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西軸承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躍升的探訪

迎挑戰謀發展——“我看邢”邢臺特色產業調研行

軸承訂單不降反增的背後

——河北臨西軸承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躍升的探訪

河北臨西軸承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躍升的探訪

日前,河北海藍軸承製造有限公司員工在對軸承產品內圈進行分類整理。 通訊員 張玉坤攝

“復產以來,我們已經加班加點為30多家客戶生產了300多萬件軸承套圈產品,實現了零庫存。”日前,河北誠為軸承製造有限公司車加工生產經理王德林說,目前的訂單已排到5月下旬,日產量超出春節前平均水平15%。

臨西縣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產業發展兩手抓,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如今,軸承產業集群480多家企業全部恢復了正常生產,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多出7個百分點。

服務到位

助企業加速復產

車加工、淬火、磨加工……一道道工序環環緊扣,加工車間260套數控車床、磨床全負荷運轉,生產線末端一排排精緻鋥亮的軸承套圈“新鮮出爐”,裝配區的工人們緊鑼密鼓地打包裝箱,物流通道的幾臺叉車往來穿梭裝貨。復產兩個月來,誠為公司生產持續繁忙。

誠為公司年可生產3500多萬件軸承鍛件、精車件、熱後件等軸承套圈產品,產品主要供應美國鐵姆肯、日本恩梯恩、德國舍弗勒、瑞典斯凱孚等國際知名企業。春節前接到了幾批大客戶的訂單,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後生產計劃。

那邊一直在催貨,這邊一直髮愁咋復工。“讓我感動的是,縣領導急企業所急,第一時間帶隊進駐企業幫扶,指導防疫,協調落實員工返崗,支持我們於2月12日率先恢復生產。”誠為公司董事長李金貴介紹,復產當天員工上崗率就達到八成,很快便實現了全員上崗,生產設備開始滿負荷運轉,原料、物流等瓶頸問題也很快得以解決。

為推動軸承產業集群復工復產,臨西縣應急出臺了《工業企業復工復產20條標準》,從復工準備、人員健康排查、返崗人員檢查、疫情防控管理等方面,明確了具體操作流程,隨報備隨驗收隨開工。制定《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組成工作專班在一線巡迴指導,為每個規上企業明確了一名縣級領導、一支幫扶隊伍,提供“媽媽式”服務,幫助企業把好進門關、食堂關、宿舍關、物流關。

在生產配套和用工方面,臨西縣和一水之隔的山東省臨清市有著多年的協作關係。“為了加快產業鏈配套恢復和員工返崗,我們積極與臨清溝通協調,實現異地信息共享互認,提供點對點服務,解決了雙方40多家上下游企業復產、1000餘人的復工問題。”臨西縣副縣長孫通志說。

臨西縣先後召開3次銀企座談會協調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協調發放小微企業貸款3.82億元,辦理貨物運輸證明162份,幫助解決龍頭企業用工、物流、供應等實際問題89件。

如今,臨西軸承生產企業訂單基本與往年持平,出口重點企業訂單還有所增長。其中,億泰克軸承有限公司對美國出口軸承合同額達300萬美元,同比增長10%;海藍軸承製造有限公司與美國鐵姆肯公司的訂單安排到今年5月份。

線上搭橋

引項目簽訂單

線下忙生產,線上忙著項目招商,為產品銷售牽線搭橋。

“網上談、線上推、視頻籤”,多措並舉抓好項目簽約引進。臨西縣堅持招商力度不減,不久前,總投資2.5億元的揚州瓦軸1500萬套高端杆端軸承、慈溪力馳800萬套高端外球面軸承項目成功進行網上籤約。

來到全國唯一的軸承產業智慧供應鏈服務平臺——找軸網電商平臺辦公區,工作人員正守在電腦前忙著在線推介當地軸承企業、各類軸承產品的詳細參數及價格等,為軸承採購方與銷售方“撮合交易”。從原材料集約採購、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物流倉儲,到智慧物聯、供應鏈金融等,這裡為軸承企業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三橋軸承製造有限公司就是通過“找軸網”的牽線搭橋,與瓦房店軸承集團公司達成了千萬元的訂單,眼下正在加班加點趕進度,每月能發走200多萬元的貨,作為會員企業還可享受物流運費補貼。

“疫情期間,我們為10餘家軸承企業融資2000餘萬元,幫助軸承企業降低綜合物流成本近3%,為100餘家軸承企業提供了線上服務,有30多家軸承企業達成線上交易。”找軸網董事長王洪喜說,近期他們正與政府和企業密切對接,準備把展會從線下轉到線上,聯手謀劃組織臨西軸承“雲”展會,助推臨西軸承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獲取更多訂單。

科技躍升

讓產業更智能更高端

在中達(河北)軸承製造有限公司新建的廠房,設備正在進行安裝調試,預計5月初就能投產。

臨西縣以“見工地、見設備、見產品”為標尺,對2020年度保投產的軸承項目,由縣領導帶隊每週督查、每旬調度,多渠道幫助業主解決用地、資金等瓶頸問題,全力推動項目快建設、早竣工、早投產。

同時,嚴格“標準地”(指土地出讓前對每塊地的投資、稅收、能耗等標準給予明確)要求,加快簽約項目落地推進。重點簽約項目,堅持“項目吹哨,部門報道”,一個項目一個工作專班,最大程度壓減時限,幫助項目早日完成前期手續,儘快進場建設。

圍繞對接國內外最前沿的高端產品需求市場,以質量和品牌推動軸承產品由後市場和代加工向主機配套等高端市場轉變,臨西縣啟動了軸承產業科技躍升工程。聚焦提升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平臺、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優化創新環境,出臺了科技創新獎勵辦法、打造高標準人才生態等系列舉措,推廣“高校院所+行業+企業”共建模式,舉辦行業高端論壇,邀請專家入企把脈會診,組織企業核心人才到江浙先進地區開展“點對點”培訓等,重點打造一批高端成果輻射源和創新支撐點。

臨西縣委書記王海軍介紹,針對復工復產中存在的防疫、用工、物流、資金等“四難”,臨西縣將持續確保系列保障性措施落實到位。同時,加快實施新一輪、2.7億餘元的軸承技改項目,接續建設“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推動臨西軸承產業向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河北日報記者 王永晨 通訊員 張玉坤)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