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大疫出良方,中医抗疫战绩辉煌,为何无法参与卫生应急渠道?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很多人体会到了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在4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李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说到,中医药这次在疫情的抗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其中临床救治组总结推出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有效方剂“三方三药”,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古大疫出良方,中医抗疫战绩辉煌,为何无法参与卫生应急渠道?

李司长所说的“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个中药方剂;“三药”是指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这三个中成药。其中的清肺排毒汤抗疫“威力”,在此次抗疫中医药专班组的成员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介绍中得到证实,经十个省市,66个定点单位观察,截至到4月12日零时,收治的病人1262例中,1253例已治愈出院,治愈出院率达到99.28%。

自古大疫出良方,中医抗疫战绩辉煌,为何无法参与卫生应急渠道?

我们知道中医药抗疫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初步统计,我国史上就经历过300多次大型疫病流行,总结形成了很多现今仍在应用的中医抗疫典籍,如《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这些都是历史大疫之后形成的成果,其中收载许多宝贵良方。

实际上,根据中医典籍记载,早在一千年前的武汉周边,一个名叫黄州的地界,即为现今的黄冈辖区内,就在那里发生过一场寒湿疫。只是此次疫情既不完全相同于《伤寒论》的伤寒,又不完全相同于《瘟疫论》里的瘟疫,更不完全相同于卫气营血里面的瘟病,此次疫情确实有它自己的特色。尽管如此,国内中医药专家们在长期治疗流感经验基础上,结合前期对武汉病例的观察分析,仍然推出了诸如清肺排毒汤这样的抗疫良方,这样的成绩正是得益于中医传承的宝贵抗疫经验。

自古大疫出良方,中医抗疫战绩辉煌,为何无法参与卫生应急渠道?

然而,长期以来,中医药在我国传染病防治中一直处于辅助地位。包括此次疫情暴发初期,各地中医药应急响应速度、参与度,甚至治疗效果,仍均存在明显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中医药自身原因,比如中医药缺乏完备的传染病学科体系,缺乏对有效方剂的系统研究,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等,导致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尤其是新突发传染病的优势特色得不到发挥,更加深了百姓心中的“慢郎中”形象。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目前中医药尚未全面纳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因而无法高效顺畅的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

自古大疫出良方,中医抗疫战绩辉煌,为何无法参与卫生应急渠道?

所以,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医药积累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借助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风口,国家应大力推动中医药参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渠道,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修订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中医药全面纳入其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中,要将中医类医院纳入其中。此次疫情全国有97所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未来应进一步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医类医院统筹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常态化的中西医协作模式,构建中国特色应急预案体系。

请关注朱萧俊说健康:健康我做主,长寿不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