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今天讓我們共同欣賞中西文化背景下各具特色的精美瓷器,品味泥與火的藝術,感悟人生的美妙!


01

中國瓷器

Chinese Porcelain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明嘉靖

白釉塑貼鮮紅蟠螭蒜頭瓶

圖:故宮博物院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到了盛唐時期,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並以此引領後世中國瓷器的基本風貌。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景德鎮因燒製的青白瓷質量上乘而得皇帝以年號賜名,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也被後世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到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景德鎮也被稱為瓷都。


景德鎮窯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景德鎮窯青白釉倒流壺

圖:故宮博物院


江西景德鎮在宋朝是青白瓷的燒造中心,後逐漸創燒出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等名瓷,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仿元青花尉遲恭救主紋罐

圖:觀宋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清雍正

黃地琺琅彩詩文梅花紋碗

圖:故宮博物院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仿明嘉靖青花鬥彩魚藻紋蓋罐

圖:觀宋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清乾隆

白釉玲瓏瓷西番蓮紋碗

圖:華辰拍賣


清雍正

窯變釉大鳩耳銜環尊

圖:中國嘉德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清乾隆紅地琺琅彩牡丹描金盤龍獸耳尊

圖:觀宋


汝窯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汝窯天青釉刻“壽成殿皇后閣”銘盤

圖:故宮博物院


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等是鑑別汝窯的重要依據,瓷胎體一般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而在造型上則比較莊重大方。由於汝窯傳世的作品很少,據傳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藝精湛,所以非常珍貴。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汝窯天青釉刻御題詩文碗

圖:故宮博物院


官窯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官窯青釉四足方花盆

圖:故宮博物院


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營建,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稜和絃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官窯青釉菱花式洗

圖:故宮博物院


哥窯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哥窯青灰釉菊瓣式盤

圖:故宮博物院


現在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傳世哥窯瓷器不見於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於宋代官辦瓷窯。哥窯瓷將“開片”的美髮揮到了極致,產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徵,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金絲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產生韻律美。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哥窯青釉雙耳三足爐

圖:故宮博物院


鈞窯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洗 

圖:故宮博物院


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徵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鈞窯天藍釉紅斑盤

圖:故宮博物院


定窯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定窯白釉孩兒枕

圖:故宮博物院


定窯是最早為北宋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窯場,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曾被贊稱“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定窯白釉刻花卉紋梅瓶

圖:故宮博物院


02

歐洲瓷器

European Porcelain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法國彩繪人物圖盤

圖:故宮博物院

自漢唐以來, 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日臻進步成熟,海上交通航線開闢,大量的中國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從揚州、明州、廣州等港口出發,行銷東亞、東南亞和中東地區,並由此轉運擴散到地中海沿岸。自宋代開始,瓷器漸漸成為外銷的主要貨物。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歐洲開闢了新貿易航線,中國和歐洲的貿易發展迅速,中國瓷器的外銷攀上歷史的高峰,很多歐洲國家開始仿造中國瓷器。18世紀初,德國科學家成功燒製出歐洲第一代硬質瓷,儘管遠遠不及中國瓷器那般精緻,但它已有七到八成的相似,開創了歐洲仿製中國瓷器的先河,成為歐洲最早的瓷業品牌——梅森,歐洲制瓷大幕,徐徐拉開。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粉彩外銷瓷徽章紋壺

圖:香港普藝


德國·梅森瓷器

Meissen Porcelain,Germany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1750年

梅森塑像筆架套件

德國杜塞爾多夫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藏


梅森瓷器起於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和波蘭王——奧古斯都二世(August II 1670年—1733年),他喜歡建造精美的宮殿教堂,對瓷器更是發狂般的喜愛。據傳,他曾用 600 名騎兵與當時的普魯士國王交換了百餘件康熙年間的青花瓷,但他並不滿足把瓷器當藝術品收藏。他找來一名叫貝特格的化學家,讓其仿製中國瓷器。經過無數次試驗,貝特格終於解開了中國瓷器的秘密。從薩克森公國時代至今,“Meissen梅森”瓷器始終是歐洲王室、明星和政治家追逐的對象。


2005年,佳士得以 560 萬歐元 (約合 4200 萬人民幣) 的高價,拍出一對製作於 1732 年前後的瓷塑「白鷺」,創下了梅森藝術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1792年左右

德國 梅森瓷塑 白鷺

圖:佳士得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約1850至1880年

德國 手繪梅森陶瓷裝飾嵌板立櫥

圖:保利國際


丹麥·皇家哥本哈根陶瓷

Royal Copenhagen,Denmark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丹麥之花"系列餐盤

圖:Royal Copenhagen


皇家哥本哈根陶瓷是1775年丹麥皇太后茱莉安·瑪莉,為製作皇室用品及贈品而特別設立的御用瓷廠,其將傳統北歐手工藝融合東方瓷繪風格,獨特而典雅的造型設計是丹麥引以為傲的國寶。最卓越的作品丹麥之花,是真正代表皇家哥本哈根陶瓷技能的縮影。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丹麥之花"系列碗

圖:Royal Copenhagen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丹麥之花"系列湯煲

圖:Royal Copenhagen


芬蘭·阿拉比阿陶瓷

Arabia,Finland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Esteri系列

圖:Arabia


1873年開始創業的arabia公司的陶瓷工藝品及餐具用料考究,做工精良,特別是對現代陶瓷製品的設計,在廣泛利用現代工藝和成型手段的基礎上更加精益求精。晶瑩剔透的瓷胎、光潔平滑的造型、和諧悅目的色彩裝飾,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愉悅。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Tuokio系列

圖:Arabia


法國·Gien陶瓷

Gien,France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Assiettes Creuses

圖:Gien


1821年,Thomas Hall 創立了Gien手工陶器工坊,他在盧瓦爾河畔的Gien小鎮裡開始製造英國傳統的餐具和藝術品。從此,Gien就開始生產很多類型的產品,包括為歐洲2600多家皇室和貴族提供印有其(名字、家庭等)字母組合的用具。現今,工廠還生產同時代的餐具和禮物的陶器。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2 tasses et soucoupes thé

圖:Gien


匈牙利·赫倫陶瓷

Herend,Hungary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WALL PLATE,OPENWORK

圖:Herend


赫倫陶瓷創始於1826年靠近布達佩斯的小村莊赫倫,是當時西方世界三大手繪瓷器廠之一,至今為止仍然按照傳統手工藝方法,利用手工成形和上漆製造陶瓷。其瓷器餐具因為多層次的手繪技法,而擁有各式各樣明亮耀目的色彩,題材上則深深受到古典歐洲與中國風格的影響,圖案取材以大自然的花、飛鳥、蝴蝶為主。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PLATE, WITH HOLE

圖:Herend


英國·韋奇伍德陶瓷

Wedgwood,UK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約1840年至1880年

英國 WEDGWOOD 韋奇伍德

硬質瓷配銅鎏金花燻 (一對)

圖:保利國際


創立於1759年的韋奇伍德是全世界知名的瓷器名牌,這個受到英國皇室指定御用的名廠,1765 年蒙英國皇室選用,皇后甚至特准他以 “ 皇后御用陶器 ”。很多產品的浮雕形象是取材於希臘神話,有維納斯、邱比特、大力士赫爾克里士、十二星座神等。豐富的構圖、耐久的質材,使得它經歷兩個世紀之後,仍是瓷器中耀眼的明星。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三彩浮雕瓶

Wedgwood

圖:antiqforum

來源:國瓷文化藝術


品味中西方陶瓷藝術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