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提及中國製造2025的總體規劃和發展目標,除了重點專研信息技術產業、高端數控機床、航天航空產業鏈、海洋工程船舶與設備、新能源車輛、生物科技與醫療設備等十大領域外,其實這些高端製造業無不涉及著一個名為“工業軟件”的陌生詞語。隨著我國從如今的“製造大國”向著“智造強國”邁進,其工業製造業不僅要由“大”變“強”,更是要同時兼備“智”的特點。而高端工業軟件與製造業的密切融合,將作為核心支撐推動我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以及轉型升級。

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出品|國器

“工業軟件”是什麼、有什麼用,全球工業軟件市場份額我國佔據多少?

所謂工業軟件是與手機、電腦上開發的應用軟件有著不同的概念和本質,按照工業產品事先設計的功能,其與信息技術結合可用於邏輯控制、自動化生產和流程管理等。根據近幾年工業軟件產業的前沿數據可知,2019年整年工業軟件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突破4000億美元的關口,約合人民幣2.8萬億。而我國在該年度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720億,如果按照2018年16%左右的高增長速度,我國工業軟件的市場規模在今年將突破2000億的大關,可見中國工業軟件市場的潛力仍需要進一步挖掘。

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歐美在製造業高端機械設備上起步早、在工業軟件上也佔據著壟斷地位

從全球各國工業產業鏈的發展歷史看,歐美等發達國家不僅在機器設備的研製上起步早,更在各類高端工業軟件上佔據壟斷地位。如美國新思科技開發的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EDA,是研製和生產芯片必不可缺的。德國西門子公司開發的生產信息管理系統MES,可以協助企業構造車間生產控制管理平臺。法國馬特拉開發的用於構建二維、三維以及複雜曲面模型軟件EUCLID,其能設計客機車輛的零部件等各種複雜模型,軟件覆蓋的範圍達到了40多個國家上千家制造公司。

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工業軟件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大類以及我國目前工業軟件領域的現狀

工業軟件涉及的行業和領域極為廣泛,大體上可分為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生產控制、協同集成以及嵌入式工業軟件五大類。目前歐美國家牢牢掌握了全球超70%的市場份額,亞太地區的大部分市場也被日韓佔據,而我國僅擁有近6%的份額,這對於一個製造大國來說明顯不太匹配。談及我國工業軟件的現狀,在車輛、航天航空和集成電路等眾多領域門類較為齊全,在低中端工業軟件上具備一定研發能力,但在高端以及重要工業軟件上仍從國外引進,並形成了對國外軟件長期依賴的局面。

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我國早期的工業軟件行業曾一度蓬勃發展但為何“失去了三十年”?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國各個工業行業從國外引進了IBM大型計算機、Apolo工作站等設備,這些國外設備上已經帶有CAD等工業軟件。如在CAE和CAD研發領域,早期國家已經組織瞭如“CAD攻關項目”以及後來將其列入了863項目,對CAD、CAE等研發工業軟件等公司投入較大,先後湧現出瞭如中科院飛箭、中航APOLANS等優質的自用工業軟件。但在近三十年隨著國家對製造業實體的投入加大,國產CAD等工業軟件的研發似乎開始被忽視,其商業化之路一度被擱置。

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工業製造業的發展必須硬件和軟件齊頭並進而不能有一頭出現短板

我們在這裡應該再次強調工業軟件不能等同於應用軟件,工業軟件是工業製造業的基礎,而不是互聯網的產物,萬萬不能形成一種等同的誤判,工業的發展必須在硬件和軟件上齊頭並進。那麼工業軟件的缺失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或許在中國向著製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出現短板的高端工業軟件隨時可能成為難以逾越的鴻溝。作為機器設備運行的邏輯大腦,一旦出現難以預料的事件,我國在短時間內無法利用積累的技術進行研發,這對於企業生產線產品的設計、編碼和封裝等過程極為不利。

中國工業軟件之殤,製造強國路上難逾越的鴻溝,該如何“突圍”?

中國工業軟件的崛起和“突圍”我們應該把握好三個重點

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我國工業軟件該如何“突圍”?雖然我國在工業軟件的發展上暫時落後西方國家,但我們擁有研發的“後發優勢”,所謂後發優勢就是我們可以在研究國外工業軟件的編寫歷程上,直接切入正確的研發思路而越過他們所犯過的錯誤。其次是高端編程人才的引進,引入互聯網等信息行業的編程人才,才是工業軟件研發的基礎。最後是工業產業鏈的“催生”,工業軟件本質上還是離不開工業硬件本身,通過特定領域製造業的發展,將工業軟件的研發納入產業鏈,國產工業軟件的商業化才是其快速崛起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