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32人死于这项疾病!台州2019疾控大数据发布

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50万例

死亡病例超过200万例

防控形势严峻


而对台州来说

癌症也是我市户籍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


来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2019年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72万例,报告发病率为449.64/10万,较2018年上升了4.78%。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和胃癌。


久坐、熬夜、肥胖、低体力活动等都是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因素。疾控专家提醒公众,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16年间,

我省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前移2岁


4月15日,浙江省肿瘤宣传防治周启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发布对恶性肿瘤发病数据最新分析。该院研究数据来源于浙江省14个国家级肿瘤登记地区,样本为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确诊上报的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共计41.26万例。


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恶性肿瘤标化平均发病年龄由2000年的59.7岁,下降至2015年的57.6岁。其中,女性标化平均发病年龄从56.5岁下降至54.0岁,男性标化平均发病年龄呈平稳趋势。

日均32人死于这项疾病!台州2019疾控大数据发布

女性发病峰值年龄提前趋势更明显。与2000年相比,2015年标化发病峰值年龄由65-69岁前移至60-64岁,25-49岁标化发病构成比明显增加,60-74岁明显减少。其中,女性标化发病峰值年龄由60-64岁前移至50-54岁。


此外,30-49岁年龄组发病增速和增量明显。此年龄组恶性肿瘤标化发病构成比由2000年的16.9%增加至2015年的22.1%。


专家表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前移存在多种潜在的原因。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增加了年轻人群的PM2.5、重金属和化学致癌物等危险因素的暴露风险和累计暴露量,加快了癌细胞突变的进程。其次是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吸烟率、饮酒率居高不下,饮食结构的变化、久坐、熬夜和低体力活动等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加重了中青年职场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此外,体检的普及和早诊早治理念的强化,间接降低了恶性肿瘤的诊断年龄。

近5年,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一直居前五

来自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台州市户籍人口癌症死亡1.15万例,平均每天32人因这病死亡,其中男性7574例,女性3953例。


恶性肿瘤死亡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食道癌。


2019年台州市户籍人口癌症新发2.72万例,平均每天75人被确诊为癌症,其中男性1.38万例,女性1.34万例。


恶性肿瘤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乳腺癌、胃癌。

日均32人死于这项疾病!台州2019疾控大数据发布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柴文杰表示,发病顺位近5年来发生了一点变化,近3年来,未发生变化。


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大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2016年,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胃癌、乳腺癌。


“结合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2015年至2019年,我市恶性肿瘤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柴文杰说,“胃癌的发病顺位有所下降,2015年排第二,2016年排第四,2017年-2019年排第五。乳腺癌顺位上升,2015年和2016年,都排第五,而2017年-2019年则排到了第四。”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预防,三分之一可治愈


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王良友表示,市民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王良友说,“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他提醒市民: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此外,定期体检很重要,针对常见癌症进行身体检查,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以便早期干预。


来源:台州日报

记者:颜敏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