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定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一帶,該地唐宋時期屬定州,故名定窯。定窯也是中國北方白瓷的中心,創燒於唐朝後期,從這時一直到五代的定窯瓷器,還較為粗糙簡單,器型以碗為主,正處於向精瓷的過渡階段。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但在五代中後期,定窯白瓷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飛躍。所燒瓷器不再施化妝土,胎、釉呈現出精、白薄的特徵。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過了邢窯的細白瓷器始於唐,為邢窯的後繼者,在五代時期就已經發達。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中國勞動人民的制瓷技術有許多創造和進步。北宋中後期,定窯由於瓷質精良、色澤淡雅,紋飾秀美,被宋朝政府選為宮廷用瓷,使其身價大增,產品風靡一時。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釉質細潤白淨。也有黑釉、醬釉和綠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 黑定 "、" 紫定 "和" 綠定 "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定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由於連年兵災,逐漸衰落和廢棄。金朝統治中國北方地區後,定窯瓷業很快得到了恢復,有些產品的製作水平不亞於北宋時期。從有龍鳳紋飾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窯產品也是金代統治者喜愛的瓷器品種。到了元朝,定窯終於逐漸沒落。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在定窯本身概念中,單就白定一種,就有土定、粉定之分。土定,有瓦胎和陶胎兩種。瓦胎為淡赤色的土質,陶胎為白土而略黃,質皆松,體較厚;袖色白色中閃黃或閃赤,容易剝落,或有大開片,是原始的及民用的定器。粉定,是進步的及官用的定器,有陶胎和瓷胎,胎質緻密而體薄,釉色純白如牛乳者,或帶淡赤色,釉中往往有刷紋,釉面凝聚,如有淚痕。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定窯的特點就是從北宋後期開始,大量採用覆燒方法,以及使用一種墊圈式組合匣缽。這種燒製方法的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既可節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對南北瓷窯都產生過很大影響,對促進我國制瓷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到20世紀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後又進入了復甦期。現代人歷盡艱辛,通過上百次研究實驗,在仿古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製成功了仿古、美術、日常三大系列工藝產品200多種,產品在國內展出屢屢獲獎,產品已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荷蘭、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定州花瓷琢紅玉,蘇東坡也為【定窯】所傾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