来越能够理解,美高并不是花钱就能去的好学校。

去美国读高中,依旧绕不开的标化考试

以前在一些咨询会上我也观察到一些家长,他们在准备申请美高的时候,听说学校排名,立即就说:“我们只去前30的学校!”这样说的时候,这些家长和学生潜意识里其实就有一个误解,觉得申请美高比较容易,毕竟能拿出这笔学费的家庭在国内还是少数的。况且孩子优秀,在国内就是上的最好的学校,去了美国上个前30的顶尖寄宿高中还不是理所当然?而实际上,虽然美国多达3000多所,可顶尖的学校,特别是顶尖寄宿学校本来规模就比较小,每所学校每年总共招生都不到100人,中国学生的名额只有几个。

通过以往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寄宿高中的录取率一直很低,前50-60名的学校录取率也只在3%-5%。但即使这么低的录取率,每年申请去美高的人却大幅增长。这是什么原因呢?

前几次参加美国高中学生组织的分享会让我找到了些答案,我在文章“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会突然自杀?”中也提到过,孩子言语中透露出的自信与笃定让人印象深刻。不仅如此,我觉得美高学校还能够带给孩子几点比较好的品质:

去美国读高中,依旧绕不开的标化考试

(1) 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同样的考试分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要求程度是不一样的。国内有一些号称军事化管理的“高考工厂”式学校,高压下的确能培养出高分数的学生,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进入大学后,在没有外在压力后就完全变了。更不用说很多名校、高分学生在工作后非常平庸的表现。而在美国高中,锻炼的就是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不断进步的能力。

(2) 英语的表达能力

英语思考和表达能力是美国高中必备技能,在这里对于英语的要求不再是托福分数了,而是要求基本上达到母语水平,也就是思考不受语言障碍的影响,而且能够熟练地通过英语发表演讲。

(3) 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美国高中之所以招收国际学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增强学校的多样性。这也是为什么早年中国学生申请名校时即使分数低也很容易被录取的原因。在这样的学校里,会遇到各种种族不同肤色的孩子,孩子在那里会学会如何包容不同的文化,从而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特殊性。

(4) 成为精英的潜质

美国精英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能考高分的人,也不是培养一个熟练掌握某种技艺的人,而是培养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作为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美国高中,始终坚持着精英教育的核心理念。这种教育理念非常关注的一点就是一个人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强调一个人为社会、为他人贡献的意愿和能力。

学校在录取一个学生时,会觉得优秀不仅仅是展示出你自己会什么,还有你对周边的人和事的影响力或者说正向改变环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