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三)

21.英國當代漢學家彭馬田認為:“《道德經》並非我們所理解的一般意義上的書,它是格言及註疏的集合,前後並無明顯的邏輯順序,這81章猶如一串圓潤的珍珠項鍊:象珍珠一樣,各自獨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則更顯美奐絕倫。”

22.英國學者貝扶理在《道與言》中說:“道與基督教信仰的關係淵源甚久”;“從歷史的觀點上說,道的觀念在中國發展,似乎對基督接受耶穌基督的福音,影響非常明顯”;“因此各種不同譯本的中文《聖經》都告訴我們: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而在《啟示錄》中我們讀到:……他的名稱為神之道。”

23.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卡普拉,讚賞道家的生態智能,他說:“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最完美的生態智能,它強調在自然的循環過程中,個人社會的一切現象和潛在兩者的基本一致。”

24.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說:“現代物理學大廈就建立在一無所有上,從一無所有導出了現在的所有,沒想到的是,近代西方歷經數代花費大量物力財力才找到的結論,在中國的遠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驅。”

外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三)

彭馬田

25.美國學者蒲克明曾預言《道德經》是未來大同世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他說:“當人類隔閡泯除,四海成為一家時,《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

26.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1885-1981)在《世界文明歷史》中說:“或許除了《道德經》外,我們要將焚燬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老子是孔子前最偉大的哲學家。《道德經》出何人手筆,倒是次要的問題,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蘊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它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書。

27.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在評述老子選入《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的評語是:“假如老子的確是 《道德經》的作者,那麼他的影響確實很大。這本書雖然不到六千字,卻包含著許多精神食糧。在西方,《道德經》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更流行。”

28.美國前總統里根在1987年國情諮文中引用了《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治國名言,以闡明其治國理念。

外國名人名家評老子及《道德經》(三)

美國前總統里根

29.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認為:“《老子》的意義永無窮盡,通常也是不可思議的。它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這本書道出了一切。”

30.美國明道大學校長、道學基金會主席張緒通:“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奉行道的哲學。這兩個帝國是當時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運、最先進的國度。獄是空的,遺落在街道上的貴重東西沒有人撿,所有國民充滿自信。這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政府達到了禮制與正義政府的水準。歷史學家把這兩個朝代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

31.美國漢學家艾蘭教授在《中國早期哲學思想中的本喻》中概述說:“‘無為’正如水之所為:它缺乏意識不能有‘行為’,但其自然而然地流淌而不需任何人為的努力……其是‘無為’的一個側面, 由於‘道’也是基於水的意向,故‘無為’亦是‘道’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